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铀矿化

铀矿化

铀矿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8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原子能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8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557350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矿床地质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深部探测方法及抗干扰地球物理仪器研发与应用研讨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三核”论坛暨江西省核学术年会等;铀矿化的相关文献由884位作者贡献,包括权志高、李子颖、李必红等。

铀矿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7350 占比:99.94%

总计:557710篇

铀矿化—发文趋势图

铀矿化

-研究学者

  • 权志高
  • 李子颖
  • 李必红
  • 何中波
  • 刘章月
  • 秦明宽
  • 刘红旭
  • 张玉燕
  • 林锦荣
  • 王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凤岗; 姚建; 吴玉; 孙泽轩; 李秋实
    • 摘要: 康滇地轴铀矿化在形成时代、矿化特征、矿化成因上均与我国其他地区区别明显,其中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区是康滇地轴铀矿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近年来通过开展物探测量、钻探工程揭露及室内综合研究等工作,在矿区内共发现了Ⅰ号、Ⅱ号及Ⅲ号铀矿化带,铀矿体主要产于Ⅰ号铀矿化带中,铀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分布。本文根据含矿围岩类型并结合矿化特征,初步将研究区铀矿化划分为蚀变斜长岩型、糜棱岩型及接触变质岩型矽3种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铀矿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铀矿化成因。综合研究认为,大田地区地表找矿方向应集中于Ⅰ号、Ⅱ号铀矿化西部及黄泥田岩体边缘,深部找矿方向应聚焦于花岗质岩体与变质围岩接触界面。
    • 杨东光; 聂逢君; 夏菲; 巫建华; 严兆彬; 陈梦雅; 刘晓博; 王海涛; 王常东
    • 摘要: 松辽盆地西南缘近年来铀找矿获得重要突破,预示着盆地蕴藏丰富的铀资源。而铀的成矿机理有待查明,尤其是矿床中广泛发育的辉绿岩,是否对成矿有改造作用,辉绿岩、反转构造及铀元素聚集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的思路。本文以钱家店凹陷钻孔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斜锆石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辉绿岩对区域反转构造的制约,并结合铀矿物EPMA定年研究,探讨构造反转作用对U的聚集行为的影响。辉绿岩具有低SiO_(2)(44.90%~51.20%),高Fe_(2)O_(3)^(T)(9.10%~15.50%)含量,MgO含量变化大(1.89%~12.58%),可以分为碱性系列和拉斑系列两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显示OIB特征,结合岩石具有高Nb/U值(33.0~51.4),表明它们均为软流圈成因。辉绿岩斜锆石、锆石U-Pb定年及前人Ar-Ar定年表明,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51~47 Ma,早于拉斑系列岩石(42~40 Ma)。碱性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HREE含量和Ta/Yb、Sr/Yb值,表明其与拉斑系列为不同深度部分熔融的结果,暗示始新世期间岩石圈发生减薄。铀矿物EPMA化学定年结合前人矿石全岩U-Pb等时线年龄结果表明,钱家店砂岩型铀矿成矿时代集中在67~53 Ma、43~37 Ma和17~0.7 Ma。结合前人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表明盆地内铀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以往多强调正反转构造背景下的表生流体成矿作用,如嫩江末期及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形成构造斜坡,造成表生含铀含氧流体渗入氧化作用成矿。钱家店凹陷辉绿岩、断裂与铀矿床密切的空间关系,以及热流体与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热液蚀变矿物与铀矿物共生的特点,指示始新世存在负反转背景下热液改造型铀成矿作用。
    • 陈云杰; 王伟; 王刚; 杨昆; 何佳军; 李涛
