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均衡

非均衡

非均衡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85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3071篇;相关期刊533种,包括新华文摘、当代经济、生产力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等;非均衡的相关文献由1265位作者贡献,包括贺雪峰、雷勇、唐德才等。

非均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9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071 占比:99.50%

总计:153836篇

非均衡—发文趋势图

非均衡

-研究学者

  • 贺雪峰
  • 雷勇
  • 唐德才
  • 张敏
  • 黄中祥
  • 仇育领
  • 何艳
  • 刘伟
  • 刘佑军
  • 刘志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思婕; 范建刚
    • 摘要: 现有调查表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始终存在着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这反映出教育硕士的教师身份和研究生身份之间的矛盾,时空的割裂使这两种活动不仅没有相互促进,反而加剧了教育硕士身份认同上的迷茫。基于跨界科研共同体理论,分析教育硕士学术经历、投入精力与导师指导情况等因素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指出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指向研究,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促进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因此必须凸显大学研究重心地位,实现两类学校的管理协同;扩大共同体边界,形成多层次跨界科研共同体;调动内部成员主动性,在合作中促进相互启发;打破师生隔离状态,塑造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 凌一文
    • 摘要: 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统一的市场建设则是“无形之手”效率提升的前提。本文将流通业发展与市场分割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流通业非均衡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作用机制,进而分别以流通效率和市场分割指数对流通业发展非均衡程度和市场分割程度予以表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同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PTM)考察其相关性在城乡收入差距和产业结构差距调节下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流通业非均衡发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市场分割指数则稳步下降,但二者的绝对值均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流通业非均衡发展对于市场分割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且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差距越大,这一促增作用愈加明显;与此同时,流通业非均衡发展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均存在典型的异质特征,时间维度上促增作用渐趋强化,空间维度上这一促增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
    • 赵军; 易倩; 齐心
    • 摘要: 优质均衡发展是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研究选取了湖北省Y市城区W、S、T 3所获得基础教育质量奖的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聚焦价值观念、实施方案、方式方法、课程教学、保障机制以及实施效果等维度,研究发现劳动教育在校际间以及学校内部均呈现观念、特色、形式、场所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制度建构、基本内容、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的非均衡格局。要实现小学劳动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应坚持观念为先、师资为本、质量为核、协同为要、保障为基的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模式,以逐步破解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难题。
    • 管艳民
    • 摘要: 京津冀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文章探讨了区域差异论的内涵、测算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包括威尔逊不平衡系数、泰尔系数、基尼系数。同时也深入分析了京津冀非均衡发展的具体体现和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人力资本均衡、加强京津冀政府之间的合作,以缩小京津冀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京津冀经济健康发展。
    • 邓崧; 周倩; 吴玉麟
    • 摘要: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是未来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能有效打破传统省域空间束缚,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基于我国数字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50的重点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标准差、Dagum基尼系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结合战略背景、技术基础及现实需求3个层面,从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和数字生活4个维度建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生成机制,并依托于非均衡性研究方法体系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分析城市群数字发展能力,研究表明:各城市群之间数字发展非均衡差异不断减小,数字基尼系数稳步降低,“数字鸿沟”呈现收敛趋势。单个城市群内部发展耦合协调度各异,处于失调、过渡与协调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南强北弱”特征。
    • 徐一淞; 陈骏宇
    • 摘要: 区域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扩散均是客观存在且循环往复的,与区域物流业空间非均衡分布紧密相关。本文以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物流业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视角测度区域物流业发展非均衡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本及劳动力要素呈现差异化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明显阶段性和层次性;长三角区域物流资本要素在空间上由单点集聚逐渐转变成整个长三角区域多点并发,而劳动力要素集聚在空间上呈现出单极点状集聚且两极分化现象;要素的集聚扩散导致长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表现为差距波动缩小的非均衡态势。最后,从协调机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业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 王少泉; 曹冬英
    • 摘要: 从本质上来看,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治理现代化进程主要基于明显具有非均衡色彩的政策展开,因此可以将这种治理称为非均衡治理。因需制宜是非均衡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治理过程中是否切实做到因需制宜对能否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国内外现有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含有“因需制宜”这一词汇,但并未针对治理过程中的因需制宜展开深入分析。少数文献阐释了非均衡治理理论,但也未涉及治理过程中因需制宜的研究。鉴于此,有必要在阐述非均衡治理理论的基础上,阐释其中的因需制宜观,进而在非均衡治理视角下探究治理过程中实现因需制宜面临的问题、可能性及途径。
    • 关江华
    • 摘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的非均衡特点表现突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非均衡模型,以2005-2016年武汉市住房市场数据为依据,研究了影响武汉市住房市场的供求因素和非均衡性.研究表明住房价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住房投资是影响武汉市住房市场供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武汉市住房市场的非均衡分析,认为武汉市住房市场的供求表现为"正向非均衡—负向非均衡—基本均衡—正向非均衡"的非均衡发展趋势.基于非均衡发展阶段的表征,提出了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对住房投资和投机需求管理、构建多层次的住房市场结构体系及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建议,以促进住房市场供需均衡发展.
    • 傅娟娟
    • 摘要: 本文以2013-2019年区域流通的数据为基础,对基于δ-收敛模型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要素对区域流通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要素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西部地区的调节效果是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资本规模对于区域流通产业的非动态演进具有较大的边界影响作用.不同区域之间的劳动力价值的非均衡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均衡演进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较为显著.
    • 孙微; 王玲; 李佳阳
    • 摘要: 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切入点,对法库县由均衡到非均衡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探索以产业园区、交通干道等要素为核心,通过多功能空间复合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构建区域空间经济走廊的空间发展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