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阔叶树种

阔叶树种

阔叶树种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园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799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福建林业科技、湖南林业科技、吉林林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2013海峡两岸灵芝桑黄专题研讨会、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等;阔叶树种的相关文献由663位作者贡献,包括薛立、刘光正、肖水清等。

阔叶树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6 占比:7.2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3799 占比:92.64%

总计:4101篇

阔叶树种—发文趋势图

阔叶树种

-研究学者

  • 薛立
  • 刘光正
  • 肖水清
  • 廖龙泉
  • 曹展波
  • 刘颂颂
  • 叶永昌
  • 吕浩荣
  • 张淑华
  • 朱剑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欢; 乐祥明; 郭国志; 周亚芹; 任保义
    • 摘要: 以太子山常见的阔叶树种枫香树、麻栎及红果冬青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分析胸径(D)与基部直径(Di)、树高(H)与胸径(D)、冠径(Cw)与胸径(D)等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测树因子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各树种距离地面不同高处基径与胸径均呈线性相关,其中以D-D_(0.50)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树高与胸径、冠径与胸径也均为线性相关。
    • 黄金金; 刘晓彤; 张逸如; 李海奎
    • 摘要: 【目的】建立区域尺度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为预测未来某一时段广东省天然阔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广东省1997−2017年5期森林清查数据,选择栎类、木荷和其他软阔类等6个阔叶树种为优势树种的203个天然林样地,以参数分级反映立地质量差异,以竞争指数表示密度影响,以分步建模(一元非线性回归法)和联合建模(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区别建模方式,采用理论生长方程构建胸径生长模型估计林龄进而构建多种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以决定系数和平均预估误差等4个指标评价模型拟合优度;对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以2002−2017年4期连清的183块样地为检验样本,用总相对误差来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对比模型拟合效果和区域尺度及样地水平上的估计精度,以探究林分密度、不同参数分级、分级方法和建模方法共4项影响因素对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优于分步建模法;与生长速度有关的参数b分级模型优于与生长潜力有关的参数a分级模型;考虑林木竞争和分级方程中加入竞争指数对优化模型性能影响不大。参数b分级、自变量和分级方程皆不含竞争指数的联合模型(模型10)为最优模型,其生物量生长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701;预测4期生物量时,估计效果较好,后期估计误差明显低于前期,如采用模型10预估栎类2002−2017年区域尺度生物量时,4期的估计误差分别为6.22%、15.27%、4.80%、−1.84%。【结论】以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构建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来估测区域尺度生物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为评估未来某一时段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区域的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建提供参考。
    • 黄林青
    • 摘要: 为研究杉木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效应,以33年生纯杉木林、7杉木3火力楠混交林和7杉木3米老排混交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火力楠和米老排分别与杉木混交造林能够提升杉木生长量与蓄积量,与纯杉木造林比较,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7.07%和12.44%。杉阔混交造林对杉木大径材培育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米老排的效果更佳。
    • 严铭海; 王金池; 黄清麟; 庄崇洋; 郑群瑞; 卓鸣秀
    • 摘要: 为揭示结构复杂、复层、异龄、多树种混交的中亚热带典型天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林木高径比特征,同时为中亚热带人工阔叶林、半天然林和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主要阔叶树种林木高径比的典型参照,以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亚热带典型天然阔叶林1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分析主要树种各林层(包括3个亚层和全林)的林木高径比特征。