    • 摘要: 青山堡花岗岩体位于龙首山成矿带东段,为探讨该岩体细粒闪长岩与铀成矿的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含量的增加,SiO_(2)、Al_(2)O_(3)、Fe_(2)O_(3)、Na_(2)O、K_(2)O、MgO的含量增加,FeO、CaO的含量减少,这与成矿期发育的碱交代蚀变关系有关;同时岩石具Rb、Ta、U、Hf等元素相对富集,Nb、Zr、Ti等元素相对亏损及轻稀土右倾分馏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区内沿断裂分布的细粒闪长岩是铀成矿的有利赋矿岩石之一,而其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面为铀矿富集提供了物理化学环境突变的成矿结构面;含矿蚀变闪长岩矿石中发现有网脉状、细脉状的沥青铀矿脉。结合区域资料表明,志留纪龙首山地区广泛发育的碱交代铀成矿作用在青山堡岩体中亦有发育。后期龙首山东段抬升剥蚀速度较中段要强烈,潜水氧化作用发育,前期区域性碱交代热液成矿作用所形成的含矿构造蚀变带是后生潜水氧化改造叠加形成浅部淋积型工业富铀矿体的关键。
    • 李应财; 徐争启; 宋昊; 尹明辉; 张苏恒; 陈兵; 王国磊
    • 摘要: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112铀矿化点位于康滇地轴中南段,古元古代汤丹群望厂组浅沉积变质岩以及岩脉的耦合部位,其产出受构造控制,矿化区热液活动频繁,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但该铀矿点研究程度较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矿化点望厂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热液与围岩之间存在物质交换,铀矿化为多期热液活动的结果;矿体具有贫硅、贫碱、贫镁、富铁等特征,并且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w(U+Th)=205×10^(-6)~505×10^(-6),平均值为254×10^(-6))。(2)矿化区岩石整体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59.2×10^(-6)~481.6×10^(-6),平均质量分数为252.1×10^(-6));矿化区内样品的高ΣREE特征为热液活动的结果。(3)研究区存在三期热液铀多金属矿化事件,第一期以富U、Fe、Cu、Ni为特征,第二期以富U、Zn、Ni为特征,第三期以富Th、Fe、Pb为特征,研究区多期次热液活动使热液流体运移到构造带中产生铀的富集,形成铀矿化,矿床类型为热液型铀矿。
    • 刘畅; 田建吉; 何德宝; 王文全; 李君阳; 刘威
    • 摘要: 共伴生铀资源的综合开发是近年来铀矿勘查的工作重点之一。湖南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田中产有诸多铅锌多金属矿床,且这些矿床中均共伴生有一定规模的铀矿化,是开展共伴生铀资源综合开发的有利地区,但铀矿化的微观地质特征尚不清楚。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α径迹蚀刻、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对水口山矿田铅锌多金属矿床中的铀矿石开展了岩矿相学研究。结果显示,水口山矿田中铀矿石多具角砾状构造,铀主要以独立铀矿物(沥青铀矿和铀石)的形式存在,与石英、伊利石和黄铁矿共生,广泛分布在胶结物内,围绕早期硫化物及其氧化后的次生矿物生长,或切穿早期硫化物,少量沿微裂隙充填进入早期含黄铁矿硅质角砾中。铀矿化的产出特征及共生矿物组合揭示其应是铅锌矿化之后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矿质沉淀发生在还原、中性-弱酸性、低温环境中。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水口山矿田中的铀矿化具有一定的规模、较高的品位、成熟的开采利用条件,通过现有的地质工程,可实现对共伴生铀资源的综合开发。
    • 赵博; 刘洋; 郭恒飞; 王常东; 张海龙; 祝洪涛
    • 摘要: 广兴源地区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北东端,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已发现的南窝铺、灶火沟门两个铀矿床及多个铀-多金属矿化点、带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但对区内断裂构造特征的解析及铀矿化与断裂构造的具体关系仍缺乏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的基础地质调查及深部揭露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存在NE向、NW向和近SN向三组断裂构造,具有先压扭后伸张的特征,构造活动期次由早到晚依次为NE→NW→近SN。其中,NE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矿化点(带)的总体展布方向;NW向断裂构造是区内重要的储矿构造,矿化赋存于NW向与NE向构造叠加部位;近SN向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往往错断NE、NW向断裂,对矿体产出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后续找矿中应充分考虑近SN向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 林升; 付映文; 那兵; 孟成; 张爽; 林珊
