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专利文献518487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社会科学、城市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沪平、孟仁振、张鸿雁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18487 占比:99.98%

总计:518613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文趋势图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研究学者

  • 倪沪平
  • 孟仁振
  • 张鸿雁
  • 栾贵勤
  • 沈文伟
  • 王建民
  • 王蕾
  • 罗文英
  • 胡平
  • 郁鸿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丽君; 刘聪
    • 摘要: 收集网络关注度有关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上海迪士尼开业前后长三角国内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长三角区域间总体旅游流有所上涨,但各城市在长三角中所处地位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上海向长三角其它城市的旅游流溢出上涨,旅游流受溢下降。城市之间小型旅游流减少,大型旅游流变多。(2)上海迪士尼开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同城市对其响应不同,个体网变化明显。(3)整体网有一定的变化。长三角旅游流整体网的度数中心势和中间中心势数值变小,城市间旅游流联系变得更密切,协同程度变得更高。上海迪士尼开业前,4大模块均为主受益模块,上海迪士尼开业后,第4模块变成了经纪人模块,各模块间的溢出效应略有变化,但各模块的相互关系并没有因为上海迪士尼的开业而发生变化。
    • 陈飚; 王海旭; 杭雨欣
    • 摘要: 一、前言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2.3%,拥有2.25亿人口,却贡献了全国1/4左右的GDP,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 李佳颖
    • 摘要: 以2019年长江三角洲41个港口城市的截面数据为基础,基于熵权-TOPSIS法和K-means聚类分析,对各港口城市进行评价和分类,并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物流隶属度测算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大小和物流节点间的隶属关系,最后基于轴辐网络模型完成水运物流网络结构的构建并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这种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多级联动发展模式。
    • 杨帅; 葛伟亚; 陈鸿汉; 张树才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是中国沉积类型种类相对多、岩性类型复杂的地质区域。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化工企业快速发展,使有机化工产品泄漏到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风险加大,对环境构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掌握污染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后续开发利用具有实用意义。采集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4种代表性的沉积物,以邻氯甲苯为代表开展了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中迁移行为的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建立邻氯甲苯吸附量与沉积物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湖积相、湖沼积相、冲湖积相和冲积相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直接控制其对邻氯甲苯的吸附阻滞能力,土壤的pH、矿物成分、阳离子交换量对邻氯甲苯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苏州的湖积和湖沼积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7~63 g/kg),其对邻氯甲苯的吸附阻滞能力较强,而南京、镇江等地的冲积沉积物和常州、江阴南部的冲湖积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4~15 g/kg),对邻氯甲苯的吸附能力较弱,使污染物更易迁移;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种类沉积物对邻氯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表征吸附强度的系数K_(F)与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越大,K_(F)值越大,沉积物对邻氯甲苯的吸附强度越强,邻氯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线性程度越高。研究成果将有利于预测有机污染物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区不同种类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为治理污染和调整工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 李丹; 陈优良; 邹文敏
    • 摘要: 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7个典型城市2019年1—12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的产品数据,以深蓝(Deep Blue,DB)算法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PM_(2.5)、PM_(10)、SO_(2)、NO_(2)、O_(3)及CO)为研究对象,结合AERONET站点数据验证AOD反演精度。同时,采用5种回归模型研究AOD与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OD反演结果与AERONET 2个站点数据相关性较好,拟合度(R^(2))分别为0.858和0.73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21 3和0.029 4,说明深蓝算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AOD反演精度可靠;研究区域年度回归模型拟合中,AOD与O_(3)拟合的指数模型最优(R^(2)=0.53,概率(P)<0.05)。