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膜氧合

体外膜氧合

体外膜氧合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354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全科护理、上海护理、护理研究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军队重症医学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学术会议、全军第十一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儿科热点会议等;体外膜氧合的相关文献由803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晓彤、吉冰洋、杜中涛等。

体外膜氧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3546 占比:99.89%

总计:203760篇

体外膜氧合—发文趋势图

体外膜氧合

-研究学者

  • 侯晓彤
  • 吉冰洋
  • 杜中涛
  • 王伟
  • 李呈龙
  • 林茹
  • 洪小杨
  • 王红
  • 叶莉芬
  • 徐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柯叶; 孟保英; 周星; 张设设; 吴文智; 刘怀普
    • 摘要: 目的 总结循环支持的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儿科重症疾病中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ECMO团队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循环支持的ECMO治疗的14例儿科重症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 共14例行循环支持ECMO治疗的患儿,其中男性6例(42.9%);置管时平均年龄为(6.9±4.2)岁;平均体重(26.7±13.8)kg;均为静脉-动脉(V-A)ECMO模式;ECMO中位时间为4(2,9)d;套包更换率14.2%,最长套包使用时间26 d;成功撤机率50%,出院存活率50%;病种:暴发性心肌炎8例,其中2例死亡;休克3例,其中2例死亡;体外心肺复苏2例,均死亡;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例,死亡。出现并发症包括静脉血栓2例,肢端缺血1例,颅内出血1例。结论 ECMO辅助治疗可以为循环衰竭的重症患儿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持,暴发性心肌炎患儿整体成活率及预后较好,但对于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病情较复杂的患儿,成活率及预后较差。
    • 樊登云; 杨珍珍; 李亚前; 马颖超; 吴瑕; 武玺坤; 张志清
    • 摘要: 作为一种可以替代肺和心脏功能的呼吸循环支持技术,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近年来在各种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1-2])。ECMO主要包括动力泵、氧合器、各种管路及监测系统等,静脉血通过体外膜肺氧合后再回输给静脉或动脉,实施肺保护性通气,从而使肺脏得到休息,肺功能得以恢复~([3-4])。
    • 曹毅; 李田昌; 陈宇; 徐争鸣; 赵力; 王志超; 李东韬
    •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膜氧合器(ECMO)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用于高危复杂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ECMO辅助下PCI的高危复杂CHD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ECMO辅助情况、PCI情况、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随访资料,观察ECMO辅助下PCI治疗高危复杂CHD的价值。结果ECMO辅助时间0.50~3.55 h,平均(1.57±0.65)h;对46例成功完成PCI,2例因导丝、球囊通过困难而转至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46例PCI成功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4例,脑梗死2例,输血治疗2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切口感染1例,腹股沟血肿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其中4例院内死亡,包括1例术后24 h内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后第10日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2例术后1周肺部感染并发感染性休克,42例出院。随访过程中2例失访,共对40例随访35.5(6,72)个月,期间5例死于其他疾患,35例病情获得改善。结论ECMO辅助下PCI治疗高危复杂CHD安全、可行。
    • 管翔; 王宇; 张成糕; 周健; 张艺; 李庆国
    •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进展使得过去无法接受干预的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能够进行血运重建,但PCI过程可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不良影响,加重心功能不全。经皮心室辅助装置能在PCI过程中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障,提高血运重建的安全性,因此经皮心室辅助装置作为复杂高危PCI的辅助手段可能是改善临床结果的关键。心室内轴流泵(Impella)系统、体外离心泵(TandemHeart)系统和体外膜氧合是当前较为新颖的经皮心室辅助装置,现就上述设备在复杂高危PCI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刘淼淼; 郭锋伟; 曹先通; 王雪; 闫炀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患者,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两种模式在ECMO与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联合使用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发生AKI的ECMO辅助患者联合CRRT治疗共21例。根据CRRT不同模式分为CVVH组(n=11)和CVVHDF组(n=10),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ECMO及CRRT辅助参数、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等变化。结果ECMO辅助时间CVVH组为4(2,9)d,CVVHDF组为7(6,12)d,(Z=1.1019,P=0.2705)。ICU住院时间CVVH组平均为(11±8.75)d,CVVHDF组平均为(13.9±12.41)d,(t=0.62,P=0.5404)。小样本采用精确lo⁃gistic回归探索,经分析两组除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有差异(OR=1.041,95%CI:1.001~1.096,P=0.0435),其余临床指标治疗两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VVHDF和CVVH两种模式治疗的ECMO患者均能达到滤器较长使用时间和内环境稳定。ECMO辅助时间、总液体平衡状态、ICU住院时间及各项临床指标均无差异,且不影响预后。
