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锂辉石

锂辉石

锂辉石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67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1611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非金属矿、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等;锂辉石的相关文献由132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良彬、巫侯琴、徐龙华等。

锂辉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1611 占比:99.18%

总计:41954篇

锂辉石—发文趋势图

锂辉石

-研究学者

  • 李良彬
  • 巫侯琴
  • 徐龙华
  • 王毓华
  • 于福顺
  • 何东利
  • 杨洁
  • 伍震洲
  • 何开茂
  • 汪梨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金山; 卿林江; 张建刚; 陈典助
    • 摘要: 锂辉石矿最常见的选矿方法是浮选法,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传统型捕收剂或选择性不佳,或对温度敏感;“难免离子”(Ca^(2+)、Fe^(3+)、Mg^(2+)等)污染矿物表面,使得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变小;调整剂选择性较差,常用抑制剂在抑制脉石矿物的同时对锂辉石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锂辉石浮选药剂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锂辉石浮选捕收剂和脉石矿物调整剂方面,捕收剂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寻找捕收能力强、选择性好、且高效易降解的捕收剂;小分子有机抑制剂所带极性基团的水化性越强、数量越多,其抑制效果越好。浮选新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处理能力大的浮选柱的应用和电化学技术推动浮选药剂创新方面。最后介绍了锂辉石矿的其他选矿工艺还包括重介质选矿法、磁选法和联合选矿法。
    • 施俊
    • 摘要: 近年来立式辊磨机(立式磨)作为高效节能的粉磨设备在锂电行业逐渐大规模地应用于锂辉石焙烧料的粉磨,通过其实际生产数据并对比球磨机生产线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其在新能源锂盐行业的应用价值与经济、社会效益。
    • 汪泰; 邹坚坚; 王威; 李汉文; 李沛伦; 杨凯志; 胡真
    • 摘要: 以伟晶岩型锂辉石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碳酸钠+氢氧化钠碱溶蚀预处理强化锂辉石和长石可浮性差异,筛选出锂辉石高效组合捕收剂氧化石蜡皂+GYHN,通过协同作用,实现了锂辉石的高效回收,最终获得了Li_(2)O品位5.52%、回收率82.90%的锂精矿。
    • 王楠; 仵小曦; 彭引平; 彭利欢; 刘仲军; 李春风
    • 摘要: 通过熔融法制备了Li_(2)O-Al_(2)O_(3)-SiO_(2)(LAS)系基础玻璃,采用梯温炉法、XRD和SEM等测试方法对玻璃析晶性能、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失透的主要原因为玻璃分相,与Li^(+)的积聚作用有关,且分相机理属于成核-生长分相。随着ZnO含量的增加,Zn^(2+)的极化作用越发显著,玻璃析晶趋势增强,促进了LiAlSi_(2)O_(6)晶相从玻璃中析出,同时玻璃失透由分相和析晶共同作用造成。但ZnO的加入并未改变该LAS系原有的晶相种类。
    • GROVES DI; 张良; GROVES IM; SENER AK
    • 摘要: 寻找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受动力电池消费的拉动,锂资源需求急剧上升,伟晶岩型锂矿勘查热度持续攀升。虽然众多伟晶岩型锂矿地质特征尚不清晰,已有证据表明锂辉石是大多数大型-巨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主要含锂矿物。与许多近直立的伟晶岩脉群不同,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太古代伟晶岩矿脉往往呈近水平或缓倾斜在角闪岩相围岩中产出,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三维形态并发育明显的矿物和地球化学分带。这些太古代伟晶岩脉通常形成于挤压或压剪构造体制下同变质环境中,成岩期最小主应力(σ;)近竖直。因此,伟晶岩常常侵位于近水平的构造局部引张区而形成复杂的几何学形态。压性的构造环境为富锂熔体多次脉动式注入和富含挥发分熔体垂向结晶分异提供了充足的时间;锂辉石在中高温压条件下结晶成为缓倾富锂带中最为常见的含锂矿物。
