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催化剂

金催化剂

金催化剂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7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70457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石油化工、黄金、中国贵金属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第十八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等;金催化剂的相关文献由952位作者贡献,包括安立敦、黄家辉、索掌怀等。

金催化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04579 占比:99.98%

总计:704740篇

金催化剂—发文趋势图

金催化剂

-研究学者

  • 安立敦
  • 黄家辉
  • 索掌怀
  • 朱明乔
  • 祁彩霞
  • 苏慧娟
  • 齐世学
  • 曾光明
  • 秦蕾
  • 赖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靖洁; 董亚南; Corinne Petit; 梁长海
    • 摘要: 近年来,负载型金催化剂被视为多相催化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因而广受研究.载体的选取可以有效调控纳米金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催化活性.针对载体本身对反应是否具有活性,可将其分为活性载体与惰性载体.活性载体主要为具有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而惰性载体,诸如碳基材料、氧化硅、氧化铝等,多为反应条件下不具备还原性或不可进行还原处理的材料,不释放活性氧物种,通常不具备显著催化活性.一般情况下,活性载体负载的金纳米粒子(Au NPs)在CO氧化反应、醇类选择性氧化反应、水煤气变换等多相催化反应中均展现出优越的催化活性及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而以传统不可还原性材料负载Au NPs时,若非采用特殊的优化手段,该类金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通常差强人意.尽管如此,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亦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例如其多具有易于调控的表面性能、可调变的多样化微观结构,丰富的地壳储量和易于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等.因此,针对不可还原材料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探讨创新性的改性手段及其对金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理性调控,成为近年来纳米金催化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惰性载体负载金催化剂的系统性总结工作仍未见报道.作者及其所在团队围绕Au-载体/助剂表界面性质的精准调控及理性验证,以CO氧化与醇类选择氧化等反应为探针,对基于不可还原材料的纳米金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和改性手段进行了多尺度的探索.基于本组研究工作及近十年相关文献报道,本综述将以几种典型的不可还原材料为例,针对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阐述.从催化剂设计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方案入手,对特殊结构材料的独创性研制手段、二元金属掺杂及表面功能化手段、特殊氛围处理等备受关注的改性手段进行归纳.并进一步对改性手段影响表面化学结构、电子结构、Au-载体/助剂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催化剂形貌的实例以及水物种参与对反应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对比讨论.本综述旨在为致力于金催化研究工作及有志在该领域一展抱负的研究者拓展新的方向,全面诠释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在金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进一步激发不可还原载体负载金催化剂开发的新思路,推动纳米金催化的工业化进程.
    • 吴凡; 贺雷; 李文翠; 路饶; 王阳; 陆安慧
    • 摘要: 负载型金催化剂显示出高的低温CO氧化活性,其催化性能与载体的性质密切相关.近年来,六方氮化硼作为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引起了极大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二维结构的氮化硼纳米片有利于传质扩散,并且暴露出大量的表面和边缘,作为新型非金属催化剂在烷烃氧化脱氢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同时,CO氧化反应是强放热过程,氮化硼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能够减少反应过程中热点的形成.然而氮化硼是非还原性载体,与活性组分金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需要通过改性来加强金与氮化硼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球磨处理来获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富缺陷的氮化硼纳米片载体,采用浸渍法在氮化硼纳米片上引入铜物种,实现对载体的改性,然后采用传统的沉积-沉淀法制备Au-CuOx/BN催化剂.经氧化性气氛预处理后,Au-CuOx/BN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80 °C下即可实现CO的完全转化.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吸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CO-DRIFT)等表征手段深入分析了Au-CuOx/BN的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XRD测试结果未观察到明显的金和铜物种衍射峰,表明二者在氮化硼载体上高度分散.HRTEM和元素分析面扫描结果进一步表明,氧化铜主要分布于BN边缘的官能团和缺陷位上,金纳米粒子与铜物种的空间分布位置一致,表明BN通过稳定CuOx物种进而实现了金纳米粒子(2.0 nm)的高分散,且反应后的金纳米粒子未发生明显团聚.H2-TPR结果表明金和铜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铜物种的还原,XPS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金和铜物种之间存在电子转移.CO-DRIFT结果表明,Au-CuOx/BN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和提供活性氧物种的能力显著强于Au/BN催化剂,从而促进了CO氧化反应.综上,铜物种作为连接金和氮化硼载体之间的桥梁,促进了金纳米粒子在氮化硼载体上的分散和稳定,同时增强了CO的吸附和氧的活化.本文拓展了氮化硼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为发展新型二维催化材料提供新的思路.
    • 张志华; 王刚; 杜威; 段学志; 周兴贵
