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作物生长

作物生长

作物生长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90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4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63075篇;相关期刊403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农业技术与装备、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全国复混肥与生物有机肥创新技术研讨会、2015全国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第四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等;作物生长的相关文献由3810位作者贡献,包括朱艳、曹卫星、倪军等。

作物生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4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7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63075 占比:98.24%

总计:64202篇

作物生长—发文趋势图

作物生长

-研究学者

  • 朱艳
  • 曹卫星
  • 倪军
  • 姚霞
  • 田永超
  • 庞方荣
  • 李志海
  • 李茂松
  • 邹金秋
  • 刘乃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铮
    • 摘要: 绿肥作物可以利用其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鲜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者是通过它们与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果园绿肥栽培是在果园行间或全园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绿肥作物作为覆盖物的一种果园管理方法。冬季绿肥作物为秋季或初冬播种,越冬生长,翌年春季或初夏利用的绿肥作物种类。其主要生长季节在秋后、冬季及早春。
    • 吉时育
    • 摘要: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供给紧张,农业灌溉为用水大户状况尤为突出,使用再生水进行适宜的农业灌溉,对未来农业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再生水进行灌溉时土壤养分及部分污染物质也会随水入土,不当使用会对土壤造成巨大的负作用。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再生水资料的分析,从作物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盐分、pH值、重金属6个方面,总结探讨国内外再生水灌溉研究现状。总结发现,目前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短期实验室控制研究居多,长期实际应用观察较少;对再生水水源分质研究较少;有关再生水灌溉对卫生学指标方面的研究较少。建议延长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周期、对再生水水源及土壤质地进行分质组合研究,以便开展后续的针对性应用。
    • 祁茜; 史海滨; 闫建文; 李仙岳; 高晓瑜; 范理权; 郝云凤
    • 摘要: 为了探明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肥料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氮素环境的影响,明确盐渍化暗管排水农田合理的施肥模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普通尿素(CK)、控释肥(CF)和有机硅水溶性缓释肥(OF)3个处理,在保证施纯氮量均为225 kg·hm;的情况下,对各处理向日葵生育期间的生长状况、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排水中的氮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和OF处理均可提高向日葵各生育期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其中,CF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两年内较OF、CK分别提高了14.07%和40.54%。此外,CF处理有利于0~40 cm土层土壤氮素的持续有效供应,可增加植株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CK、OF相比,CF可有效减少向日葵收获后期0~160 cm土层NO;-N残留量,降幅分别为14.92%和7.87%。两年试验中各处理之间的暗管排水量、排盐量较接近,但NO;-N及NH;-N流失量差异明显,其中OF、CK处理下的NO;-N流失量分别是CF的1.25、1.50倍,NH;-N流失量分别是CF的1.22、1.95倍。研究表明,控释肥可以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降低土壤中氮素的深层淋洗,减少氮素流失量,是暗管排水条件下较为适宜的肥料品种。
    • 张婧; 陈庆锋; 刘伟; 李青; 高新国; 马君健
    • 摘要: 秸秆综合利用和盐碱地改良是目前农业研究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盐碱地的影响,主要从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还田量等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作物生长特性和产量影响等角度进行综述。总体而言,秸秆还田可以使盐碱地土壤容重降低,抑制盐碱地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改善土壤养分供应,增加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等。目前秸秆还田改良盐碱地室内试验较多,连续多年大田试验较少,室内试验无法模拟野外盐碱地受当地土壤性质、气候等多因素影响情况,使得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差。此外,盐碱地改良是一项复杂工程,实际应用中要综合治理,及时调整和完善改良措施,使其能有效推广到农业实际生产中。
    • 王黎阳; 杨发展; 李维华; 姜芙林; 荐世春
