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20篇、会议论文774篇、专利文献322932篇;相关期刊640种,包括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335种,包括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等;针刺治疗的相关文献由790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振寰、张彬、等等。

针刺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20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774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22932 占比:98.69%

总计:327226篇

针刺治疗—发文趋势图

针刺治疗

-研究学者

  • 刘振寰
  • 张彬
  • 东贵荣
  • 符文杰
  • 庞荣
  • 毛忠南
  • 石学敏
  • 贾海波
  • 邹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倩倩; 杨白燕
    • 摘要: 紧张性头痛是以单侧或双侧的颞、枕等部位的钝痛、胀痛、锐利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中为仅次于偏头痛的较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一些患者会同时出现头晕、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状。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可以迅速使症状得到缓解,疗效确切;。现将针刺治疗验案介绍如下。王某,男,35岁,2020年11月5日就诊。1个多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加之心情不畅出现头部胀痛、昏沉感,偶有头晕伴视物旋转。
    • 夏鸿清; 夏少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收治的8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生命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与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并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 齐光辉
    •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医院接诊的8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针刺穴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组(督脉组、头针组和阳明经组),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将其分为9个小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对这两项评分结果的改善情况分别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总结影响脑梗死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后,三大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观分析发现,选取督脉穴、行针2次、留针60 min、使用32#针具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最好。经方差分析发现,在NIHSS评分的改善方面,穴位和行针次数是显著性影响因素(P<0.01),留针时间是影响因素(P<0.05);在ADL评分的改善方面,穴位、行针次数和留针时间均是显著性影响因素(P<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穴位的选择、行针的次数、留针的时间等。
    • 刘涛; 刘秋平; 张雪竹; 聂坤
    •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针刺治疗PHN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近5年来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文献的总结分析,发现本病的针刺治疗在病因病机、选穴处方,操作手法各家虽有不同,但腧穴的选择、针刺方法、针刺辅助治疗等方面存在某些一致和共性。文中归纳并聚焦目前针刺治疗PHN的代表性方法和现代医学机制供临床治疗参考。
    • 李学海
    • 摘要: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辽阳市中心医院新城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BP、DBP、TC、TG、LDL-C水平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DL-C水平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佳,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控制血压血脂,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韩济生
    • 摘要: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疼痛医学工作者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嘉年华之年。诺贝尔奖授予疼痛有关受体(离子通道)的发现者,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复兴,针刺治疗疼痛疾病大型临床试验疗效的确认,这几项都是国内外学术成果的佼佼者。
    • 敖超吉; 谢辑文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其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4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 吴旭明; 潘星安; 陈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2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部疼痛情况、腰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8周后,两组PRI、VAS、P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ODI指数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3,P=0.21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可提高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进而改善其腰部功能,安全性较高。
    • 吴永惠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中医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评估]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FMA、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shwort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改良其肌张力。
    • 郭莉莉; 刘峻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上肢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max、Mmax、H/Max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MA量表评分及ADL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调节肌张力,减轻痉挛状态,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