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乳头瘤状病毒

人乳头瘤状病毒

人乳头瘤状病毒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57980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白云会——中华女性生殖道感染峰会暨东北三省第八次辽宁省医学会第十七次妇产科大会、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2010中华女性生殖道感染峰会白云会等;人乳头瘤状病毒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淑英、乔友林、姜自军等。

人乳头瘤状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7980 占比:99.95%

总计:358153篇

人乳头瘤状病毒—发文趋势图

人乳头瘤状病毒

-研究学者

  • 李淑英
  • 乔友林
  • 姜自军
  • 楼觉人
  • 万磊
  • 于兵
  • 仝光杰
  • 何敏
  • 刘坤
  • 刘媛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媛; 张放; 王静; 杨佳宁; 李淑英
    • 摘要: 目的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通过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状况,筛查宫颈病变早期患者;并对HPV58型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及整合位点进行分析,探讨HPV58的病毒载量、整合状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提取所收集标本基因组DNA及总RNA;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PV总感染率,用HPV58 E6型特异性引物检测HPV58感染状况;荧光定量PCR检测HPV58 E6、E2及人管家基因β-actin的拷贝数,通过E2与E6比率确定HPV58整合状态;同时,应用HPV58癌基因转录扩增方法,分析整合型HPV58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的位置。结果1269例标本中检测到295例HPV阳性,阳性率23.2%,其中有34例标本HPV58阳性;HPV58阳性标本的整合状态分析显示,4例为纯游离型;8例为纯整合型;22例为整合与游离的混合型,宫颈病变程度与HPV58的病毒载量及整合状态无显著相关性;8例HPV58纯整合型标本,分别整合到患者1号、2号、5号、8号、17号染色体。结论所检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23.2%,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增高;可通过高危型HPV感染筛查早期宫颈病变患者。
    • 范雅丹; 邓青春
    • 摘要: 高危的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在高危HPV感染过程中,Ⅲ型干扰素与相应受体结合,通过JAK/STAT途径发出信号,刺激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大量表达,进而抑制病毒复制。Ⅲ型干扰素作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与Ⅰ型干扰素相似的功能。虽然Ⅲ型干扰素和Ⅰ型干扰素在经典通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受体结构不同,且Ⅲ型干扰素受体只分布在上皮组织细胞,故Ⅲ型干扰素发挥功能时更具有靶向性。最新研究发现,Ⅲ型干扰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复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增生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将Ⅰ型干扰素(重组干扰素α-2β)用于HPV感染患者及宫颈癌患者的治疗,Ⅲ型干扰素还处在研究阶段。有研究显示,Ⅲ型干扰素与Ⅰ型干扰素功能相近,但副作用更少,或将是治疗宫颈癌的一个新方案。故本文就目前Ⅲ型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其在高危HPV感染所致宫颈癌中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以期为Ⅲ型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 孟凡娜; 孙丽; 谭博
    • 摘要: 目的了解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5322例体检女性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cervical fl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联合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筛查宫颈病变感染的特点并进行结果分析,为进一步探索本地区女性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322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TCT联合HPV检测进行宫颈病变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22例宫颈病变筛查者中,TCT阳性率为6.37%(339/5322),HPV感染阳性率为9.68%(515/5322),不同年龄段的T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83,P<0.05,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不同年龄段的AS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5例HPV感染者中,52型感染率最高,为16.57%,58型(13.98%)、16型(10.94%)次之;不同年龄段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5,P<0.05,其中<30岁女性HPV感染率中最高;不同TCT阳性病理分类中HPV感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50,P<0.05,其中HSIL病变的HPV感染阳性率最低,随着病理严重程度增加HPV感染的阳性率也逐渐增高。结论西南医院5322例体检女性的宫颈病变筛查TCT联合HPV检测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不同年龄段TCT和HPV感染阳性率情况均有差异性,根据年龄不同适宜选择TCT联合HPV定期筛查宫颈病变,可有效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 王生芳; 张雅薇; 雷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截除术治疗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宫颈截除术或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20例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缘阳性率、人乳头瘤状病毒(HPV)转阴率、复发率、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两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4^(+)/CD8^(+))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截除术治疗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可减少病变残留,提高术后HPV转阴率,减少复发。
