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磁记忆

金属磁记忆

金属磁记忆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43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5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475128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材料工程、中国测试、焊接学报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防腐蚀领域技术的碰撞”研讨会、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学术年会等;金属磁记忆的相关文献由8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午申、白世武、邸新杰等。

金属磁记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5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75128 占比:99.93%

总计:475480篇

金属磁记忆—发文趋势图

金属磁记忆

-研究学者

  • 李午申
  • 白世武
  • 邸新杰
  • 张卫民
  • 董世运
  • 徐滨士
  • 刘方明
  • 王威
  • 董丽虹
  • 苏三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韦璐茜; 何夏萱
    • 摘要: 桥梁钢结构在近海大气环境下的应力腐蚀问题已引起众多关注,而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钢构件缺陷检测的高效便捷性使其在腐蚀检测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分析了应力对腐蚀及磁记忆信号的影响机理,建立了腐蚀和金属磁记忆检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运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进行腐蚀区域定位的机理,为腐蚀定量检测和腐蚀区域反演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李志刚; 马惠香; 周建庭; 赵亚宇; 张洪
    • 摘要: 为检测斜拉桥重要承载构件——钢绞线拉索锈蚀状况,引入金属磁记忆技术,结合缺陷漏磁信号检测磁偶极子模型,建立了钢绞线锈蚀缺陷漏磁模型,并开展钢绞线试件锈蚀缺陷漏磁信号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和试验验证.通过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剖析了钢绞线锈蚀缺陷漏磁信号分布变化特征,构建了漏磁信号检测钢绞线锈蚀的判别准则.研究结果表明:钢绞线锈蚀程度和漏磁信号存在唯一对应关系,可通过检测钢绞线周围漏磁信号及其变化来判定钢绞线锈蚀程度.漏磁信号量纲一磁感应强度峰值与钢绞线锈蚀程度呈Boltzmann函数分布,可以将其作为判断试件锈蚀程度的特征量.
    • 邢海燕; 王松弘泽; 弋鸣; 杨健平; 朱孔阳; 刘超
    • 摘要: 针对海底管道缺陷磁记忆定量反演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即IPSO-GRU模型.以两端焊有盲板的X52管道作为实验材料,其上预制有不同直径、深度的缺陷,采用TSC-5M-32磁记忆检测仪,外接11-6W非接触探头,进行水下磁记忆检测试验,提取不同缺陷尺寸的磁记忆信号特征值.考虑到磁记忆信号特征值随缺陷尺寸呈复杂的非线性变化,引入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利用其双门结构能够记忆缺陷处的信号特征,非线性回归拟合能力强的特点,构建海底管道缺陷定量反演模型,进一步考虑到模型超参数选择的随机性,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超参数寻优.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缺陷深度反演平均精度达96%;对缺陷直径反演平均精度达93%,为海底管道缺陷的磁记忆定量化识别与反演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苏三庆; 秦彦龙; 王威; 左付亮; 邓瑞泽; 刘馨为
    • 摘要: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由于其能够快速便捷的对铁磁性构件的损伤进行识别,且被认为具有识别隐性损伤的能力,而被广泛研究.为推进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桥钢箱梁损伤检测方面的应用,对桥钢箱梁进行了静力受弯试验,提取其变形最严重的上翼缘磁信号分布,建立了损伤区域力与磁信号和磁信号梯度的关系曲线,并提出用磁场梯度指数来表征钢梁的受力和损伤状态.结果表明:上翼缘磁信号曲线与应力变化形态正好相反,磁信号曲线在进入塑性后发生反转变为负值,且随应力变化的速度增快,可以判断构件进入塑性状态,即将发生损伤;磁场梯度曲线在损伤最严重的区域出现最大值,且随着荷载的增大,磁梯度最大值点不断向钢梁中间移动,由此可以进行破坏状态的预警;磁场梯度与应力关系曲线可将构件整个受力过程明显的区分为初始、屈服、塑性、损伤4个状态;可以用磁场梯度指数来进行构件受力状态与损伤状态的表征.该研究可为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桥钢箱梁损伤状态的定量评估和预警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 张洪; 蒋合靖; 夏润川; 王瑰玫; 黎娅; 周建庭