在月度回归拟合中,三次模型最优,R~2依次为0.67、0.65、0.52、0.50,其次是指数模型,与前2种模型相比,线性和幂次模型效果较差,其显著性水平均超过95%;在验证最优模型精度时发现,计算值与地面监测点实测值相关性显著,R~2为0.73~0.87,误差值(RMSE)≤15.93μg/m^(3),平均绝对误差(MAE)≤12.02μg/m^(3),证实了利用深蓝算法反演的AOD数据可用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估算和监测,为更好地防治区域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陕永杰; 魏绍康; 原卫利; 苗圆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其“三生”功能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分析是国土空间规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从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生活水平、生活保障、生态压力和生态保障六个方面筛选31项指标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AHP法组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进行“三生”功能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度分析,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Robust回归分析影响研究区“三生”功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9年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整体上稳步提升,其中,生产功能东西部发展优于中部,低值区缩减;生活功能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生态功能随时间呈现由西南部到东南部最优的变化特征。“三生”功能总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东南部发展最优”格局,空间差异明显;(2)生产-生活严重失调城市占比由23.08%缩减为0,基本协调城市占比由11.54%提高到46.15%,中度协调城市占比由0提高到53.85%,耦合协调性提高显著;生产-生态中度失调城市占比由57.69%降为4.8%,基本协调城市占比由19.23%提升为88.46%;生活-生态耦合严重和中度失调城市占比由有到无,中度协调城市占比由0提升为88.46%,上海市升为高度协调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南部为主要高值区,沿海优于内陆的分布格局;(3)地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草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等因素对研究区“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三生”功能耦合协调起到了限制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与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刘影; 王建民; 贾大任
    • 摘要: 以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CO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使用超效率SBM模型、ArcGIS空间分析、结合脱钩指数判断城市碳达峰等方法测算长三角工业碳排放效率及其空间演变特征,对长三角城市群的CO排放达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碳排放效率呈现区域差异性,上海、杭州、南京、金华的工业碳排放效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碳排放效率值最高的城市与碳排放效率最低的城市年均差值为1.19,差值较大,说明长三角城市群还有很大的碳减排潜力。(2)2009~2020年长三角工业碳排放效率城市差异减小。(3)上海市、南通市和宣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强脱钩但未实现碳达峰,杭州、盐城、无锡、温州等8市根据本文的碳达峰判断方法已经实现碳达峰,整体来看长三角大部分城市都未达峰。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碳排放效率差距缩小但仍有改进空间,亟需找到原因并缩小差距,未达峰城市需按照既定计划严格实施并予监督,确保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 李嘉艺; 孙璁; 郑曦
    • 摘要: 在城市扩张和气候变化背景下,三角洲社会与生态系统正遭受多方面风险威胁,适应性视角下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估有助于理解复杂系统与风险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适应性规划策略提供空间定量参考.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耦合适应性循环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估理论,构建"潜力-连通度-韧性"适应性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评估区域在当前与未来适应性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与各城市所处的适应性循环阶段.结果表明,适应性生态风险由沿海区-城市群-生态区域呈现由较高到高再到低的趋势,大城市外围现已出现较高风险.至2030年,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高风险向中小城市和生态区域蔓延.从适应性循环阶段来看,杭州、宁波等14个城市处于生态风险较低的重组阶段.常州、南通等8个城市处于风险升高的开发阶段.上海、南京、无锡和苏州处于城市发展成熟风险开始降低的保护阶段.本研究通过评估长三角城市群适应性生态风险,得到高风险区分布与各个城市的适应性风险趋势,为长三角城市群动态变化下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韩秋洁
    • 摘要: 杭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以“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为打造目标,努力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地铁集团),作为市属大型国有企业,肩负着杭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运营、经营、管理和物业开发。自2002年6月成立以来,杭州地铁集团始终秉承“筑就畅行之道,助力品质之城”的企业使命,以一流的状态建设一流的地铁。
    • 杜威望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SO2过量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实证研究表明:(1)该地区工业SO2排放空间格局呈现正的空间集聚效应;(2)工业产业比重的变动对空间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倒"U"型模式;(3)工业产业比重是工业SO2排放空间格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4)工业SO2排放空间集聚效应的降低有利于促进工业SO2减排.为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需要建立区域工业SO2减排协调机制和优化其工业产业比重,从而有效地实现工业SO2减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