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产钳助产术

产钳助产术

产钳助产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9969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母婴世界、中国农村卫生等; 产钳助产术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何云霏、周玉萍、崔红霞等。

产钳助产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99698 占比:99.92%

总计:99776篇

产钳助产术—发文趋势图

产钳助产术

-研究学者

  • 何云霏
  • 周玉萍
  • 崔红霞
  • 王延琴
  • 邓彩霞
  • 陈晖
  • 严思萍
  • 于艳敏
  • 侯同秀
  • 侯宗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古红岩
    • 摘要: 目的:分析阴道助产过程中,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接收的9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选用产钳助产术,试验组接受胎头吸引术。比较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包括助产成功率,软产道损伤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不良反应(包括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和窒息)。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评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接受胎头吸引术和接受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效果相似,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 刘艺玮
    • 摘要: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的胎儿情况远期随访对比分析。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90例待产产妇,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2月,随机将9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产钳助产术分娩,研究组接受胎头吸引器分娩,对比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比,研究组(232.85±10.91)mL较对照组的(244.56±13.85)mL低;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率(4.44%)、软产道损伤率(2.22%)较对照组产褥期感染率(17.77%)、软产道损伤率(13.33%)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分娩效果对比,胎头吸引器分娩能有效降低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率、软产道损伤风险,降低新生儿发生窒息风险,提升新生儿的分娩质量。
    • 黄美花; 李花
    • 摘要: 目的:探究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效果对比。方法:共纳入6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由2017年1月起2020年2月止。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前者行胎头吸引术助产,后者行产钳助产术助产。对两组助产操作情况、产妇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助产时间、助产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较研究组,参照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软产道损伤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较参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头皮下血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胎头吸引术相比,产钳助产术用于阴道助产中的成功率更高,但两种助产方式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存在差异。
    • 王教香
    • 摘要: 目的:分析产钳助产术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0月~2020年3月择取53例产钳助产术产妇,对其产后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照60例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50例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产妇产后出血量,并针对产钳助产术的不同病因,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产钳助产术产妇产后出血量为(454±184)mL,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为(158±56)mL,产钳助产术产妇产后出血量多于自然分娩产妇,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过程中,产钳助产术的应用会增加产后出血量,主要是因手术本身或使用原因会使产后出血量增加,但在困难分娩中,产钳助产术的应用优势明显.
    • 李敏
    • 摘要: 目的 比较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产妇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产钳助产术,观察组进行胎头吸引术干预,分析两组助产成功率、产道损伤情况,统计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体重指标.结果 观察组助产成功率与产道损伤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体重比较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助产中均具有显著价值,但是产钳助产术对操作人员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而胎头吸引术操作简单,要求少,具有一定安全性,可临床推广使用胎头吸引术.
    • 闫冰
    • 摘要: 目的:评估产钳助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90例产钳助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有尿潴留的产妇分为观察组(67例),无尿潴留的产妇为对照组(23例),分析尿潴留的影响因素,总结并且制定具体的护理对策.结果:对照组第一产程、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血红蛋白减少量、产前导尿次数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较长、产后2 h出血量较多是产钳助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重视产后护理,预防尿潴留.
    • 王宇
    • 摘要: 目的:评定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产妇作为对象参与2019.03——2020.06内临床实验统计,在院期间生命体征稳定,回顾分析法下可见接受产钳助产术纳入常规组,接受胎头吸引助产术实施者为实验组,各60名对象.为得出两项护理干预差异化效果,了解对象产程表现、分娩结局改变效果.结果:常规组下产程时间比常规组明显较短,同时分娩结局相较于常规组更优秀,数据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产妇接受人工助产的时候,应用抬头吸引助产治疗,执行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减少对于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还可以提升助产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于艳敏
    • 摘要: 目的:比较胎头吸引助产术和产钳助产术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6年1月-2021年1月为时间节点,选取产妇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5例行胎头吸引助产术,B组行产钳助产术,对比两组助产效果.结果:B组产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4.44%)及新生儿面部损伤率(2.22%)均较A组(22.22%、20.00%)高(P0.05).两组助产成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讨论:与产钳助产术相比,胎头吸引助产术能降低面部损伤、软产道损伤的发生.
    • 刘银; 蔡玲
    • 摘要: 目的 分析在阴道助产中应用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70例阴道助产产妇,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实施产钳助产术的35例产妇纳入产钳组,实施胎头吸引术的35例产妇纳入胎吸组,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从自然分娩成功率来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新生儿窒息率来看,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会阴裂伤率来看,胎吸组低于产钳组,P<0.05;从胎儿窘迫发生率来看,胎吸组低于产钳组,P<0.05;从胎方位异常发生率来看,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从第二产程延长率来看,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结论 在阴道助产中,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的助产效果相当,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以产妇情况为准选择适合的助产方式,使分娩结局得到改善.
    • 王文花; 魏芬
    • 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行产钳助产术的产妇在分娩后产生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行产钳助产术后的12名产妇在充分说明、自愿参加、保密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半结构化的访谈,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响产妇行产钳术后产生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有:自主分娩选择权未被充分尊重,共同决策机制尚未形成;过度担心产钳术对新生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家属缺乏对产钳助产术必要性的正确认。结论医护人员、产妇本人及产妇家属应多方协作,采取可积极转变产妇术后负性情绪的有效措施,避免负性情绪所致的严重后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家庭关系,确保产妇术后情绪稳定,保证母婴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