    • 摘要: 目前,基于金属磁记忆自漏磁效应的微观损伤检测方法应用广泛,但在钢绞线腐蚀损伤的检测试验中,荷载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尚不明晰,而由于力-磁效应使得荷载的影响不容忽略。针对该问题,对电化学腐蚀后的钢绞线进行了张拉,考虑荷载效应影响,开展了持荷钢绞线的磁记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腐蚀钢绞线在承受轴向荷载作用后,其漏磁曲线切向分量B_(x)在腐蚀区域中心处出现极大值,两侧呈不对称分布;漏磁曲线法向分量B_(z)在腐蚀区域中部“过零点”,两侧出现两个极值点;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加,漏磁信号特征值ΔB_(x max)及|ΔB_(x min)|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随着荷载的增加,ΔB_(x max)及|ΔB_(x min)|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归一化后的“峰谷值”M_(B)随着腐蚀率C的增加而增大,三阶多项式曲线较好地拟合了M_(B)与C之间的强相关性,同时也说明了应力对该特征值的影响较小,该特征值的提出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 罗旭; 王丽红; 吕良; 曹书峰; 董学成; 赵建国
    • 摘要: 磁偶极子理论在金属磁记忆检测正演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模型中的磁荷密度多为假设值,且假设磁荷在缺陷断面或应力集中区域呈均匀分布或线性分布,无法实现磁记忆信号的准确定量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结合力磁耦合理论、磁荷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基础上,将试件离散为有限多个微小单元,假设单元内部磁特征参数分布均匀,建立了单元应力、磁化强度与磁荷密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能够考虑应力不均匀分布对磁荷密度分布影响的金属磁记忆检测正演模型.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本文建立模型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上都能很好预测磁记忆信号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应力集中和宏观裂纹表面磁场分布的差异,并以裂纹缺陷为例,详细讨论了裂纹缺陷尺寸参数对磁记忆信号及其特征参量的影响规律.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模型可为定量分析磁记忆检测过程中缺陷附近磁场变化规律提供新的理论模型.
    • 韦璐茜; 苏三庆; 王威; 严敏嘉
    • 摘要: 为了探究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对桥梁钢构件屈曲部位的损伤预测,采用金属磁记忆技术检测了Q345qC四点受弯波纹腹板钢箱梁表面的磁场强度法向分量H_(p)(y),提取磁表征量并对其与荷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可用于对施工阶段桥梁钢构件表面的失稳监测,易屈曲位置可以通过磁表征量H_(con)的变化规律反映。研究分析认为,易屈曲位置的磁表征量H_(con)随荷载的变化呈现先上升,临近构件屈服时下降的规律。通过H_(con)变化的规律性可以判别易屈曲位置,通过H_(con)开始下降的时间可以对屈曲进行预警,防范灾害的发生。该研究为施工阶段钢结构的失稳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王思远; 梁添寿; 时朋朋
    • 摘要: 基于力磁耦合效应的磁记忆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铁磁性结构件的应力和缺陷检测.已有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针对α-Fe体系开展了轴向拉压作用下磁矩变化计算,初步讨论了原子层面的磁检测技术力磁耦合机理.本文以Fe-C和Fe-Mn掺杂体系为例,在更为复杂的拉伸、压缩和剪切加载情形下,深入讨论了α-Fe材料不同类型原子掺杂体系中磁矩变化等力磁耦合规律机理.结果表明,α-Fe和掺杂体系在不同类型应变作用下磁矩和能量的变化规律存在不同.结合态密度、能带结构和原子磁矩的详细分析,发现掺杂元素通过影响Fe原子的磁矩,使掺杂体系能带结构的形貌和态密度的峰值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掺杂体系的磁矩和能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本研究从原子层面考虑了铁磁材料在不同荷载类型、不同掺杂元素和含量下的力磁耦合效应,是磁记忆检测中多场耦合物理机理的重要补充.
    • 徐鸿飞; 刘艳军; 王鲜
    • 摘要: 为能够实现埋地管道的非开挖状态的检测,给弱磁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腐蚀管道在内压及地磁场作用下空间磁信号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提离高度对于管道缺陷磁信号的影响,以及不同缺陷深度下的磁信号分布。同时,利用自制的管道弱磁检测仪器对管道进行现场检测,将检测到的磁信号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者的一致性。利用仿真分析得到的关于腐蚀位置判断的磁信号特征对检测到的磁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缺陷位置进行开挖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波形特征可以实现对腐蚀缺陷的识别,能够实现对埋地铁磁管道的非接触式检测。
    • 杨健平; 邢海燕; 弋鸣; 贺琳; 张钋; 李泰; 王松弘泽
    •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管道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极易卡堵、变径范围小且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埋地管道的分体式可变径磁记忆检测机器人。设计了管道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通过SolidWorks建立三维模型,利用ADAMS对机器人在弯管与变径管道内的通过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制造物理实体模型,进行管道内通过情况与磁记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结构设计合理,可以顺利通过曲率半径不小于1.5倍管径的弯管以及280~340 mm的变径管道,且磁记忆检测结果与X射线复验结果一致,为可变径、自适应、全寿命埋地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