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0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7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3772583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暨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未来地球国际会议等;农田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由179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玉铭、李晶、胡春胜等。

农田生态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72583 占比:99.98%

总计:3773270篇

农田生态系统—发文趋势图

农田生态系统

-研究学者

  • 张玉铭
  • 李晶
  • 胡春胜
  • 王树涛
  • 门明新
  • 黄国勤
  • 李世清
  • 李琪
  • 欧阳志云
  • 王玉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明确社会资本可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明晰了参与程序,鼓励社会资本重点参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并探索发展生态产业。
    • 吕一涵; 周杰; 杨亚东; 臧华栋; 胡跃高; 曾昭海
    • 摘要: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地膜覆盖、灌溉用水、有机肥施用等措施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都会导致塑料残留.因耕作和紫外线辐射,残留塑料逐步破碎降解,形成微塑料(直径<5 mm),进入土壤、作物与食物链系统,威胁生态系统健康.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微塑料的来源、丰度、迁移特点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微塑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微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微塑料对作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微塑料含有的毒性添加剂(即增塑剂)与携带的有害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病原体)随塑料颗粒在土壤中迁移,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并为微生物提供新生态栖息地,对作物生长、土壤酶和微生物活性造成影响;2)微塑料含有大量碳(通常约为90%),影响其他元素(如氮和磷)循环,进而影响微生物活性.土壤性质改变也间接影响CO2、N2O和CH4形成.由于聚合物类型、大小、形状和浓度的高度可变性,微塑料对作物生产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还展望了未来农田生态系统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 摘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明确社会资本可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明晰了参与程序,鼓励社会资本重点参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并探索发展生态产业。
    • 杨颖; 郭志英; 潘恺; 王昌昆; 潘贤章
    • 摘要: 农田土壤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影响大气、水环境质量和生物安全,因而农田土壤健康评价应将土壤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效应结合考虑。基于土壤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将土壤功能归纳为作物生产、持水净水、养分运移与缓冲、碳固存及栖息地与多样性等5项功能。进一步针对每项功能,按照固有属性和动态属性两个方面分别选取基础项指标,同时考虑具有区域特点的威胁土壤功能发挥的限制项指标,并采用2个乘数来体现限制因子对固有和动态属性影响的差异性,共同构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内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封丘、栾城和禹城3个实验站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应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土壤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个农业生态实验站土壤健康状况总体相当且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所差异,表现为禹城>栾城>封丘,且作物生产功能与产量R^(2)达到0.60,验证表明该评价体系比较合理。因此,基于多功能性的土壤健康评价方法可为进一步探究土壤健康长期变化趋势,实施土壤资源有效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 孟娟
    • 摘要: 随着大气内温室气体逐渐增多,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化与全球碳氮循环存在密切联系。气候的改变会影响植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影响农业生产。本文综述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对开展农田固碳减排工作有指导意义。
    • 任雪塬; 张强; 岳平; 杨金虎; 王胜
    • 摘要: 鲍恩比能够综合反映陆面气候状态的物理特性,是有效刻画生态系统水热分配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利用安装在定西和庆阳的涡动相关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特征观测试验,研究了生态环境因子对鲍恩比的影响机理,揭示了干、湿条件下生理生态因子对水热交换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处于半干旱区的定西年内感热通量是可利用能量的主要消耗项,即使在降水较为集中的季风期,其鲍恩比依旧在1附近波动。对于半湿润地区的庆阳而言,夏季潜热通量在能量分配中占主导地位(鲍恩比平均为0.71),其余三季感热在能量分配中起支配作用(鲍恩比为1.15—5.85)。从影响陆面水热交换的气象因子来看,鲍恩比随饱和水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干旱条件下,鲍恩比与半湿润区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更高(R2=0.44);湿润条件下,则与半干旱区的饱和水汽压差相关更好(R2=0.38),且生长季半干旱区的鲍恩比为半湿润区的1.5倍。