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后遗症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6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1134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中国实用医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等;脑梗死后遗症的相关文献由81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海英、王静、赵会娟等。

脑梗死后遗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2.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1134 占比:97.88%

总计:21591篇

脑梗死后遗症—发文趋势图

脑梗死后遗症

-研究学者

  • 吴海英
  • 王静
  • 赵会娟
  • 柏进迎
  • 张博
  • 李丛丛
  • 李伟
  • 李雪梅
  • 葛彦琴
  • 马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小梅; 黄慧; 邱斐; 陈荷清; 林正坤; 何剑全; 李明余; 陈健
    • 摘要: 目的:探究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针药组在此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回阳九针穴,14 d为1个疗程。以治疗总有效率、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为疗效指标。结果: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7.50%;针药组MBI评分为(56.38±6.76)分,高于对照组的(53.14±6.85)分;针药组上、下肢的FMA评分分别为(37.29±6.34)分和(24.69±4.38)分,高于对照组的(31.48±4.27)、(22.34±4.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遗症较单纯西医康复方案,更能获得确切疗效,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胡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吞咽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进食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吞咽功能与进食能力,预防其出现并发症,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 吴千蔚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回忆能力及记忆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遵医治疗、康复锻炼、定期复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呛咳、坠床、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用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能使患者获得较高的依从性,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应用。
    • 国俊杰; 王平
    • 摘要: 目的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探究其对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在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纳入研究,按照其入院顺序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3例。甲组患者接受血栓通治疗,乙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甲组(83.02%),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0,P<0.05);治疗后,乙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92±3.31)分明显低于甲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10,P<0.05);治疗后,乙组的全血低切黏度(9.16±1.08)mPa·s、全血高切黏度(5.11±0.38)mPa·s、血浆黏度(2.08±0.26)mPa·s指标均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6、14.243、10.096,P<0.05);治疗后,乙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1.87±2.69)分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34,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吴永惠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中医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评估]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FMA、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shwort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改良其肌张力。
    • 孙卓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5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FMA、Barthel指数、VFSS、NIHS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康复护理组FMA评分(82.12±3.12)分、VFSS评分(6.51±1.21)分、Barthel指数(72.55±3.01)分、生活质量评分(92.46±5.21)分高于对照组的(72.24±1.67)、(5.23±0.61)、(63.56±2.12)、(83.67±3.29)分,NIHSS评分(8.24±1.71)分低于对照组的(10.12±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压疮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可改善运动功能和脑功能,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的改善,并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压疮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 王慧心; 王丽娜
    • 摘要: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表(FMA)]评分、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头晕目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和Vm,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
    • 续江涛
    • 摘要: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评分、改良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AM)]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脑血流峰值时间(time topeak,TTP)、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流速(mean flow velocity,Vm)、脑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Qm)]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68.4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PSQ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FAM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I、TTP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Vm、Qm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潜阳通络汤联合头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肢体功能,亦可调节脑部血流状态。
    • 王斌
    • 摘要: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另用针刺治疗,研究组加用化痰通络汤。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较好,且安全。
    • 戴恋; 陈婷; 杨宇娟
    • 摘要: 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压疮上的具体预防效果。方法: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选出7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与实施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39例),从压疮率、发作时间、满意度指标予以讨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压疮发生率为7.69%、25.64%,发作时间(6.21±1.01)d、(11.02±1.02)d;满意度97.44%、76.9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发生压疮具有突出效果,既能规避压疮风险,又能增加护理满意度,维护护患协作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