    • 摘要: 采用化学法低成本合成磷酸氢钙(CaHPO4)粉末,并通过溶解沉淀作用实现水溶液中铀的沉淀富集。考察了溶液的pH、初始浓度、时间对铀富集能力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分析富集过程。材料在pH值为4至6的水溶液中获得了1898 mg/g的超高铀矿化容量,而在pH值为7和8时,仅获得370 mg/g左右的较低的铀矿化容量。由于溶液pH影响CaHPO4粉末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表明该富集过程受CaHPO4材料的溶解沉淀过程控制。在pH值为4和5时,磷酸铀酰沉淀物主要为矿化产物结晶氢铀云母,而在pH值为6时,沉淀物为非晶钙铀络合物与结晶氢铀云母的混合物,这表明沉淀动力学和铀矿化过程也取决于溶液的pH值。此外,水溶液中其他共存金属阳离子K+、Mg2+和Ca2+等不影响该铀矿化过程,这对磷酸氢钙(CaHPO4)在真实水环境中富集铀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 罗星刚; 王守玉; 王芳霞; 刘富强
    • 摘要: 通过野外钻孔编录、室内测试分析、钻孔数据统计,结合砂体结构、垂向岩性序列、平面展布形态等特征研究,总结了洪海沟铀矿床主要含矿层头屯河组下段的沉积特征及展布样式,恢复了目的层构造展布形态。目的层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沉积,分流河道发育有利容矿砂体;北西向缓倾单斜结合南部小型褶皱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层间氧化带展布形态;通过对砂体结构类型、空间展布形态特征的研究,讨论了其与层间氧化带发育及铀富集关系,认为砂体垂向岩性序列组合样式、平面展布形态共同决定了铀矿化类型及富集部位,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及铀矿化主要发育在岩性-岩相变化部位。
    • 李华明; 李玲; 王果; 苗爱生
    • 摘要: 银宫山地区位于内蒙古中部,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在该地区陆续发现多处热液型铀矿化,矿化在空间上与侵入大东山花岗岩体中的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为深入探讨闪长玢岩脉与铀矿化的关系,文章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出露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242~232 Ma,形成于印支期早阶段。铀矿化蚀变的闪长玢岩脉成岩后受到211 Ma和128 Ma两次热事件的影响,并伴随U的高度富集,铀矿化成因可能与大东山花岗岩体原生含铀矿物中铀的活化迁移作用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脉在铀富集矿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Mn、Mg、Sr和Pb的带入,同时伴随有Na的带出,而稀土元素含量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 郝以泽; 贾智勇; 王守玉
    • 摘要: 伊犁盆地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基地,前人针对盆地内含煤层系铀成矿理论研究较多,而对三叠系小泉沟群探索不足。通过对小泉沟群上段砂体、隔水层的统计,结合室内测试分析,研究了砂体垂向、平面与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总结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小泉沟群上段岩性、岩相及其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探讨了砂体粒度、厚度及其空间构形特征与铀富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小泉沟群上段平面上自西向东发育洪海沟、克其克博拉、琼博拉3个规模较大的冲积扇,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稳定的沉积旋回。在克其克博拉地段小泉沟群上段第Ⅱ旋回砂体成矿条件最好,但砂体粒度粗、缺乏煤或炭屑等有机质及吸附介质,铀矿化以翼部为主,还原介质的缺乏是铀富集成矿的不利因素。层间氧化带与铀矿化密切相关,为控矿的最关键因素,库捷尔太微凸使地下水存在侧流现象,导致含氧含铀水流动受阻,增加了水岩作用时间及效果,为铀矿化富集的有利条件。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发育受砂体中泥质含量变化影响,精准划分各旋回砂体沉积微相是下一步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