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性Ⅲ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556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材料器械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等;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相关文献由58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玲、张苗苗、段银钟等。

骨性Ⅲ类错(牙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5562 占比:99.89%

总计:195784篇

骨性Ⅲ类错(牙合)—发文趋势图

骨性Ⅲ类错(牙合)

-研究学者

  • 王春玲
  • 张苗苗
  • 段银钟
  • 刘东旭
  • 刘进
  • 王雷
  • 孔凡芝
  • 王林
  • 莫水学
  • 袁小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娟; 吕航苗; 马慧敏; 赵一姣; 李小彤
    • 摘要: 目的:探索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牙根体积的方法,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方法:选取20例因骨性Ⅲ类错[牙合]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于正畸去代偿治疗前1周内(T0)、正畸去代偿治疗后正颌手术前1周内(T1)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1周内(T2)三个时间点拍摄CBCT,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包括牙根总体积、根颈部及根体部体积),计算长度减小百分比和体积减小百分比,并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移动的距离。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上下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和牙根体积变化的差异,分析其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和牙根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根颈部和根体部的牙根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根体部牙根体积的减小量更加显著,上中切牙根体部牙根体积减小量百分比为(30.51±23.23)%,下中切牙为(23.24±11.96)%。与上中切牙相比,下中切牙牙根体积的减小量和减小量百分比均较小,且上中切牙根体部的体积减小量大于下中切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正畸阶段去代偿治疗上颌中切牙以控根移动方式腭向移动,下颌中切牙移动方式为唇向倾斜移动。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和牙根总体积均减小,变化规律相似。牙根体积测量提示牙根根颈部也存在牙根吸收。上下颌中切牙牙根吸收量的差异可能与牙齿移动的距离和方式相关。利用CBCT三维重建体积测量评估牙根吸收可以弥补牙根长度测量的局限性。
    • 王映; 王浩然; 陈彬
    • 摘要: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手术前后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者32例,筛选出术前正畸配合上颌扩弓的26例患者,收集锥形束CT影像数据,建立三维影像,分别测量患者初诊时、正畸扩弓后及正颌手术后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正畸扩弓后与正颌手术后基骨及牙弓宽度变化。结果:上颌扩弓后,基骨及牙弓宽度较初诊时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通常需进行术前上颌正畸扩弓,患者行正颌外科手术后上颌基骨及牙弓宽度较术前缩窄,术后正畸需配合继续扩弓;而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
    • 杜琎佳; 沈晨; 阚全龙; 袁慧芳; 余炜伟
    • 摘要: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基骨及牙弓的宽度特征及其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66例,根据前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的交角(SN-MP)分为低角组(SN-MP38°,n=22),进行CBCT扫描,测量上下颌基骨及牙弓宽度。结果:上下颌基骨宽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表现为高角组0.05)。上下颌基骨宽度和SN-MP角呈负相关关系(r=-0.459、-0.494,P均<0.05)。结论:上下颌基骨宽度相较于牙弓宽度与垂直骨面型的相关性更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治疗时更应关注基骨与垂直骨面型的联系。
    • 刘亚非; 王雅淋; 杜娟; 左艳萍; 冯丽芳
    • 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牵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9例,于前牵引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及坐标系统测量,定量分析[牙合]颌面及颞下颌关节位置和结构的改变,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前牵引矫治后,头影测量发现[牙合]颌面发生明显改变,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 angle,ANB)增加3.97°±2.32°(P<0.001),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交角(upper incisor and sella-nasion line angle,U1-SN)增加4.97°±5.51°(P<0.001),下中切牙长轴与GoGn连线的交角(lower incisor and gonion-gnathion line angle,L1-MP)减小了1.26°±1.41°(P=0.008),GoGn连线与SN连线的交角(gonion-gnathion line and sella-nasion line angle,MP-SN)增加了1.02°±3.90°(P=0.003)。颞下颌关节坐标系统测量发现蝶鞍点到关节窝后缘点在X轴向的距离(sella to FP=distance on the X-axis,S-Fpx)减少了(0.16±1.52)mm(P=0.041),蝶鞍点到髁状突前缘点在Y轴向的距离(sella to Ci distance on the Y-axis,S-Ciy)距离显著减小(0.09±2.03)mm(P=0.028),但颞下颌关节间隙无显著改变。相关性分析发现,关节窝的后缘位置与U1-SN呈中等负相关关系(r=-0.427,P=0.042),髁状突的前缘位置与ANB有中等正相关关系(r=0.425,P=0.043),关节间隙与[牙合]颌面改变均无相关。结论 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前牵引矫治对关节窝及髁状突改变有一定影响,但对关节间隙没有影响。
    • 姜娟; 薛青; 丁晓华; 刘莹; 陈岱韻
