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养分平衡

养分平衡

养分平衡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5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83125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暨科技交流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1年甘蔗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14次学术讨论会等;养分平衡的相关文献由10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锁、曹卫星、陈新平等。

养分平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83125 占比:99.58%

总计:83473篇

养分平衡—发文趋势图

养分平衡

-研究学者

  • 张福锁
  • 曹卫星
  • 陈新平
  • 庄恒扬
  • 张锡洲
  • 李廷轩
  • 汪定淮
  • 金继运
  • 吴文良
  • 周建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小艳; 杨瑜; 黄冬琳; 王朝辉; 高亚军; 李永刚; 吕辉
    • 摘要: 【目的】研究小麦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轮作方式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差异,探索适宜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小麦轮作方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陕西武功镇开展田间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玉米-小麦轮作农户施肥(CWF)、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CWR)、绿肥-小麦轮作推荐施肥(GWR)、大豆-小麦轮作推荐施肥(BWR)4个处理,除农户施肥处理外,其他3个处理的小麦季施肥均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推荐施肥。采集不同夏季作物及冬小麦的植物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农户施肥相比,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处理在氮、磷肥分别减量11.8%、41.7%条件下,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平均增幅为7.4%,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及地上部氮、磷素养分累积量,氮素累积量增幅分别为10.1%、8.9%,磷素累积量增幅分别为9.8%、6.4%;玉米-小麦轮作推荐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磷、钾素盈余率,降幅分别为25.1%、72.3%和54.4%,显著提高经济收益36%。推荐施肥的3种轮作方式中,玉米-小麦轮作小麦产量最高,其次为大豆-小麦轮作。大豆-小麦轮作氮、磷、钾盈余率均显著低于玉米-小麦轮作和绿肥-小麦轮作,降低幅度分别为87.3%—92.0%、41.9%—67.7%、78.1%—85.3%,并获得了最高的经济收益。【结论】监控施肥的推荐施肥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小麦籽粒及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减少氮、磷养分平衡的盈余率,提高经济收益。相比玉米-小麦轮作方式,大豆-小麦轮作既减少了化肥的投入,大幅降低氮、磷、钾养分盈余量,同时还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综上,陕西关中地区传统的玉米-小麦轮作可通过优化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而综合考虑土壤培肥、环境效益与经济收益,优先推荐大豆-小麦轮作方式,减少土壤养分盈余,提高种粮农户的经济收益。
    • 刘玲; 段贤杰; 徐芳森; 汪社亮
    • 摘要: 植物硼转运蛋白依赖的硼吸收转运途径和机制已被全面揭示,植物响应缺硼的主要生理过程也被广泛深入研究。为探究植物缺硼适应性及其潜在机制,本文从植物硼吸收转运途径、硼生理应激和硼调控植物胁迫适应性三方面系统总结重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硼吸收转运调控、硼高效植物的遗传改良、激素与硼胁迫以及硼在其他胁迫中的重要性等,以期为硼调控植物逆境适应提供理论参考,实现硼高效品种的遗传改良。
    • 王博博; 徐新朋; 侯云鹏; 胡诚; 何萍; 伍玉鹏
    • 摘要: 为确定东北地区中部黑土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于2017-2020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连续4 a设置定位试验,分析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用量(0、70、140、210、280和35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及氮素盈余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秸秆还田下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随着试验的开展呈降低趋势,降幅达到了15.8%。