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克苏河流域

阿克苏河流域

阿克苏河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154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地理学报、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沙漠与绿洲气象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等;阿克苏河流域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华、张辉、杨青等。

阿克苏河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1.5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154 占比:98.39%

总计:6255篇

阿克苏河流域—发文趋势图

阿克苏河流域

-研究学者

  • 刘新华
  • 张辉
  • 杨青
  • 聂艳
  • 喻树龙
  • 张洛晨
  • 张瑞波
  • 张超
  • 段雷振
  • 牛新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新平
    • 摘要: 开展胡杨林生态补水对于保护和修复干旱区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水文基础数据、实地植被调查和遥感监测等结果,从输水过程和淹灌效率、地下水和土壤水响应、植被生长与群落结构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4个方面,全面评估了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效益,结果表明:生态输水使得流域土壤湿润化,提升了胡杨林群落稳定性,物种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在输水区分别为1.04、0.36,相较于未输水区的0.65、0.33,分别增加96.5%和183%;输水区生态环境整体好转,RSEI均值提升9.1%。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干旱区生态水优化调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方案借鉴。
    • 聂艳; 郭永瑞; 谭盈; 黄卫东; 刘新华
    • 摘要: 生态输水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实施生态输水对恢复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生态系统、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现状,在识别自然植被重点区和估算生态需水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生态恢复目标的流域生态输水调度优化框架。首先采用高分系列影像识别自然植被信息,建立阿克苏河流域2015—2020年自然植被数据集,逐像元统计自然植被出现频次确定了艾希曼湖湿地区、第一师边缘胡杨林区、五团边缘胡杨林区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面积达1257.69 km^(2);借助面积定额法和水量平衡法估算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的生态输水量分别为1.53×10^(8)m^(3)、2.73×10^(8)m^(3)、1.14×10^(8)m^(3);确定了流域生态输水的最佳时间为5—9月,单次或2次进行生态输水,建议单次生态输水量大于0.2×10^(8)m^(3)且输水天数大于10 d;渠系网络分析显示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设置的8个输水口可以作为今后生态输水路径的参考。研究结果对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调度、生态用水精细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阿曼妮萨·库尔班; 满苏尔·沙比提; 艾克旦·依萨克; 阿斯耶·奥布里塔里普; 昆比克·巴合吐尔汗
    • 摘要: 为研究近19年来阿克苏河流域耕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并借助空间基尼系数方法,运用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耕地面积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阿克苏河流域耕地面积明显增加,2000年耕地面积为5553.4 km^(2),所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为8.7%,至2018年增加到8541.9 km^(2),比例为13.4%,以2.99%的年变化率增加;2)研究区耕地转移特征明显,阿克苏河流域耕地面积以转入为主,转移面积为4666.38 km^(2),其中耕地转入和转出面积分别为3827.55和838.83 km^(2),耕地转入以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为主,耕地转出以耕地转变为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3)研究区耕地破碎程度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00—2010年,耕地空间基尼系数增加,耕地聚集化程度提高,至2015年破碎化程度加剧,随后慢慢增加,但总体上研究区各个时段耕地空间基尼系数均<0.04,说明破碎化程度偏高、聚集化程度偏低。随着研究区耕地面积的增加,阿克苏河流域草地、林地、水域面积逐渐减少,耕地破碎化程度偏高,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和耕地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有必要继续推广保护耕地的同时实行研究区合理开发耕地和退耕还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
    • 聂艳; 何新莹; 谭盈; 蒋军新; 刘新华
    • 摘要: 为掌握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植被的变化趋势及对生态输水过程的响应过程,结合新疆阿克苏河流域高分影像和生态输水监测数据,对流域自然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生态输水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流域内自然植被逐步增加,胡杨林和灌木的面积分别增加237.65 km^(2)和784.36 km^(2),逐年转移矩阵结果显示稳定胡杨林和灌木面积也逐步增加,自然植被生态系统存在稳定态势;2015—2020年4个自然植被重点区域的年植被指数增长明显,尤其是艾希曼湖区和第一师边缘区,增加0.12~0.15左右,生态输水效果初步显现。自然植被面积和植被指数的季节变化显示自然植被对生态输水响应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不同的自然植被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存在年际、季节以及空间的差异,胡杨林对生态输水的响应明显,响应滞后时间也最短。研究结果对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植被恢复、区域水资源调配、生态需水调度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赵飞
    • 摘要: 阿克苏河流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呈现十分不均匀,导致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充分利用近年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水文地质测绘与勘测资料、区县地下水利用规划资料、水利工程建设资料,通过对阿克苏河流域历年水资源评价,可为阿克苏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规划提供服务.
    • 赵飞
    • 摘要: 阿克苏河流域是一个相对潮湿的地区,降水较为匮乏,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平原气候非常干燥,干旱区特征十分明显.通过对流域内国家水文、雨量站点收集的历年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选择1960年~2015年间具有代表性的站点资料,通过分析流域在该时段的年降水量与年际变化趋势,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科学合理分配、利用,为农业生产活动、水资源调查和开发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 王友年; 李升
    • 摘要: 为查明南疆典型灌区土壤含盐量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数理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对灌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参数空间变化较大;土壤含水率与pH易受到随机性因素影响,含盐量易受结构性及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含水率及pH的空间分布杂乱,含盐量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对比分析灌区土壤含盐量参数的平面及剖面空间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灌区人类活动等对土壤盐渍化参数空间分布及含量变化的影响规律.该结论对于进一步了解南疆典型灌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盐渍化分区及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余斌; 李升; 王友年
    • 摘要: 为查明新疆阿克苏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于2018年7~8月采集了研究区内具有代表性的71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分析,并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量进行了讨论和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从冲洪积倾斜平原至细土颗粒平原,各水体之间联系密切,地表水与地下水经历了多次转化,主要可划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的转化比例依次为56.25%,64.39%,68.24%.
    • 黄卫东; 蒋军新; 刘新华; 徐先斌
    • 摘要: 自然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其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在梳理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生态输水灌区和输水量现状,提出研究流域生态过程对生态输水的响应研究框架,研究对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植被恢复、区域水资源调配、生态需水调度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阿曼妮萨·库尔班; 满苏尔·沙比提; 赵景啟; 艾克旦·依萨克
    • 摘要: 利用1967—2019年阿克苏、柯坪气象站逐日气温、日照时数等气候数据和部分农业数据,按月、季节和年进行统计,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累计距平、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试图揭示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其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①1967—2019年研究区气温增长,阿克苏、柯坪站增温倾向率为0.515、0.023°C/10a;阿克苏、柯坪站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3.806、-32.916 h/10a;阿克苏站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柯坪站日照时数在1990年发生一次突变.②1967—2019年间研究区≥10°C积温的平均值为4240°C/d,平均持续时间为210.6 d;1997年发生突变后,≥10°C积温的平均值从1967—1996年的4143°C/d增加到4369°C/d,持续日数从209 d增加到214.9 d,对农作物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③近40年研究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从1978年的63.8 kg/hm2增加到2018年的1369 kg/hm2,棉花单产量从1967年的288 kg/hm2增加到2018年的1218 kg/hm2,以约262 kg/10a的倾向率增加.棉花播种期提前了9 d,停止生长期推迟了3 d,生育期延长了6 d.④随着研究区气候的变化、技术的不断改善,气温的变暖会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发展阿克苏河流域农业生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