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7107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猪业科学、贵州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16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首届两岸三地水族馆发展论坛、第七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等;人工助产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明发、吕惠序、孙苗等。

人工助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107 占比:99.80%

总计:67243篇

人工助产—发文趋势图

人工助产

-研究学者

  • 李明发
  • 吕惠序
  • 孙苗
  • 曾庆会
  • 薛华
  • 锦云
  • 陈松
  • 丁勇
  • 乔顺
  • 付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红红
    • 摘要: 难产是指由于一些不良原因使分娩的第一阶段(宫颈口张开期)和第二阶段(胎儿外排期)发生障碍,胎儿娩出时间延长或无法正常排出。对于多胎性动物猪来讲,母猪难产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有生殖系统疾病的母猪以及个别胎儿异常发育的母猪。母猪出现难产时,如果不进行人工助产,很容易导致胎儿死亡,严重时还会危机母体生命,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文中以此为话题论述预防方法和措施。
    • 王恩成
    • 摘要: 随着东北虎数量日趋减少,如何通过非自然分娩方式提高东北虎幼崽的成活率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由于东北虎数量稀少,且东北虎难产病例更为罕见,老虎秉性凶猛,很难靠近,发生难产,人工助产极为困难.本文对长春动植物公园一雌性东北虎实施人工助产,通过此次助产为本园东北虎繁育积累经验,也为东北虎难产病症的诊治与预防提供借鉴.
    • 赵祥海
    • 摘要: 母猪难产是母猪胎水流出后,反复用力阵缩、努责,却不见胎儿排出,即为难产.难产常见于初产母猪、老龄母猪,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微弱、怀孕母猪营养不良、疾病、运动不足、激素分泌不足、外界刺激子宫颈狭窄、阴道及阴门狭窄、骨盆变形及狭窄,胎儿的姿势、位置、方向异常,胎儿过大、畸形或两个胎儿同时楔入产道、饲养管理和繁殖管理不当,母猪过肥、过早交配,等因素造成.严重者会导致母猪衰竭死亡,当出现难产时可以通过人工助产、剖腹产、进行救治,避免养殖中过多损失.
    • 刘瑞安
    • 摘要: 母猪难产在养猪生产中较为多见,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母猪死亡.文中根据笔者实践,总结4种母猪难产情形、症状及措施,为解决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难产提供技术参考.
    • 摘要: 犊牛提前2至3个月断乳,有助于缩短母牛产犊间隔、降低母牛词养成本,同时可使犊牛的生长性能提高,缩短后备牛的词养时间,节约伺养成本。一、新生犊牛护理,1.清理黏液.人工助产的新生犊牛,应在第一时间清理干净其口、鼻内的黏液,保证其呼吸正常后,让母牛舔干犊牛全身的黏液。正常分娩的犊牛,如果呼吸正常,无需人工护理。
    • 李章健
    • 摘要: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肉牛分娩的临床症状、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及分娩过程,简述了肉牛难产时需要采取的人工助产措施,以期对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 摘要: 又到了红菇收获季节。在容县浪水镇泗河村村民林锋的林地,成片成片的红菇遍布其间。“以前近1亩的山地,产量只有10多公斤干菇,现在可达60多公斤。”林锋说,自从使用他研究出来的增产技术,原来每年只产出2批的红菇现在一年可产3~4批。产量提高的同时,质量也提高了,收购价格由原来的600~1000元/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800~2000元/公斤。
    • 谢坤
    • 摘要: 产房是猪场的生产核心,有效的分娩管理是猪场成功的关键.作者集理论与实践所得,从如何做好母猪接生、人工助产、分娩与产后护理等工作细节着手,避免接产与护理不当造成严重损失,并防控好母猪产后炎症及促进母猪产后恢复,利于母猪良好繁殖性能的延续,让猪场生产持续平稳高效,为猪场逐步达到MSY25(母猪年出栏育肥猪数25头)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做到降本增效.
    • 郑晓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胎头吸引助产术与产钳助产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人工助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人工助产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9例:胎头吸引助产术)与B组(39例:产钳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A组助产成功率(97.43%)与B组相比,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12.81%)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人工助产时采用胎头吸引助产术可有效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提高助产成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