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震设计

隔震设计

隔震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63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1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165721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城市建筑、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第九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等;隔震设计的相关文献由1092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福霖、孙柏锋、谭平等。

隔震设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1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5721 占比:99.62%

总计:166353篇

隔震设计—发文趋势图

隔震设计

-研究学者

  • 周福霖
  • 孙柏锋
  • 谭平
  • 刘伟庆
  • 潘文
  • 卜龙瑰
  • 张龙飞
  • 王成
  • 邢珏蕙
  • 徐忠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怡; 朱黎明; 张敏
    • 摘要: 地铁上盖建筑下部结构为了满足工艺要求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上部住宅为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形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上下层刚度的突变,盖上大面积深厚覆土的巨大质量将带来强烈的地震反应,并且上部开发一般晚于下部地铁车辆段的实施,为了给后期上部开发预留一定变化的余地,本工程地铁车辆段上盖采用底部框架+隔震层+剪力墙的结构体系。采用隔震技术的车辆段上盖具有竖向构件不连续、大底盘多塔、竖向收进等多项不规则,为了保证结构满足各项性能要求,对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设定不同的性能目标,并采用多种切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对隔震支座进行了应力、位移、抗整体偏心率、抗风等验算;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对结构进行专项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上盖结构隔震设计思路。
    • 周健; 张耀康; 蒋本卫; 顾乐明; 吴族平
    • 摘要: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新建T4航站楼建筑面积约50.4万m^(2),项目具有抗震设防烈度高、温差及风雪荷载大、场地条件特殊、建筑造型独特、结构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中心区主体结构为采用隔震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为异形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介绍了若干关键问题及设计措施,主要包括:高填方地基及基础设计、采用隔震技术的中心区结构设计、采用局部耗能减震技术的南北三角区结构设计、主楼大跨钢屋盖结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针对各种项目特点采取的相应措施使整体结构满足各项要求。
    • 曹莉; 扈鹏; 王勉; 李靖; 朱聪; 杨琦; 辛力; 任同瑞
    • 摘要: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由东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及过夜用房组成,其中东航站楼由一个集中式主楼及六条指廊构成;东航站楼纵横两个方向长度分别为1 242m和832m,通过设置隔震缝及防震缝分为各自独立的结构单元,其中主楼中央区采用隔震设计,其余单元采用抗震设计。东航站楼下部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屋盖为由斜圆钢管柱与Y形钢柱支承的正放四角锥空间曲面网格钢结构,指廊屋盖为由圆钢管柱支承的单向实腹变截面钢梁结构。主要介绍东航站楼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桩基础设计、隔震设计、超长结构以及复杂钢结构设计,并对东航站楼结构进行了大震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航站楼整体结构具备维持稳定并保持承载的能力。
    • 李靖; 曹莉; 扈鹏; 辛力; 王勉; 徐良齐; 朱聪; 杜文
    • 摘要: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楼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其支撑体系为钢结构。中央主楼核心区长486m,宽252m,作为人流密集的国家级交通枢纽工程,建筑功能复杂,抗震设防标准高,设计采用了层间隔震技术。隔震层由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弹性滑板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组合而成。隔震相关计算分析及验算结果表明,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后上部结构楼层剪力及楼层加速度降低至非隔震时的38%以下,隔震层上部结构可按降低设防烈度1度进行设计。罕遇地震下隔震层下柱墩变形及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型钢拉梁层能够使其满足罕遇地震下的变形及承载力要求。隔震结构的温度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温度应力效应显著降低,通过合理设置结构后浇带,隔震层在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阶段的温度变形均能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最后采用时程法研究了隔震层在遭遇罕遇地震后的自复位能力,结果显示,隔震层震后残余变形较小,自复位能力良好。
    • 高嵩; 王世刚; 陈鹏; 吴一红; 陈勇; 刘旭; 吕昌明; 梁云翔
    • 摘要: 两栋形体不对称塔楼在高位通过空中连廊连接为整体结构。连接体一层是观光平台,二层是室外游泳池,因为塔楼形体不对称,连接体平面位置偏置,并且游泳池的设备管线只从一侧塔楼进出,造成两侧变形缝的性能需求不一致。连接体的一侧变形缝设置较柔的摩擦摆隔震支座,通过较大的位移释放支座水平反力;另一侧设置较刚的摩擦摆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以改善设备管道的抗疲劳性能,从而能更合理地满足安全性和使用性需要。对连体结构双塔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对不同参数隔震支座的选型、摩擦摆隔震支座最大矢量位移、竖向作用力对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影响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性能需求的差异而选定的隔震支座参数,可以更好地匹配建筑功能,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 黄宇琪
    • 摘要: 结构通过隔震设计后周期延长,能够降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本文以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隔震设计以及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剪力与层倾覆力矩大大降低,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47,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要求,并且与非隔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的构件损伤明显减小,特别是上部结构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构件混凝土的损伤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 谭佳俊; 谭平; 吴玖荣; 冯德民
    • 摘要: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后简称《隔标》)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指导隔震设计的国家级标准。由于目前基于新规范完成隔震设计的实际工程较少,尤其是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在我国还尚属少见,为此针对某百米级住宅公寓楼实际工程展开研究,根据《隔标》完成隔震设计,并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一体化直接设计法与传统分部隔震设计法的配筋结果;最后结合现行规范对高层隔震结构的风振舒适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在显著提升隔震结构安全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使隔震结构设防目标由小震提升至中震,即地震作用提升约3倍的前提下,该高层隔震结构总用钢量的增加仍控制在15%以内;百米级高层隔震结构在1年、10年风荷载作用下均出现了舒适度问题,最大风振加速度响应分别达到了10.3 gal和18.0 gal,超出规范限值71.7%和20%,在未来的隔震结构抗风设计中,高层隔震结构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 李斌
    • 摘要: 在建筑实体的设计工作中,抗震设计是建筑实体设计质量提升和体现的重要指标。抗震能力不仅是项目建设的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建筑实体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建筑设计的工作开展中,剪力墙结构的隔震设计在不同的标准规范背景下所需要注重的设计要点有所不同。另外,标准化规范背景下,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效果也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数据和结构对比掌握剪力墙隔震设计的要点。文章以标准化规范为背景探讨建筑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隔震设计问题,通过分析可知,剪力墙结构的隔震设计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设计控制因素以及地震响应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以便提升隔震设计的有效性。
    • 余钰; 柴为民; 张朝辉; 周慧芳
    • 摘要: 唐山某中学教学楼地上五层,无地下室,结构总高度19.3m,长140.3m,宽21m,高宽比0.92,长宽比6.68,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铅芯橡胶支座进行基础隔震。通过PKPM软件和SAUSG-PI软件对结构进行隔震分析,比较了结构不设缝和隔震层以上设两道伸缩缝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在隔震支座布置相同的条件下,结构不设缝时的各项隔震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隔震层以上结构设伸缩缝后,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超出规范限值。超长建筑隔震设计时尽量不设伸缩缝,结构设缝会加大地震响应的复杂性,不利于隔震设计
    • 杨明
    • 摘要: 隔震设计是桥梁设计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分析研究隔震设计的价值,对于深化隔震设计研究,明确隔震设计的具体要素以及注意事项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就现阶段的资料总结来看,隔震设计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工作,其需要关注的点比较多,对桥梁本身的设计优化等有显著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明确隔震设计在桥梁设计实践中的价值是有积极意义的.文章分析研究桥梁设计实践中的隔震设计价值,旨在深化对隔震设计的认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