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主要树种林木高径比平均值、最大值随亚层升高而减小,且平均值在各亚层之间总体上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树种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总体上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较高,其中,第Ⅰ、Ⅱ亚层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全林和第Ⅲ亚层,相关系数绝对值第Ⅰ亚层为0.8061~0.8953,第Ⅱ亚层为0.7882~0.9643,第Ⅲ亚层为0.4190~0.8091,全林为0.4190~0.8489;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拟合第Ⅰ、Ⅱ亚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关系的效果均较好,而拟合全林和第Ⅲ亚层的效果均相对较差;指数函数拟合全林和第Ⅲ亚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关系的决定系数(R^(2))相对较高,均方根误差(E_(rms))和平均绝对误差(E_(ma))相对较小,而双曲线函数拟合第Ⅰ、Ⅱ亚层的R^(2)相对较高,E_(rms)和E_(ma)相对较小。主要树种各亚层林木高径比不是常数,会因所属亚层和胸径的不同而变化;主要树种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关系曲线拟合是有意义且必要的,双曲线函数能更好地描述主要树种第Ⅰ、Ⅱ亚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的关系,指数函数能更好地描述主要树种全林和第Ⅲ亚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的关系;各树种林木高径比特征需要且可以采用各树种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关系曲线表达。
    • 朱光前; 申伟
    • 摘要: 1世界木材资源世界森林分布大体可分为3大类:热带森林,主要由阔叶树种构成,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间的热带地区;北寒带森林,主要是针叶林,大多分布于北纬60°以北;温带森林,位于热带森林和北寒带森林之间地区(也包括南纬度地区),针阔叶林均有,温带森林大部分分布在欧洲中西部、北美、亚洲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等地区.
    • 刘宣; 肖洒; 朱鹏; 杜婷; 李济宏; 洪宗文; 袁春阳; 兰婷; 李晗; 谭波; 徐振锋; 张健; 游成铭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林分的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为营建亚热带人工林筛选适生的珍贵乡土阔叶树种。【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基地同质园试验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japonicum、樟树C.campho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ciliata等7个阔叶树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量化树种对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树种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根、枝>叶,并且大叶樟各器官生物量均最高,天竺桂各器官生物量均最低。各器官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比例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树种大小排序无一致性规律。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全株、叶、枝及干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常绿树种的根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0.05),枝和干生物量占比则相反。落叶树种林分林下草本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树种林分(P<0.05),并且红椿、桤木和香椿林分林下草本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天竺桂、樟树、大叶樟和油樟林分,红椿林分的林下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6个林分(P<0.05)。【结论】研究区培育落叶树种有利于人工林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并且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作为培育树种更有利于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图6表2参37。
    • 周勇; 章林; 于春波; 孙景花
    • 摘要: 采集长白山地区7种常见阔叶树种叶片、树皮,通过热重分析仪测定燃点、碳化阶段开始温度、热值和灰分等,应用TOPSIS分析法对树种热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参数化了叶片、树皮有机质燃烧过程数学模型,用来研究叶片和树皮2类有机质燃烧过程质量损失和释放热量,得出7个阔叶树种热稳定性排序,山杨、大青杨、水曲柳、紫椴、核桃楸、黄波罗、蒙古栎热稳定性依次减弱。长白山常见7个阔叶树种有机质燃烧过程中叶片燃烧释放的热量更具持续性、树皮燃烧强度大,2类预测模型有效解释了长白山地区常见阔叶树种热稳定性。在长白山地区低质低效林、防火林带改造过程中,可优选热稳定性强的树种进行森林更新,为制定长白山地区森林防火减灾对策和有关部门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 于波; 李晶
    • 摘要: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属壳斗科、栎属,广泛分布于吉林省,属东北慢叶阔叶树种,落叶乔木,高生长最高可达30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华中地区亦有少量分布,在我国属于分布最北的一种落叶栎。
    • 于波; 李晶
    • 摘要: 蒙古栎属壳斗科、栎属,广泛分布于吉林省,属慢叶阔叶树种、落叶乔木,最高可达30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华中地区亦有少量分布,在我国属于分布最北的落叶栎。由于其木材材质耐腐蚀,近年来在地板、家具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蒙古栎浑身是宝,树叶可以用来养蚕,种子可用来酿酒,树皮可入药,由于其在防风防火、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等方面也作用显著,因此在造林绿化方面深受喜爱。
    • 宫晨光
    • 摘要: 针对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相对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