    • 通耀威; 居来提·肉扎洪; 郭驹; 李颖; 王正凯; 王于强; 周旺涛; 叶斯力·哈力木别克; 宋云林
    • 摘要: 目的评价体外膜氧合(ECMO)单用与联用俯卧位(PP)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在2021年5月之前公开发布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873例患者,其中ECMO联用PP组351例,单用ECMO组5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ECMO相比,ECMO联用PP可以降低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76,95%可信区间(CI):0.64~0.89,P<0.05],增加ECMO成功撤机率[优势比(OR)=1.58,95%CI:1.04~2.41,P<0.05],ECMO支持时间更长[均值差(MD)=6.98,95%CI:1.22~12.73,P<0.05],改善氧合指数(MD=36.05,95%CI:6.05~66.05,P<0.05)及呼吸系统顺应性(MD=2.75,95%CI:0.94~4.57,P<0.05)的效果更佳。结论与单用ECMO相比,ECMO联用PP治疗重度ARDS患者的疗效可能更好,但因纳入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故尚需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张露; 钟小红
    • 摘要: 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防治压力大,形势严峻。AIDS疫情报告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849602例,报告死亡262442例。现存活HIV感染者497231例,AIDS病人352371例[1]。感染HIV后机体免疫细胞严重受损,导致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失去,而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2]。
    • 李小兵; 沈立; 李佳; 谢业伟; 单兴; 张儒舫
    • 摘要: 目的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先天性心脏术后实施ECMO支持的11例患儿临床资料,包含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实验室指标、ECMO持续时间、ECMO支持过程中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根据患儿出院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11例患儿中成功脱机9例,脱机率81.8%,存活6例,存活率54.6%。11例患儿ECMO辅助时间为4~192(89.00±58.27)h,住院时间为10~49(30.09±12.75)d。存活组在ECMO撤离时血乳酸(Lac)水平有明显下降[2.00(0.88,2.43)比4.20(2.15,10.20),P=0.044],但两组正性肌力评分、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ECMO支持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ECMO支持前两组的Lac和正性肌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ECMO撤离时的Lac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均较ECMO前显著降低[2.00(0.88,2.43)mmol/L比9.05(1.75,16.00)mmol/L,P=0.043;7.50(4.50,14.50)分比24.00(22.25,35.00)分,P=0.028]。死亡组ECMO撤离时正性肌力药物评分较ECMO前显著性降低[13.00(5.00,15.00)比30.00(25.00,34.50),P=0.043],ECMO撤离时Lac较ECMO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CMO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救治是一种有效的心肺支持措施,提高ECMO期间抗凝管理以及及时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腹膜透析治疗,可提高患儿的撤机率及存活率。
    • 徐伟仙; 范媛媛; 周乐群; 张永珍; 祖凌云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是心血管医生需要面对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其临床证据又十分有限,最优临床策略依然存在争议。本文介绍1例由左主干病变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例抢救成功的过程,并总结了其中的关键经验:尽早实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通堵塞冠脉,围手术期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辅助治疗,强调同时启动介入团队及ECMO团队,尽可能缩短进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同时兼顾door to ECMO的时间。
    • 刘淼淼; 郭锋伟; 刘锋锋; 张颖; 师桃; 宋艳; 闫炀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ECMO)辅助治疗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5年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ECMO中心收治的心源性休克应用VA-ECMO辅助治疗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康复组和死亡组,记录并比较入选病例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ECMO相关参数,将具有临床意义和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临床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共77例患者纳入分析,康复组35例,死亡组42例。与康复组相比,死亡组年龄更高,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更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运用比例亦更高。ECMO辅助前血小板计数比康复组更低,肌酐、尿素及乳酸更高。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SOFA评分、CRRT及IABP使用、N-端脑利钠肽前体、血小板、肌酐、尿素、乳酸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得出年龄和辅助前血小板计数是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OR=1.068,95%CI:1.027~1.110)、辅助前血小板越低死亡风险越高(OR=0.991,95%CI:0.984~0.998)。结论 VA-ECMO是心源性休克患者重要的机械辅助方法,高龄、基础心功能差、低血小板、合并肾功能不全、需应用IABP和(或)CRRT的患者预后不良。其中低血小板是独立危险因素,提高VA-ECMO辅助前血小板计数有可能成为今后改善预后的一个靶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