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篇,主要集中在体育、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664288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健与美、当代体育科技、福建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9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届学术年会、2004北京国际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等;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文献由532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冠生、胡小琪、乔莉等。

体脂百分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4288 占比:99.97%

总计:664504篇

体脂百分比—发文趋势图

体脂百分比

-研究学者

  • 马冠生
  • 胡小琪
  • 乔莉
  • 周瑾
  • 张倩
  • 张林
  • 张胜林
  • 张辉
  • 李健
  • 李小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亚军; 冯少敏; 霍琰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孕中期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2021年4—7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24~28周孕妇419例,收集两组OGTT结果,其中GDM患者109例作为病例组,血糖正常者31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两组孕妇进行体成分测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体脂百分比、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肌肉百分比、去脂体重百分比、蛋白质百分比、肌肉重/体脂重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经Logistic分析可知,体脂百分比以及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比值是GDM的危险因素,去脂体重百分比、肌肉百分比、蛋白质百分比、肌肉/体脂比值是GDM的保护因素。结论:孕中期体脂百分比过高、体脂与肌肉比值失衡可能参与了GDM发生。
    • 郝霖霖; 赵喜迎
    • 摘要: 建立混合数据输入的卷积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利用图像和BMI数据预测体脂率,构建混合数据输入的CNN回归模型,测试模型的精确度。解决以往体脂率预测模型无法同时适用于健身群体和非健身群体的问题。结果显示:构建的混合数据输入的CNN回归模型预测精确度达到94.62%,绝对误差为1.57%,要优于单纯用BMI作为自变量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或ANN回归模型。可见,建立的混合数据输入的CNN回归模型,预测体脂率的精确度较高,能同时适用于大学男生健身群体和非健身群体,具有较高的便捷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 郭亮
    • 摘要: 肥胖和牙周炎是美国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这两种慢性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凯斯西储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口腔颌面医学与诊断科学教授安德烈斯·平托发现,相同人群在不同时期的体重指数、腰围和体脂百分比上升,患牙周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 高晓刚(文/摄)
    • 摘要: 为全力备战冲刺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宁夏体育运动训练管理中心近期组织开展了第3次运动员体能测试。测试内容有体脂百分比、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垂直纵跳、卧推最大力量、深蹲最大力量和3000米长跑等7个项目,共计152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体能测试。
    • 李雍; 秦勇; 刘伟; 周雅琳; 李睿珺; 于兰兰; 陈宇涵; 黄倩; 许雅君
    • 摘要: 目的 探索孕中期妇女体成分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妊娠24~28周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以明确是否存在GDM,并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孕妇体成分.最终获得124例诊断GDM的孕妇作为病例组,130例血糖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孕中期GDM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体脂肪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外水分百分比及无机盐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体脂百分比为孕中期GDM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95%CI=1.1~1.2),其余体成分指标均为GDM发生的保护因素,分别为去脂体重百分比(OR=0.9,95%CI=0.8~0.9)、肌肉量百分比(OR=0.9,95%CI=0.8~0.9)、无机盐百分比(OR=0.2,95%CI=0.1~0.4)、蛋白质百分比(OR=0.5,95%CI=0.4~0.7)、细胞外水分百分比(OR=0.7,95%CI=0.6~0.8)、细胞内水分百分比(OR=0.8,95%CI=0.7~0.9).结论 体脂百分比过高是孕中期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体成分作为GDM干预指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孕期应合理控制体重预防GDM发生.
    • 纽晓丹; 庞耀辉; 杜维平; 马强; 池爱平
    • 摘要: 本文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95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成分和无氧能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与体脂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氧功率最小值和最大值呈显著正相关;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与无氧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呈显著正相关;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与各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 胡颖; 高雪峰; 娄婧婧; 陈晓; 陈可书
    • 摘要: 目的:调查广州市居民不同年龄段的体脂指数情况,分析腹型肥胖与体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995名20~69岁广州市居民作为受试对象,测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计算体质量指数,并用生物电阻抗法检测体脂百分比及内脏脂肪指数.结果:腹型肥胖与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呈高度正相关,腹型肥胖与体质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内脏脂肪指数作为腹型肥胖的诊断指标更为精准.
    • 王贝; 王晨; 侯彬; 任雪; 王永梅; 叶晶龙; 王道; 钱风雷
    • 摘要: 目的:探讨空气置换法和电阻抗法估测中国运动员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体脂含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分别使用BOD POD和Inbody720(BIA)身体成分分析仪,并以双能射线骨密度仪(DXA)为对照,测量上海地区111名运动员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身体成分.对低BMI组(BMI<18.5)、正常BMI组(18.5≤BMI≤24.99)和高BMI组(BMI≥25)测得的体脂百分比(%BF)进行统计比较.另选8名非运动员受试者参与仪器的重复性检验实验.结果:重复测试结果显示,3种仪器均可可靠估测%BF.运动员使用BOD POD/BIA测得的%BF在3组间均与DXA显著相关.在所有组间,BOD POD所测得%BF显著低于DXA(P<0.001).BIA与DXA所测得%BF在低BMI组和正常BMI组无显著差异.在高BMI组,BIA所测得%BF均显著低于DXA(P<0.001).Bland-Altman差值法分析图结果显示,在所有不同BMI组,BOD POD均倾向于低估受试者的%BF;而BIA倾向于低估高BMI人群的%BF.结论:1.BOD POD测量%BF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DXA相比,BOD POD显著低估了体脂.2.BIA测量%BF重复一致性较高.与DXA相比,BIA可有效检测低BMI和正常BMI运动员的%BF,但会低估高BMI人群的%BF.BOD POD和BIA仪器内设的%BF推算方程应针对中国运动员受试者的样本进行相应调整.
    • 何志翔; 蔡小燕; 林小军; 李伟念
    •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治疗的230例RA患者以及110例正常体检人员,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骼肌肉量,四肢骨骼肌总量,体脂百分比(PBF),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体质指数(BMI);根据SMI水平将RA患者分为有、无肌少症组,比较两间组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RA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①RA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9.1%vs 18.2%,χ2=29.927,P<0.001).RA组患者消瘦百分比高于对照组(20.9%vs 8%,χ2=5.375,P=0.020),R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BMI分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7,P=0.043).②RA组BMI、骨骼肌量及四肢骨骼肌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A消瘦组肌少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χ2=10.716,P<0.001)、超重组(χ2=28.073,P<0.001)和肥胖组(χ2=11.601,P<0.001);RA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间肌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22,P<0.001).PBF分组肌少症发生率正常组高于超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9,P=0.016).④RA肌少症组BMI消瘦百分比高于无肌少症组(22.1%vs 3.4%,χ2=40.593,P<0.001),BMI正常百分比高于无肌少症组(60.1%vs 51.3%,χ2=1.843,P=0.175);BMI超重百分比低于无肌少症组(15.0%vs 39.3%,χ2=33.895,P<0.001),BMI肥胖百分比低于无肌少症组(2.6%vs 6.0%,χ2=1.531,P=0.216).两组间PBF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9,P=0.106).⑤RA消瘦组患者肌少症的发生风险高于正常组(OR=7.197,95%CI:3.103~23.614,P<0.001),超重RA患者肌少症的发生风险低于正常组(OR=0.095,95%CI:0.036~0.268,P=0.026),年龄为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OR=1.096,95%CI:1.015~1.390,P<0.001).结论 肌少症在老年RA患者中发病率高,与体质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 王鹏
    • 摘要: 文章利用抽样测量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合肥市不同人群的体重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BF%)之间的关系和内在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