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预应力加固

体外预应力加固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13132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民营科技、科技风、江苏建筑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建筑物灾后重建结构诊断、评价与修复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预应力结构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等;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相关文献由78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耀武、张保和、李传平等。

体外预应力加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3132 占比:99.83%

总计:113329篇

体外预应力加固—发文趋势图

体外预应力加固

-研究学者

  • 刘耀武
  • 张保和
  • 李传平
  • 金凌志
  • 张鹏
  • 原国华
  • 李锋
  • 柯亮亮
  • 石雄伟
  • 袁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鹏飞
    • 摘要: 针对50 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腹板出现大量竖向、斜向结构性受力裂缝,提出采用折线型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加固前后桥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结构受力有明显改善。为了验证体外预应力加固效果,对桥梁加固前后进行加载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加固后,T梁实测弹性挠度与应变均比加固前大幅降低。实施体外预应力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满足设计荷载等级要求。
    • 兰东东
    • 摘要: 当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体系越发完善,桥梁工程的数量持续增长,对于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老旧桥梁的加固处理十分重要。文章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的特点,对加固方案设计以及加固工艺、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 史振伟; 张春雨; 袁博; 杨邓怜
    •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T梁因预应力损失,导致梁体腹板出现裂缝,相较于其他加固方法,体外预应力加固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加固效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梁体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在刚开始进行钢绞线的张拉阶段,利用反张法设备,选取一定数量的钢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据来判断张拉的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T梁进行处理并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经实际检测表明:限位板的槽口深度、张拉设备、锚垫板处包裹的混凝土和PE管内的油脂对锚下有效预应力产生明显影响;采用反张法进行检验可有效避免预应力超欠张的情况,保证了加固桥梁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为T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有效预应力测试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和经验。
    • 任友云
    • 摘要: T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提升公路桥梁承载力、稳定性,延长公路桥梁使用年限的重要技术。鉴于此,结合工程案例,对T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施工流程、具体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并对T梁加固前后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 邓淑飞; 袁博
    • 摘要: 为探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加固方法,首先用结构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原桥结构进行复核验算,然后根据桥梁病害修正相关参数后对桥梁现状重新验算,修正相关参数后的中跨理论挠度值与实际下挠吻合度较好,同时抗裂验算结果与实际病害情况相符,故计算结果验证了修正参数后的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桥吻合。依据修正参数后的模型验算结果,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并对该加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验算。模拟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张拉后,桥梁极限承载能力、主梁压应力储备均提升明显;在加固施工完成后,采用桥梁荷载试验验证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得出在连续刚构桥抗裂性能及承载能力不足时,体外预应力加固为有效的加固措施。
    • 杨胜军
    • 摘要: 对某连续刚构桥病害情况现场调研,结果发现桥梁顶板、底板纵向裂缝较多,腹板斜向裂缝明显,存在行车风险。基于此,文章通过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构建模型,对预应力损失、桥梁荷载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箱内体外束+箱内腹板加厚+箱内顶板粘贴钢板+箱外底板粘贴钢板”的加固方案,方案实施后,桥梁受力状态及预应力指标均有所改善。文章相关研究与加固方案能为同类型桥梁修复措施优化提供参考。
    • 赵洲; 晋民杰; 宋茂林; 韩智强; 宋晨
    • 摘要: 为研究体外预应力加固对空心板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以某4×16 m简支转连续空心板桥为依托工程,采用通用软件ANSYS分别建立铰接空心板桥与刚接空心板桥仿真模型,基于结构动力学的相关原理,探寻加固前后的桥梁动力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的低阶竖向频率变化较小,但结构横向频率有较大变化,且结构高阶频率也有一定变化,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桥梁的动力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 毛德均; 许鹏; 陈旭; 莫南明
    • 摘要: 为研究4种参数对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承载性能影响,先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既有试验研究进行数值模拟,将试件承载力、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的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然后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扩大参数分析,共计算了59个模型,从而研究了钢束截面面积Ap、转向器位置、钢束转向角度 θp和钢束形心距梁侧面距离Hd对构件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的增大,构件极限承载力存在"回归值",此"回归值"可用于确定最佳钢束用量;设两个转向器时,转向器宜布置于距支点L/6~L/4位置处;当钢束张拉控制应力 σcon较大时,θp取值不宜过大;σcon较小时,θp取值不宜过小;Hd取值宜小不宜大.
    • 童浩
    • 摘要: 变截面连续箱梁因其桥形相对简单,跨越能力大,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引用.但因其结构特点与施工工艺,桥梁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腹板斜向裂缝,该类病害目前尚未有统一认识.如何准确的进行性能评估与桥梁养护是管理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依托某同类桥梁的性能评估与加固工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现场病害程度的关联系分析,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后评价,供同类桥形参考.
    • 童浩
    • 摘要: 变截面连续箱梁因其桥形相对简单,跨越能力大,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引用。但因其结构特点与施工工艺,桥梁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腹板斜向裂缝,该类病害目前尚未有统一认识。如何准确的进行性能评估与桥梁养护是管理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依托某同类桥梁的性能评估与加固工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现场病害程度的关联系分析,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后评价,供同类桥形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