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方牵引

前方牵引

前方牵引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专利文献51355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北京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等; 前方牵引的相关文献由6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春玲、翟佳羽、邓利琴等。

前方牵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 占比:0.52%

专利文献>

论文:51355 占比:99.48%

总计:51626篇

前方牵引—发文趋势图

前方牵引

-研究学者

  • 王春玲
  • 翟佳羽
  • 邓利琴
  • 刘东旭
  • 叶金梅
  • 姜杰
  • 王洪涛
  • 邓细河
  • 刘治强
  • 安厚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蕾; 余晶; 吕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前牵联合扩弓矫治8~11岁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或轻度发育过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年龄差异分为8~9岁组与>9~11岁组,每组24例,两组患儿均施行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比较两组患儿头颅侧位片检查结果、恢复效果与相关生理结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的下齿槽座角(S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腭平面角(SN-PP)、下颌平面角(MP-FH)、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测量结果大于治疗前,上下中切牙角(U1-L1)测量结果小于治疗前,8~9岁组治疗后6个月的SNA、ANB、U1-SN、SN-PP测量结果大于>9~11岁组,U1-L1测量结果小于>9~1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岁组治疗后6个月的有效恢复率高于>9~1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1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可有效改善8~11岁患儿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但8~9岁患儿的矫治效果更佳。
    • 闫永; 王永慧; 韩华伟
    • 摘要: 目的探究上颌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上颌前方牵引矫治,观察组予以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矫治。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指标、上颌变化情况及咀嚼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42/47)]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34/47)](P0.05);矫治后两组鼻咽直径较矫治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观察组咀嚼效率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快速扩缩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改善上气道宽度,稳定患者颌骨,改善咀嚼功能,提高矫治效果。
    • 任冬宜
    • 摘要: 目的研究在青少年早期骨性反合畸形中应用螺旋扩弓器合并前方牵引的治疗后对牙列和上下颌骨生长和位置的改变。方法对22例上颌发育不足的反合畸形患者应用螺旋扩弓器合并前方牵引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SNA、ANB、MP-SN、NA-PA、U1-SN、V-A、Ptm'-A'及前下面高增加,SNB、L1-MP、PP-SN减小,C0-G0-Gn、Go-Po、Ar-Pg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治疗后上颌骨矢状向近中生长显著,上颌骨整体位置前移,PP平面的向上向后旋转;下颌骨顺时针旋转,下颌骨长度未见明显增加;上颌切牙有轻度唇倾,下颌切牙呈现代偿性舌倾。
    • 尹艳波; 赵鑫
    • 摘要: 替牙期Ⅲ类错畸形错畸形在临床较为常见,表对患者身心健康、性格形成等产生严重的负性影响。调查数据显示,牙科就诊患者中,50%以上是出于美学原因考虑,而受益于医学美容学的快速发展、口腔齿科设备的不断更新,通过正外科手术来改善畸形,恢复颌面部的美观协调成为可能,然而替牙期患者矫治效果受到多因素影响,术后出现错复发的概率较高,因此探讨有效的矫治手段预防术后错复发尤为重要。
    • 许霞; 林步云; 吴丽艳
    • 摘要: 目的:分析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独使用前方牵引治疗的38例患者为传统组,使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的42例患者为扩弓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teiner分析法、Tweed三角分析法、Holdaway软组织分析法测量指标比较,扩弓组U1-NA、U1-UA、SE、H线-N’Pm’、Sn-H、Si-H大于传统组,L1-NB角、L1-NB距、U1-L1、FH-N’Pm’、A-N’Pog’、Li-H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前移A点,使上颌前牙唇倾及突度增加,改善患者侧貌。
    • 刘少伟; 朱林; 吕吉训; 崔聪聪
    • 摘要: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106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53例。单一组单纯采用前方牵引,联合组采用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头影测量指标,并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单一组有效37例(69.81%),无效16例(30.19%),联合组有效46例(86.79%),无效7例(13.21%),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8,P<0.05)。治疗后,两组SNA、ANB、FH-MP、U1-SN、Wits均大于治疗前,SN-PP、L1-MP均小于治疗前,且联合组ANB、FH-MP、SN-PP、L1-MP、Wits均大于单一组,U1-SN小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两组OHIP-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前方牵引联合螺旋扩弓器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改善颌骨发育,解决凹面型的不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于晓艳; 江淑敏; 张晓红
    • 摘要: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对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颊旁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0例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15例)采取上颌前方牵引治疗,观察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快速扩弓治疗,观测患者颊旁间隙和牙弓宽度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颊旁间隙增大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颊旁间隙面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上颌的尖牙宽度、第一前磨牙宽度、第二前磨牙宽度以及第一磨牙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方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扩大其牙弓宽度,减小颊旁间隙.
    • 吴聿淼; 包涵; 谢宁; 葛悦; 朱宪春
    • 摘要: 上颌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面具是早期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常见方法之一.传统方法常用牙和黏膜支持式装置治疗替牙期及恒牙早期的骨性Ⅲ类患者,随着种植支抗的发展,种植钉被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展示出稳定的骨性支抗效果.本文将对腭部不同类型快速扩弓配合前方牵引技术作一简要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田晶; 谢言; 苏夏; 尹佐林; 何琳霞; 容主平; 周逸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前方牵引前行反复扩缩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赣州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安氏Ⅲ类错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1~80号,将单数归为对照组,双数归为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前方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前方牵引前行反复扩缩,于治疗5个月结束后对比2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 治疗5个月结束时,2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齿槽坐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交角(MP-SN)及Wits值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SNA、ANB及MP-SN高于对照组,U1-S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方牵引配合反复扩缩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效果确切,可增强患者上颌骨位置改善效果.
    • 秦雷香
    • 摘要: 目的 探讨上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晋城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诊60例乳前牙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试验组中,对照组给予上颌垫矫正器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上颌垫加前方牵引进行治疗,通过投影测量分析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及下颌平面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大于对照组,下颌平面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咬关系,且复发率极低,可作为首选方法临床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