    • 摘要: 在历年的农业生产中,耕整地作业是十分关键且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其作业效果会对耕地土层环境、籽种发育及幼苗生长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当前国内耕整地机械发展迅速,现有农业机具已经可以满足基本农艺要求,但依然存在磨损较大、对土壤结构破坏严重、不同农业环节间机具匹配程度差等问题。为此,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几种主要耕、整地作业模式及其配套机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汇总多方资料,系统总结了几种主要耕整地基本模式的优缺点及对土壤结构、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对与之配套的农业机具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机械设备能够深度满足农艺要求为目标,提出几点我国耕整地模式配套机具的发展建议,期望能够为下一步耕整地模式及配套机具研究、为解决关键机具结构问题提供参考。
    • 李月; 冯彪; 陈林; 梅浩; 李芳
    • 摘要: 将秸秆和木本泥炭作为载体,分别与3种腐生真菌配合制成微生物菌剂,并施入红壤,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菌剂处理对玉米抽雄期土壤和植物样品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中施用以木本泥炭为载体的真菌制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以秸秆为载体的菌剂;在3种腐生真菌中,木霉菌(Trichoderma sp.)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优于黄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并且木霉菌的添加显著促进了土壤中秸秆的降解。
    • 赵亮亮
    • 摘要: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生产上常选用微生物肥料代替传统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具有经济环保优势,属于可再生肥料,根据实验研究表明,该肥料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增强、作物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为了保障人们追求健康绿色生活品质的需求,该文将从实际出发分析微生物肥料特点及重要性,紧密结合实验数据,展示其对作物生长、土壤肥力及产量效用,表明微生物肥潜在的应用价值。
    • 申磊; 王秀媛; 滕元旭; 张文龙; 李鲁华; 张伟
    • 摘要: 作物间作系统是优化作物群体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本研究设置3种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分析间作系统中作物生长、产量构成、最终产量和田间微环境的差异性变化,探讨间作群体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使玉米株高增加7.35%~8.53%,0~40 cm土层中RLD值增加9.59%~15.97%,田间温湿度分别降低3.82%~4.56%和6.89%~7.16%。间作使大豆株高增加11.34%~11.46%,0~40 cm土层中RLD值下降25.13%~30.68%,田间温度分别降低了6.89%和7.16%。间作使玉米增产18.52%~19.8%,使大豆减产55.87%~57.44%,玉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为1.61~1.64,间作优势来源于玉米的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作物生育中后期,玉米株高和RLD值(0~40 cm)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大豆产量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RLD值(0~20 cm)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与单作相比,玉豆间作可以改善田间微环境,促进玉米的生长而大豆生长受到抑制,玉豆间作具有更好的种植优势。
    • 张传波; 李卫国; 王晶; 李伟; 马廷淮
    • 摘要: 为了建立快速、有效的农田土壤水分含量(SMCF)遥感估测方法,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泰州市兴化市和盐城市大丰区布设SMCF遥感估测试验。在获取作物冠层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ear-infrared bandreflectance,R_(nir))、红光波段反射率(Red bandreflectance,R_(red))以及SMCF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多个遥感光谱特征指标与SMCF之间的相关性,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SMCF遥感估测模型,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_(nir)、R_(red)、差值植被指数(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与SMCF间呈正相关关系,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SMCF间呈负相关关系,各指标与SMCF的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R_(nir)>DVI>R_(red)>NDVI>RVI,其中R_(nir)与SMCF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65。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SMCF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28,均方根误差(RMSE)为3.61%,平均相对误差(ARE)为9.07%。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SMCF估测模型的R^(2)为0.660,RMSE为7.65%,ARE为21.43%。二者相比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SMCF估测模型的估测效果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说明将神经网络算法与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结合建模,可以有效提高SMCF的估测精度。
    • 摘要: 岁末年初,全球大豆市场注意力集中在南美新季作物生长的天气问题上,在巴西大豆以创纪录的速度播种之后,2021年12月开始,巴西产区"北雨南旱"给作物的生长以及早熟豆的收获带来不少的问题,受此利多影响,CBOT美豆价格强势反弹到1,370美分左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