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3年内共计7780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农业工程、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1篇、会议论文157篇、专利文献173226篇;相关期刊68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中国沼气、绿色科技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2014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等;餐厨垃圾的相关文献由11247位作者贡献,包括汪群慧、杨解定、李秀金等。

餐厨垃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1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15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73226 占比:98.81%

总计:175304篇

餐厨垃圾—发文趋势图

餐厨垃圾

-研究学者

  • 汪群慧
  • 杨解定
  • 李秀金
  • 任连海
  • 薛沁蕾
  • 赵由才
  • 阮文权
  • 杨宝玉
  • 易志刚
  • 袁海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东明; 马建行; 周磊; 黄志刚
    • 摘要: 针对餐厨垃圾存在高韧性材料导致的处理过程中常遇到物料不容易排出、堵塞、缠绕等不易自动控制的问题,针对辊式破碎方式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餐厨垃圾破碎控制系统。该系统的现场监控模块用于对各报警信号及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集中显示,设备控制模块对电机及设备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反馈控制,设置模块用于设置传感器,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物料的投入量、电机负载规律以及运行异常日志。系统一方面可以在大落差负载情况下调节破碎速率,可提高破碎效率降低能耗,另一方面系统具有多重检测调节功能,可极大地提高破碎过程安全性和稳定性。
    • 黄召亮; 乔杰; 庞晓怡; 万志刚; 蒋悔尔; 李东
    • 摘要: 介绍了餐厨垃圾的特点,针对餐厨垃圾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酸化抑制,梳理了目前常用的缓冲溶液添加、多元物料混合厌氧消化和两相厌氧消化等酸化调控技术,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预处理、添加生物炭、驯化培养耐酸型产甲烷菌等酸化调控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未来的技术路径和研究方向,以期为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 周峰
    • 摘要: 除砂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证厌氧发酵效果。本文以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为例,探究餐厨垃圾处理过程的砂粒成因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综合分析除砂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本项目的工艺流程,提出多级除砂工艺。
    • 林辉斌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改善,而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却越来越大。由于餐厨垃圾的水分、有机物的含量较高,所以,其属于易腐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恶臭、废水等环境污染。在餐厨垃圾中,含有很高的油脂盐分等,有机物丰富,但可以通过科学化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样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对餐厨垃圾的特点、资源化利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 邵明帅; 张超; 吴华南; 王宁; 陈钦冬; 徐期勇
    • 摘要: 以水热与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作为餐厨垃圾沼渣沼液(digestate of food waste,DFW)的处理过程,探究了DFW处理前后的脱水性能及固、液两相产物的特性,分析了工艺过程中的物质流动、能量输入/输出,并评估了能量平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改善了DFW脱水性能,降低了脱水后的泥饼产量和含水率。温度是影响水热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处理效果随温度的升高明显提升。当水热温度为200°C时,离心后泥饼的产量和含水率降低最为显著,分别从最初的71.83kg/t DFW和88.43%减小至22.11kg/t DFW和76.30%。此外,水热过程促进了DFW有机物质从固相向液相的转移,通过耦合厌氧消化处理工艺生产甲烷,可以有效地回收液相能量。本研究对整个处理工艺进行了全面的物质和能量衡算。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增加了加热能量的输入,但减少了后续热干化过程的能量输入,并增加了DFW液相产物的产甲烷潜力。当水热温度为160°C、保温时间为60min时,水热与厌氧消化耦合工艺净能量输入最少(30.75MJ/t DFW),相比于不采用水热技术处理节省106.48MJ/t DFW。水热过程热能的回收率、脱水后泥饼的含水率、液相产物的产甲烷潜势是影响工艺过程能量净消耗的主要因素,是工艺优化的主要方向。