    • 摘要: 在未焙烧钛硅分子筛固载金(Au/TS-1-B)催化剂高温还原时通入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进行原位硅烷化改性,并以未改性Au/TS-1-B催化剂作为参比催化剂,研究了原位硅烷化改性对Au/TS-1-B催化剂在丙烯氢氧环氧化制环氧丙烷反应(HOPO)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未改性Au/TS-1-B催化剂,原位硅烷化改性Au/TS-1-B催化剂上纳米金颗粒粒径较小,零价金的电子结合能较高,并且原位硅烷化改性Au/TS-1-B催化剂表面Si—OH的含量明显较低.这种对Au/TS-1-B催化剂上各位点进行协同改性的方式显著提高了Au/TS-1-B催化剂的活性.
    • 刘杰; 蓝国钧; 邱一洋; 王小龙; 李瑛
    • 摘要: 聚氯乙烯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中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格局,我国主要采用基于煤化工的电石法氯乙烯生产工艺,但该工艺必须采用氯化汞催化剂,受到国际限汞公约的影响,无汞催化剂的开发迫在眉睫.其中炭负载金催化剂在该反应中活性最高,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望实现产业化.氮掺杂的炭材料在诸多反应中展现了较好的性能,其负载金属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的分散度及稳定性,成为近几年多相催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最近我们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氮掺杂中孔成型的制备方法:以小麦粉为原料,通过直接炭化法制备了氮掺杂中孔成型炭,这种氮掺杂中孔成型炭作为无汞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显示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小麦粉衍生的氮掺杂中孔成型炭具有成型容易.原料价廉易得、易于放大生产等优点,是优选的工业化催化剂的载体.本文以这种氮掺杂的成型炭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金催化剂,研究其催化乙炔氢氯化性能.结果表明,氮的掺杂使得中孔炭负载金(Au/N-MC)催化剂上乙炔氢氯化活性明显提高.在氯化氢/乙炔比例1.1、反应温度180 oC、乙炔空速600 h-1的条件下,Au/N-MC上的乙炔转化率为50%,是Au/MC催化剂活性的2倍.通过对催化剂的表征发现,氮的掺杂能有效地锚定Au/N-MC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u3+,抑制催化剂制备过程中Au3+还原为Au0,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小麦粉衍生的氮掺杂中孔炭的原料廉价易得,生产工艺简单,易成型,也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是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优良载体,其负载的无汞催化剂性能优越,有望取代电石法氯乙烯产业的汞催化剂,成为新一代无汞催化剂.
    • 梁艳
    • 摘要: 对金催化剂进行氧化活性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层状黏土资源的工艺价值的展现创造较为理想的条件.本文首先从层状黏土的化学属性出发,对常温催化剂制备的原料和试剂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金溶胶物质进行了制备基础条件的调查分析,还对金催化剂的制备特点进行了总结控制,结合不同类型的负载资源对金催化剂的制备规律进行了调查终结,并为催化氧化活性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
    • 王丽娜; 林品然; 刘少锋
    • 摘要: 沉积沉淀法是制备纳米金催化剂的主要方法,在气相丙烯环氧化反应中多有运用.反应中丙烯的转化率是实验考察的重点.本文对纳米金催化剂上丙烯直接气相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索,得出以下结论:Ga的加入,使得纳米金颗粒以更加均匀的态势呈现,发生了配位效应.Ga对纳米金催化剂的改性可以明显提升丙烯的转化率.同时,PO的选择性也明显提升.
    • 张茜; 吴志伟; 朱华青; 李诗颖; 秦张峰; 樊卫斌; 王建国
    • 摘要: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花朵状形貌的铈钛复合氧化物,该复合氧化物主要暴露CeO2{100}晶面.SEM、XRD表征结果表明,花朵状铈钛复合氧化物的形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无定型的快速生长及缓慢结晶两个过程;在制备过程中,铈钛比例、KOH浓度、晶化时间和焙烧温度是该形貌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负载Au催化剂后常温即能实现CO的完全转化;TEM和H2-TPR结果表明,暴露的CeO2{100}晶面以及Au和载体的强相互作用是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In this work, a flower-like CeTiOx composite oxide, predominantly exposing CeO2{100} plane, was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The SEM and XRD results reveale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CeTiOx composite oxid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cluding the rapid growth of amorphous and the following crystallization.The ratio of Ce/Ti, KOH concentration, crystallization time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flower-like CeTiOx composite oxide.Au catalyst supported on this composite oxide exhibited superior activity for CO oxid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The TEM and H2-TP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xposed CeO2{100} plane and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Au and CeTiOx composite oxid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activity.
    • 朝鲁门; 阿古拉
    • 摘要: 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系列xAu/La2O3催化剂,并采用H2-TPR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还原性,并评价了催化剂丙烷低温完全燃烧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制备的3%Au/La2O3催化剂,丙烷低温催化燃烧活性最好,起燃温度为300°C,完全转化温度为435°C.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