玉米累积氮素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氮素平衡结果显示,当施氮量超过210 kg/hm^(2)时,显著增加了土壤矿质氮素累积量,与播前土壤相比,在高施氮量下(280和350 kg/hm^(2)),其矿质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13.0%和33.6%,与此同时,其氮素累积表观损失达到了578和833 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与氮肥用量、籽粒产量、累积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损失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当盈余率为0时,氮肥用量为188.9 kg/hm^(2),产量为11850 kg/hm^(2),氮素回收率为40.1%,氮素损失量为65.7 kg/hm^(2)。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配施适宜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并能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综合考虑作物产量、理论盈余率及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等因素,所研究区域长期秸秆还田下适宜氮肥用量为179.5~198.4 kg/hm^(2)。
    • 王志强; 洪春花; 刘铠鸣
    • 摘要: 为掌握江苏省南通市耕地土壤肥力动态演变趋势,现对南通市2008年—2019年期间的耕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同时对监测点的稻麦施肥情况及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2019年期间,南通市耕地土壤肥力稳步提升,平均基础产量小麦为2943.6 kg/hm^(2)、水稻为4783.5 kg/hm^(2)。2019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3.58 mg/kg、速效钾含量为104 mg/kg,耕地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小麦化肥施用比例(折纯量)为N∶P_(2)O_(5)∶K_(2)O=1∶0.34∶0.35,水稻化肥施用比例(折纯量)为N∶P_(2)O_(5)∶K_(2)O=1∶0.20∶0.24,当季氮肥利用率小麦为40.98%、水稻为36.03%。
    • 蔡红明; 王仁杰; 王俊英; 魏家鹏; 张爱凤; 李金玲; 杨朝霞; 梁友忠
    • 摘要: 为研究寿光市设施蔬菜当前施肥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设施土壤养分水平,科学合理地指导农民施肥,随机选取25个设施蔬菜地块进行了施肥状况调查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寿光市设施蔬菜土壤平均pH为7.4,轻度盐渍化水平,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处于高水平;设施蔬菜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0623、9082、15437 kg/hm^(2),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2.9%、18.2%和39.4%,养分投入量远远高于养分携出量;N∶P_(2)O_(5)∶K养分投入比为1∶0.44∶0.75,养分携出比为1∶0.35∶1.29,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磷素施用比例过高,钾素施用比例不足。从不同蔬菜品种来看,丝瓜、黄瓜和番茄养分施用比例相对较合理。建议农户施肥时要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累积情况,并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规律按照比例进行减量施肥。
    • 赵德英
    • 摘要: 秋施基肥是苹果生产中重要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是保证果树连年丰产稳产的重要举措。随着秋季果实的采收,树体中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走,需要通过施肥的方式将带走的养分归还给土壤,维持树体的养分平衡和土壤的可持续生产能力,这就是著名的“养分归还学说”,也是果树为什么进行秋季施肥的原因所在。因此,秋施基肥也称为月子肥,一方面是指明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因果实采收导致的营养亏缺,另一方面也强调施肥时间的紧迫性,需要在采果后及时进行,从而也有了“秋施基肥是金,冬施基肥是银,春施基肥是破铜烂铁”的俗语。
    • 洪秀杨; 钟于秀; 李伟芳; 刘烁然; 巨晓棠; 阮云泽; 李婷玉
    • 摘要: 【目的】海南是我国区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最高的省。以海南主要农作物为对象,研究海南农田养分投入强度和作物养分平衡状况,从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和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评价施肥引起的环境风险。【方法】根据《海南统计年鉴》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将海南省农作物分为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4类。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大样本农户问卷调研,共获取1199个有效样本。通过统计分析定量了海南岛主要农作物和各市县养分投入强度,化肥、有机肥施用结构,计算海南岛典型农作物体系水稻–辣椒轮作、香蕉和菠萝的氮磷养分平衡;采用相应环境模型,定量评价由于施肥带来的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富营养化效应等环境影响。