    • 李强; 邓雅月; 马诗淳; 尹小波; 邓宇
    • 摘要: 餐厨垃圾三相分离后的固态残渣碳氮比较低,通过添加水稻秸秆调节其碳氮比后开展干式厌氧消化序批实验,考察其产气规律。结果显示:在65 d的发酵周期内,纯餐厨废渣的干式厌氧消化产气潜力为389.5 mL·g^(-1)VS,按5∶1的比例加入水稻秸秆的产气潜力可以达到409.9 mL·g^(-1)VS,二者混合发酵产气率较单一原料增加27.3%;发酵过程中氨氮积累至4000 mg·L^(-1),Methanosarcina是餐厨废渣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优势产甲烷古菌,其相对丰度高达91.7%。
    • 彭韵; 李蕾; 伍迪; 杨屏锦; 彭绪亚; 王小铭
    • 摘要: 为探析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对氨胁迫的响应,在串联批次实验中引入氨氮(TAN)胁迫,结合宏基因组学分析,研究了不同TAN浓度下,厌氧消化系统的过程参数、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基因/代谢途径的响应.结果显示,TAN为3000mg/L时,系统性能逐步优化;TAN为6000mg/L时,甲烷产率逐步下降,并伴随着丙酸、丁酸积累.从群落组成上看,两个氨氮梯度下,抗性和冗余性保障了水解酸化菌代谢底物的能力.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方面,低氨氮组两类功能菌群丰度持续增加,但高氨氮组增加幅度低甚至出现丰度下降,指示该环节可能受到了氨胁迫.进一步分析两阶段的功能基因变化,发现产甲烷和互营乙酸氧化途径在氨胁迫下表现出抗性和冗余性,但高浓度TAN(6000mg/L)抑制了丁酸和丙酸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ACADS和PCCA的表达.可见,氨抑制失稳的关键环节是产氢产乙酸阶段.
    • 罗春游
    • 摘要: 在城市的有机垃圾中,餐厨垃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类的垃圾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水分甚至能够达到80%以上,而且其中还涉及较高含量的盐分、油脂等有机物,更容易出现发酵、腐坏,产生异味,甚至出现很多毒害物质,如霉菌、寄生虫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餐厨垃圾的处理。本文就对于餐厨垃圾处理的工艺和具体的运行管理,展开了相应的探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 姜萌萌; 林敏; 汪昱昌; 邹婷; 郑晓宇; 孙一博; 董仁杰; 乔玮
    • 摘要: 在高温(50±1)°C条件下处理实际工程的餐厨垃圾,采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CSTR)进行了80 d的连续试验。试验以水力停留时间(HRT)20 d启动,HRT 15 d连续运行,研究了反应器启动和运行期间的发酵特性,解析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运行稳定性和代谢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HRT 15 d、有机负荷(OLR)为7.3 kgCOD/(m^(3)·d)的条件下,容积产甲烷率为2.2 L/(L·d),挥发性固体(VS)的甲烷产率达到480 L/kgVS左右,有机物转化率约为95%。批次试验表明,高温产甲烷菌代谢乙酸能力较强,在适宜pH下可承受10000 mg/L的乙酸浓度。餐厨垃圾的高温降解速率快,10 d达到90%的产气,有承受更高负荷的可能。系统pH稳定在7.6~7.7,总氨氮和自由氨浓度低于抑制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的高温厌氧消化可实现较高的产气潜力和有机物去除率,系统稳定性好且有机物转化效率高,具有应用于工程高温餐厨垃圾厌氧处理的潜力。
    • 黄春艳; 田光亮; 汪国英; 席劲瑛; 何腾兵
    • 摘要: 为探究典型有机废弃物中NH_(3)、CS_(2)的释放特征,将鸡粪、果蔬废弃物、餐厨垃圾进行序批式厌氧消化。结果显示NH_(3)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9.4±6.6 mg·m^(-3))>鸡粪(7.2±3.7 mg·m^(-3))>果蔬废弃物(4.9±3.9 mg·m^(-3));原料NH_(3)生产潜力:餐厨垃圾(6.5 g·t^(-1))>鸡粪(3.8 g·t^(-1))>果蔬废弃物(2.0 g·t^(-1))。CS_(2)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0.05±0.03 mg·m^(-3))>果蔬废弃物(0.04±0.03 mg·m^(-3))>鸡粪(0.02±0.01 mg·m^(-3));原料CS_(2)生产潜力:餐厨垃圾(0.04 g·t^(-1))>果蔬废弃物(0.02 g·t^(-1))>鸡粪(0.01 g·t^(-1))。结果表明:鸡粪在发酵的前期和中期释放的NH_(3)明显高于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发酵;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中CS_(2)的释放都集中在发酵中后期;pH值具有预测果蔬废弃物和餐厨垃圾这类易酸化原料厌氧消化沼气中NH_(3)和CS_(2)浓度变化趋势的潜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