    • 钱志博; 朱阳戈; 孙志健; 于洋; 周少珍
    • 摘要: 矿产资源在选矿过程中产生大量尾矿,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开展低尾化及无尾化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针对国内某复杂多金属矿,通过分析矿物的基因属性、赋存状态以及嵌布关系,进行了钽铌、方解石、锂矿物、云母、长石、石英共计6个产品的选别回收,实现了除少量泥质、铁屑之外的其他有价组分的全部回收利用,基本实现了无尾化综合回收利用,为以后同类型复杂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思路和借鉴。
    • 陈家灵; 谢海云; 柳彦昊; 张培; 晋艳玲; 曾鹏
    • 摘要: 锂辉石是我国主要的锂矿资源,但因其与伴生脉石矿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导致分选困难。分析了锂辉石矿晶体结构与可浮性的关系,对锂辉石的选矿工艺、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等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浮选是锂辉石主要的选矿方法,重选、磁选等其它选矿方法在预先抛废、精矿除杂中也有重要应用,复杂锂辉石矿的分选多用联合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不断优化分选工艺是提高锂辉石选矿效率的关键。此外应加强锂辉石与选矿药剂作用机理研究,对浮选新药剂的开发和应用进行理论指导。
    • 谢帆欣; 张博远; 杨思琦; 杨志兆; 罗仙平; 周贺鹏
    • 摘要: 为实现江西宜春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中锂、钽及长石的综合回收,开展了选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锂辉石矿石英、长石含量高,采用高选择性药剂ZH与氧化石蜡皂组合作为锂辉石捕收剂,可降低细泥在锂辉石表面的罩盖影响,优化矿浆流体环境;在原矿含Li_(2)O为1.51%、Ta_(2)O_(5)为0.022%的条件下,以氧化石蜡皂+ZH组合捕收剂浮选回收锂辉石,采用细泥摇床重选工艺回收浮选尾矿中的钽矿物,重选尾矿采用“弱磁选—强磁选”工艺除铁后作为长石精矿,获得了含Li_(2)O 5.62%、回收率为74.65%的锂辉石精矿和Ta_(2)O_(5)品位为18.78%、回收率为40.21%的钽精矿,以及产率为49.16%、含Na_(2)O_(2).45%、K_(2)O_(4).60%、TFe 0.15%、白度为62.9%的长石精矿。该工艺流程选矿试验指标良好,实现了硬岩型锂辉石矿中锂、钽和长石的综合回收。
    • 黄建中; 陈剑锋; 文春华; 周厚祥; 李胜苗; 张立平; 黄志飚; 成永生; 曹创华; 刘钧; 陈虎
    • 摘要: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 骆洪振; 高春庆; 沈进杰
    • 摘要: 西澳某伴生钽铌锂辉石矿为伟晶岩型锂矿,矿石Li_(2)O品位1.53%、Ta_(2)O_(5)品位0.025%、Nb_(2)O_(5)品位0.006%;脉石矿物主要为长石、辉石和石英。为高效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以及磁选、重选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弱磁选除铁—强磁选、重选联合回收钽铌—强磁选尾矿浮选回收锂辉石的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原矿在磨矿细度-0.076 mm占75%条件下,弱磁选除铁—强磁选回收钽铌工艺分选指标优于螺旋溜槽重选工艺分选指标,强磁选精矿经摇床1次粗选、1次精选获得Ta_(2)O_(5)品位21.35%、对原矿回收率23.03%的钽铌精矿;以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钙为浮选锂辉石调整剂,以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T-88为浮选锂辉石捕收剂,对强磁选尾矿进行锂辉石浮选试验,经1次粗选、2次精选、1次扫选、1次中矿再选锂,获得Li_(2)O品位5.60%、对原矿回收率76.13%的锂辉石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锂辉石与钽铌矿物的有效回收。试验结果为该类型矿石的工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