    • 郑泽洲; 李明发; 吴祺晟; 陈明斯; 赵婵娟
    • 摘要: 背景目前,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疫苗在中国已被引入,但是对于有未成年女儿的母亲这一群体,其对HPV相关疾病的知晓情况、为女儿接种HPV疫苗的意愿等少有研究。目的了解有未成年女儿的母亲对HPV疫苗接种的认知和为安排女儿接种的意愿,为HPV相关疾病的防治和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分层整群抽取海口市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抽取到的学校所有女生家长经知情同意后自愿纳入本调查,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对HPV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与其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493份有效问卷中,有42.8%的母亲认为HPV感染很常见;有67.5%的母亲认为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不同职业之间的母亲对于疫苗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较高的职业主要为家庭主妇,占比39.7%;愿意为女儿接种的可能性有68.97%;母亲的家庭年收入高和年龄组为19~32岁的母亲为女儿接种的意愿高。结论海口市某社区母亲对HPV及HPV疫苗知识知晓率不高,接种意愿较高,影响接种的原因包括担心疫苗副作用和疫苗价格较高。
    • 张超; 曲志杰; 岳欣峰; 宋斌斌; 王雪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山东省荣成地区HPV感染的相关情况,针对本地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荣成地区2667名妇女进行HPV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HPV感染率为23.66%,20~29岁、50~59岁及≥60岁感染率高于平均感染率。单一感染占65.29%,30~39岁(73.08%)和40~49岁(70.45%)感染率高于平均水平。多重感染占34.71%,≥60岁(56.25%)、20~29岁(39.58%)及50~59岁(40.14%)高于平均水平。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2、16、58、53、81、51、66、18、42、68、56、59、43、33、35、31、6、39、45、11、83、73、82型。结论:荣成地区HPV感染高危年龄段为20~29、50~59及≥60岁,以高危型、单一型感染为主,单一感染主要年龄段为30~39和40~49岁,多重感染主要为≥60、20~29及50~59岁。流行亚型以52、16、58、53及81型为主。
    • 王力; 邸静
    • 摘要: 目的探讨α-辅肌动蛋白4(ACTN4)联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16 E7检测在食管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ACTN4、HPV16 E7的表达,并分析HPV16 E7、ACTN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HPV16 E7、ACTN4用于诊断食管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HPV16 E7在食管癌细胞膜和细胞质呈黄棕色,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0.00%(56/80),在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7.50%(14/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N分期、M分期有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N分期、M分期有关(P<0.05)。HPV16 E7检测用于食管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30%,特异度为80.70%,曲线下面积(AUC)为0.768;ACTN4检测的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76.5%,AUC为0.713;HPV16 E7、ACTN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60%,特异度为86.20%,AUC为0.825。ACTN4阳性的食管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2.30%(22/52),ACTN4阴性的食管癌患者2年生存率为71.42%(2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 E7、ACTN4均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并且与病理分级、组织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食管癌临床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朱其舟; 李慧娟; 舒宽勇; 肖仲清
    • 摘要: 目的 确定HPV病毒与影响生殖健康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文献时间选取1994年1月至2014年1月,以下搜索术语与"人乳头瘤状病毒"组合使用:生育力、受精、不孕、流产、不育和生殖健康.所选出文献进行摘要筛选,排除非HPV感染和生殖健康的研究,并进行全文阅读.结果 HPV感染与影响生殖健康的一些负面效应有显著相关性,并且影响受孕过程的负面效应与HPV病毒亚型有关.结论 HPV定量检测和基因分型测定在不孕症诊断中有较高价值,扩大样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HPV感染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 马迪; 张放; 苗智颖; 王静; 徐媛; 杨佳宁; 李淑英; 郑春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整合状况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HPV L1 通用引物MY09/11 和HPV52 E6 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HPV 总感染及HPV52 感染状况;应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HPV52 E6、E2 及人管家基因β-actin 的拷贝数,通过E2 与E6 比值分析HPV52 整合状况.结果 928 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检测到219 例HPV 阳性.检测到26 例HPV52 阳性,其中5 例为纯游离型,即E2 与E6 比值等于1;14 例为整合与游离的混合型,即E2/E6 比值在0 与1 之间;7 例为纯整合型,即E2/E6 比值等于零.结论 HPV52 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可能是宫颈癌变的关键因素;通过HPV52 感染及整合状况分析,对宫颈病变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