半湿润区干、湿条件下降水量与鲍恩比均显著相关,干旱条件下R2达到0.79;但半干旱区仅在干旱条件下降水量与鲍恩比存在显著的相关(R2=0.40)。土壤含水量在半湿润区与鲍恩比的相关更显著,且干旱条件下鲍恩比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大的幅度更大。从影响生长季鲍恩比的生态因子来看,Priestley-Taylor系数与鲍恩比满足幂函数规律,在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相关,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R2分别为0.62和0.72。另外,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鲍恩比随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半湿润区二者关系更显著(R2=0.40),但半干旱区鲍恩比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响应更迅速。冠层气孔导度与鲍恩比呈负指数关系,半干旱区鲍恩比随冠层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比半湿润区更明显。该研究对揭示黄土高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陆面特征及改进陆面过程参数化关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陈自宏; 陈凯; 徐玲; 柳青; 张云娇; 石龙敏; 彭兴艳; 陈家富
    •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为农田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每月在保山市4种农田生态系统(咖啡田、玉米田、烟田、茶园)中采集土壤样品,用黄粉虫诱导法分离虫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鉴定物种,分析不同类型农田虫生真菌物种和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共获得3340株虫生真菌,分属于3科6属20种。4种类型农田中全年均有虫生真菌的分布,夏季(6—8月)菌株检出率较高;虫生真菌的发生主要受作物种类和栽培模式影响,多年生作物(茶和咖啡)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高于1年生作物(玉米和烤烟)农田。绿僵菌属、白僵菌属和虫草属在4种农田中都为优势属(共17种、菌株数占比84.10%),其中绿僵菌属为第一优势属(8种,菌株数占比64.76%)。优势物种有4种(棕色绿僵菌、保山绿僵菌、淡紫紫孢菌、球孢白僵菌),其中棕色绿僵菌为第一优势物种(菌株数占比34.25%)。【结论】保山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蕴藏着较丰富的虫生真菌资源,人为扰动较少的农田中虫生真菌的物种和数量相对较多,优势属种在4种类型农田中均处优势地位。
    • 任静; 李福夺; 尹昌斌; 张久东; 包兴国; 车宗贤
    • 摘要: 农田种植绿肥是提高西北河西灌溉区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选取西北河西灌溉区主推绿肥品种毛叶苕子和针叶豌豆,从农产品供给、土壤养分累积、水分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气体调节五类服务功能,构建春玉米-绿肥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确定春玉米间作不同绿肥农田系统的生态价值.研究显示:春玉米间作绿肥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农产品供给价值和气体调节价值对总价值的贡献率较大,分别在39%»54%之间和30%»39%之间;与单作春玉米相比,春玉米间作毛叶苕子和针叶豌豆农田系统生态价值分别增长19.37%和43.74%,约为初级农产品生产价值(直接经济效益)的1.8»2.6倍,是总投入成本的4.8倍左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地区农田种植绿肥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 李成; 王让会; 李兆哲; 徐扬
    • 摘要: 为探明黄淮海平原农田蒸散量(ET)和CO_(2)净交换量(NEE)的多因素协同影响,选取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冬小麦夏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实测的2003—2010年逐日通量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农田ET和NEE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季节尺度上ET和NEE表现出双峰型变化特征,但二者在不同的生长季具有显著差异。与玉米季相比,麦季ET(NEE)的峰值明显高于(低于)玉米季。研究时段内麦季和玉米季ET总量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398.63、256.59 mm,并且二者均呈波动增加的趋势(P0.05)。净辐射是影响农田ET和NEE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并主要体现在直接作用上。净辐射和气温通过叶面积指数对麦季ET和NEE产生较大的间接影响;而在玉米季,饱和水汽压差通过叶面积指数对ET和NEE的间接影响较大。此外,土壤含水率和风速对不同生长季ET和NEE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陈祺
    • 摘要: 研究基于 MODIS遥感数据和 CASA模型,估算了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 NPP值,分析了2020年间长沙市 NPP值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和影响其的地理因子.结果表明:(1)2020年长沙市农田年总 NPP为2722.38g·C·m-2·a-1,其中水田和旱地的年总 NPP分别为2375.08g·C·m-2·a-1和347.30g·C·m-2·a-1。农田生态系统 NPP在1月-6月呈上升趋势,6月至8月呈现波动性浮动,先下降再回升,8月-12月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2)NPP值与月总降水量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3)NPP值与高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每个栅格的月均 NPP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其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起伏山地>低起伏山地>丘陵;(4)长沙市的浏阳市和宁乡市为长沙的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 NPP值的主要来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