【结果】目前海南主要作物化肥N、P_(2)O_(5)、K_(2)O养分的平均投入分别为261、206、225kg/hm^(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101%、148%,其中蔬菜磷和钾养分投入量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4%和138%。全海南省各市县相比,沿海市县化肥养分施用强度高于中部市县,以昌江、海口的氮磷钾养分投入量大,高于投入最低的白沙、琼中等市县1.0~2.2倍。单质化肥以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为主,复合肥主要为N–P_(2)O_(5)–K_(2)O 15–15–15型。有机肥占总养分投入比例较低,粮食、蔬菜和水果的有机氮投入量分别为粮食、蔬菜和水果类作物总氮投入量的4%、20%和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辣椒轮作、香蕉、菠萝种植体系的氮素单季盈余分别为N 520、675和668 kg/hm^(2),磷素单季盈余分别为P 217、277和228 kg/hm^(2),香蕉和菠萝种植体系氮素盈余是环境安全阈值的8倍以上。3个作物体系中,菠萝生产的单位面积活性氮损失、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和富营养化效应最高,分别达到N 201 kg/hm^(2)、CO_(2)-eq 13112 kg/hm^(2)和PO_(4)-eq 121 kg/hm^(2)。活性氮损失的4个途径中,贡献最大的是施用环节,硝酸盐淋洗高达85%,其次是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和肥料生产运输阶段产生的活性氮损失。肥料生产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施用阶段相当。肥料施用阶段排放带来的单位面积富营养化潜值大于生产阶段,氮肥和磷肥施用对富营养化效应的贡献度分别为62.5%和35.7%。【结论】海南省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占比高,养分投入强度大,磷、钾施用过量问题尤为突出,有机肥施用占比低,养分总体盈余高。由于经济作物多分布于沿海市县,沿海地区的养分盈余大于中部。养分施用阶段带来的环境风险远大于生产阶段。硝酸盐淋洗是活性氮损失的主要形式,氮肥和磷肥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菠萝生产体系的环境风险最高,其养分管理模式亟需优化。
    • 闫金垚; 王昆昆; 廖世鹏;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 摘要: 针对长江中游地区水稻-油菜轮作周年磷肥用量不合理、利用率低的问题,在不继续增加土壤有效磷积累的情况下,根据目标产量和养分平衡法确定周年磷肥适宜用量及合理分配比例,构建适合于长江中游地区水稻-油菜生产的磷肥高效施用技术.对该技术的操作性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包括周年磷肥用量及分配、不同作物施用磷肥种类以及秸秆还田方法及配套技术,旨在减少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土壤有效磷积累和环境磷素损失,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
    • 杨丽丽; 高升升; 郭涛; 石孝均; 张勇
    • 摘要: 水稻-榨菜轮作是重庆涪陵地区最普遍的种植模式,其施磷习惯为榨菜季过量施磷,水稻季因菜叶还田而不施磷肥.针对该地区榨菜季磷肥投入过量、利用率低下,水稻季菜叶碳激发磷素活化但磷肥径流损失严重等问题,根据目标产量和养分平衡法确定了榨菜季磷肥适宜用量,进一步通过集成磷肥形态匹配、启动磷、菜叶碳激发磷素活性等技术,构建适合重庆榨菜叶还田特色的水稻-榨菜生产磷肥高效施用技术.对该技术的操作性提出了相应规范,包括磷肥种类、磷肥用量、菜叶还田方法及配套技术.
    • 张阳; 张春宇; 张明聪; 金喜军; 王孟雪; 张玉先
    • 摘要: 为探究适宜于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施肥模式,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以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于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方案,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方案,来研究不同氮磷调控处理对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养分累积量、土壤收支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S2)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M2)能够促进生育后期大豆和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干物质量的积累,增加大豆和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5.9%和11.2%.大豆-玉米轮作体系各氮磷调控处理的土壤氮、磷、钾素收支平衡均为盈余,且均以S2-M2调控处理最低,分别为3.44%、62.69%、0.21%.该调控模式土壤氮、钾素收支基本平衡,磷素仍有盈余.大豆-玉米轮作周年经济效益也以S2-M2处理的利润最高,达25351元/hm2.综合结果表明,在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大豆茬口实施S2和玉米茬口实施M2的调控处理可促进大豆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养分残留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增产和增效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