    •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掩饰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高度的特征,探讨正畸掩饰治疗对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槽骨厚度、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畸掩饰治疗的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对正畸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厚度及牙槽骨高度项目值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后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及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93mm和0.89mm(P<0.001);上颌前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水平及唇侧牙槽厚度在根中水平分别平均减少0.80mm和0.35mm(P<0.05);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点水平、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65mm、0.50mm)(P<0.001);下颌唇侧牙槽骨厚度在根尖点水平及舌侧牙槽骨厚度在根中点水平分别平均减小0.40mm和0.42mm(P<0.001);上下颌牙槽骨唇侧附着高度分别平均减少0.48mm和0.74mm(P<0.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掩饰治疗后,上下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存在一定的减少,因此矫治中应时刻关注牙槽形态的变化,尽量减少上下前牙代偿性移动,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 刘莉; 周嫣; 张大灵; 王源元
    • 摘要: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与颌间Ⅲ类牵引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微种植体组15例(A组):骨性Ⅲ类错[牙合]重度病例(垂直高角)选择配合微种植体支抗;颌间Ⅲ类牵引组20例(B组):骨性Ⅲ类错[牙合]轻、中度病例(垂直低角、均角)选择配合颌间Ⅲ类牵引,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结果矫治后颅颌面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pramental angle,SNB角)减小(P<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ubspinalenasionsupramental angle,ANB角)增大(P<0.05);B组SNB角减小(P<0.05),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构成的角(sellanasionsubspinale angle,SNA角)、ANB角、下颌平面角(anterior skull base planemandibular plane angle,SNMP角)增大(P<0.05)。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测量指标的变化:A组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TBTPPW)减小(P<0.05);B组上气道矢状径鼻咽第一段(PNSR)增大(P<0.05)。矫治后A组SNB减小、ANB增大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气道TB-TPPW减小的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矢状径舌咽段产生消极影响。
    • 谭晓明; 张凯莉; 张纯溪; 刘东旭
    • 摘要: 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上下颌第一磨牙区基骨及牙弓宽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30例.拍摄CBCT后测量上下颌基骨宽度及宽度差,模型法测量牙弓宽度.各组测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SS 22.0).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63.96±3.78)mm)明显小于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65.67±2.76)mm)(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存在上下颌基骨横向发育不调及上下颌磨牙的颊舌向代偿.
    • 刘洋; 李杰; 常维维; 刘子洋; 马文盛
    • 摘要: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骨性Ⅲ类下颌偏斜者双侧上颌牙列垂直向特征及其与下颌偏斜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成年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测量有关下颌骨偏斜和上颌牙列垂直向测量指标,双侧进行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下颌偏斜指标与上颌牙列垂直特征差异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两侧Bonwill三角侧边长度,前牙(牙合)平面(AOP)、上颌(牙合)平面(OP)、U4、U5、U6、U7垂直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部偏向侧(D侧)-颏部偏离侧(C侧)的差值分别为(-3.46±3.67)mm、4.01°±5.70°、1.40°±3.21°、(-1.73±2.37) mm、(-1.70±2.31)mm、(-1.90±2.29)mm、(-2.22±2.69) mm;下颌偏斜程度与双侧后牙连线倾斜角度、AOP差异、OP差异呈正相关(P<0.05).结论 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存在两侧后牙垂直高度不一致.
    • 顾京柯; 吴嵩; 许衍; 宋志芸; 陈文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性别对评价其软组织侧貌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30例正畸患者(男、女各15例)治疗前的剪影资料,用Photoshop软件裁剪其头发、颈部等暴露性别特征部分.54名低年级本科学生(男、女各27名),用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处理后的图片评分,40 min后再对完整的剪影评分,两次的顺序随机调整.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Ⅲ类患者、女性Ⅲ类患者和男性Ⅲ类患者中,无性别特征的剪影和有性别特征的剪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性别对评价其软组织侧貌没有显著影响.提示在正畸设计和治疗过程中,应关注侧貌美学的分析和术后的改善,而不必强调其性别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