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排放效率

碳排放效率

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79079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学术研究、当代经济管理、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第二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等;碳排放效率的相关文献由44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慧、周迪、仇方道等。

碳排放效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9079 占比:99.91%

总计:179242篇

碳排放效率—发文趋势图

碳排放效率

-研究学者

  • 张慧
  • 周迪
  • 仇方道
  • 付静吉
  • 余敦涌
  • 余明成
  • 刘琳
  • 刘琳1
  • 刘钧炎
  • 姜国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星; 张乾翔
    • 摘要: “双碳”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集聚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显著特征,其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首先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非金融部门的两部门产出密度模型,从理论机理上分析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其次以2005—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度省级碳排放效率,基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最后构建调节效应模型考察经济增长压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平滑转移效应。金融集聚处于较低水平时会抑制碳排放效率;随着金融集聚水平逐渐提高,会转而促进碳排放效率。②经济增长压力对金融集聚和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适度的经济增长压力正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且使得金融集聚的阈值提前;过度的经济增长压力负向调节金融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且使得金融集聚的阈值延后。以上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变换估计方法、考虑受限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及考虑内生性采用IV‑Tobit模型再估计之后均成立。基于此提出: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积极发挥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稳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革新官员考核标准,做好经济增长目标的预期管理,引导形成契合地方发展现状的经济预期。
    • 任梦洋; 黄羿; 付善明; 常向阳
    • 摘要: 为改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以在区域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研究区2005—2016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碳排放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年份国家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平均值均偏低,变化范围在0.4824—0.7609之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期间国家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年均下降2.98%,其中技术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改善的影响年均上升1.43%,而技术水平年均下降4.35%,因此提升碳排放效率的重点在于推动技术的进步。位于东部沿海地带的国家中心城市,其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年均增长率大于西部地带与中部地带的国家中心城市,且各城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政策。
    • 王喜平; 王素静
    • 摘要: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碳交易政策对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分别考察地区异质性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对钢铁行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且持续的促进作用,使得试点地区效率值平均提升12.6%。但这种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东西部地区较为显著,中部地区则不明显。碳交易政策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调整能源结构来提高钢铁行业碳排放效率
    • 李阳; 林秀群
    • 摘要: 物流业的高能耗、高碳排放使其绿色低碳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文章对我国区域物流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别进行了测算,基于DEA构建了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模型。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的能源消费量表现为缓慢增长;碳排放量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60,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针对我国物流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化水平的提升、精准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提出建议,这有利于促进低碳物流的转型和均衡一体化发展。
    • 成远; 乔观民; 梅思雨; 宁爱凤
    • 摘要: 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碳减排治理需要综合考量碳排放效率。运用Undesired-super efficiency 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析影响该省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碳排放效率受规模效率制约,空间上具有分异性且固化效应明显。(2)浙江碳排放冗余量大、减排潜力高,可减排规模、相对减排潜力与碳排放纯技术效率呈反向变化。(3)浙江省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要素禀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影响最大。
    • 姜晓红; 陈莎; 张毅
    • 摘要: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物流企业运输环节移动源燃烧碳排放量,定义消耗电量转换法测算仓储环节固定源燃烧碳排放量;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能源消耗作为碳排放效率评价的投入指标,产值作为期望产出,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Super-SBM模型(Super-efficiency Slack-based Measurement Model)得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这3个指标值,用以评价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以顺丰股份有限公司2013-2020年的营运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2020年的技术效率均大于1,表示资源分配达到最优状态;2017-2019年均小于1,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值偏低,2017年起顺丰提升运输业务量,逐渐调整规模效率,2020年的技术效率有了提升,找到了相对合理的平衡点。2013-2020年的纯技术效率值均大于1,近些年顺丰不断寻求技术提升以提高生产效率水平。结果表明,所提物流企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可行,采用的Super-SBM模型能有效评价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最后提出物流企业需要从创新生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的改进措施。
    • 聂永有; 姚清宇
    • 摘要: 本文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与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及中间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本地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该种非线性特征同样存在于空间溢出效应之中;在人口密度、对外开放、经济规模3种中间机制约束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呈现非线性冲击。其中,人口密度与对外开放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经济规模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更换回归样本以及计量模型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本文深化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低碳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从供给侧角度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不同的治理思路与政策建议。
    • 徐卫赣
    • 摘要: 对省域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准确测度是各省制定物流业减排策略的基础。基于2010—2017年面板数据,结合环境DEA技术,构建Super-PEBM模型对我国省域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省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缓慢上升趋势,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分布格局,东、西部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相差较大,但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
    • 王凯; 刘依飞; 甘畅
    • 摘要: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对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2001-2018年中国省际(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区位熵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中国省际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探究二者空间演变趋势和关联特征;其次,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则无明显变化;除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外,其他省份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均无显著变化。整体上看,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分布变化大致均呈现出以现有集聚区为中心向周边扩散的趋势。(2)旅游产业集聚能显著提高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则会抑制其他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城镇化、对外开放、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但城镇化作用效果不显著,旅游业产权结构则显著抑制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呈现出较强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 李玲玲; 韩瑞玲; 张晓燕
    • 摘要: 航空碳排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且可造成温室效应。中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提高航空碳排放效率是行之有效的航空碳减排手段。运用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对中国2004-2019年航空碳排放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以探明不同尺度区域航空碳排放的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表现;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松弛变量模型(SBM)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SDE)对中国航空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布与格局演化过程进行判定,以分析各省域航空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并给出有效的航空碳减排方略。研究发现:2004-2019年,中国航空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航空碳排放增长率和航空碳排放强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四大经济区航空碳排放总量分布总体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格局,东部仍是中国航空碳排放的主要区域;高碳排放区较分散,还未形成省域之间连片的碳排放高值区。2004-2019年,中国航空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M”型波动上升趋势,各省域航空碳排放效率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主要以低效率区、中效率区为主;各省域之间的航空碳排放效率差异性经历了逐渐减小到逐步增大的过程,但总体航空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格局以南—北方向为主导。从全国、区域、省域3个尺度研究航空碳排放及其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可辨析航空碳排放区域排放特征,有效探索区域航空碳减排的差异发展策略;对提高中国民航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民航经济的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以及推进各区域的差异化减排进程有理论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