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G-四链体

G-四链体

G-四链体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药学、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37650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生理科学进展、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北京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论坛、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G-四链体的相关文献由800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亚林、黄志纾、谭嘉恒等。

G-四链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7650 占比:99.98%

总计:737797篇

G-四链体—发文趋势图

G-四链体

-研究学者

  • 唐亚林
  • 黄志纾
  • 谭嘉恒
  • 孙红霞
  • 陈硕斌
  • 卢宇靖
  • 李骞
  • 胡命豪
  • 向俊锋
  • 傅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蔚; 李运超; 范楼珍; 李晓宏
    • 摘要: 富G碱基的DNA序列在离子诱导下可形成G-四链体(G4),基于这一构型转化设计了大量的传感检测平台。其中的荧光检测平台是基于G4与荧光小分子的相互作用。但是,G4与荧光小分子的有效结合依赖于G4构型和体系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和离子浓度,尤其是高Na^(+)浓度(140 mmol·L^(-1))。那么如何实现G4与荧光小分子普适性地有效结合,并不依赖于体系中的Na^(+)和Na^(+)浓度,是一个难题。在本研究中,以最简单的富G DNA序列凝血酶适体链TBA(thrombin binding aptamer)为例,在3’端和5’端分别增加10个碱基(TBA-10 bp),K^(+)诱导TBA-10 bp形成K^(+)稳定TBA(K^(+)-TBA,G4)并衔接含有10个互补碱基对的双链DNA(K^(+)-TBA-10 bp)。相较于K^(+)-TBA,硫磺素T与K^(+)-TBA-10 bp结合后的荧光强度增加了100倍,相互作用强度增加了1000倍,而且与体系中的Na^(+)(5–140 mmol·L^(-1))无关。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发现硫磺素T特异性的嵌合于K^(+)-TBA和双链DNA衔接处的空腔内。有趣的是,这一结合模式不受G4构型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研究G4与荧光小分子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拓展G4在生物功能和生化检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兰欣悦; 刘宁宁; 朱龙佼; 陈旭; 褚华硕; 李相阳; 段诺; 许文涛
    • 摘要: 四环素(tetracycline,TC)作为广普性抗生素,在畜产养殖业中常因使用不当或滥用致使奶乳制品中出现抗生素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检测方法如色谱,酶联免疫分析等,对仪器依赖性较强,且检测体系复杂、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因此,本研究设计了四环素双价适配体非酶标记传感器,以硫黄素T(ThT)荧光信号变化的形式响应检测结果,在10 nmol/L-1μmol/L的四环素浓度范围内的对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达0.99以上,检测限低至96 pmol/L,同时,还实现了在20 min内对牛奶样本中四环素的快速检测,且特异性良好。
    • 刘健慧; 张先舟; 张蕴哲; 李兰茹; 王红静; 高洁; 耿凤珍; 檀建新
    • 摘要: 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与滚环扩增技术(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联用,并把G-四链体互补序列嵌入到RCA扩增所需的哑铃环状模板上,通过PCR和RCA的双重扩增及特异性结合G-四链体的硫黄素T荧光信号增强的作用,达到基于G-四链体的PCR-RCA技术检测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目的。在优化的检测体系下,确定了沙门氏菌基因组DNA浓度对数与486 nm波长处的荧光信号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101x+2.8723(R^(2)=0.9925),线性范围为17 fg/μL~1.7 ng/μL。根据实验的特异性分析,表明此方法适用于沙门氏菌属的检测,对人工污染沙门氏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限为4.28 CFU/mL。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为实现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 郑滔; 谢晓玲; 邓南翔; 车通; 舒兵
    • 摘要: 以4-氟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安息香缩合反应、氧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以及Debus-Radziszewski咪唑合成反应等步骤,合成得到了多芳基咪唑CPD.^(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其结构.紫外光谱实验和荧光光谱实验研究表明CPD对部分G-四链体具有一定的荧光识别作用,特别是可以识别c-myc G-四链体.单链DNA、双链DNA均不能使CPD的荧光产生增强,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PD能堆积在G-四分体上,两条胺基侧链深入到G-四链体的负电性沟槽中,发生静电吸引作用,导致原有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因而发射出荧光.
    • 张秀凤; 刘璐; 石磊; 赵树华; 赵晗; 丁春光; 于丽佳
    • 摘要: 铅作为一种重金属离子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Pb^(2+)污染,因而Pb^(2+)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菁染料聚集体具有可控性,聚集体之间转化伴随着明显光谱信号变化。本研究合成一种方酸菁染料(F-Cl),其二聚体和单体可相互转化。以Pb^(2+)敏感的富G碱基序列(T30695)为模板,当Pb^(2+)存在时,富G序列形成G-四链体,诱导F-Cl由二聚体转化成单体,使得紫外吸收信号改变,实现Pb^(2+)的检测。该检测手段简单,仅需紫外光谱表征。同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线性区间为1~20μmol/L,检测限为0.90μmol/L,响应时间快速。
    • 黄伟华; 胡筱; 廖世琪; 赵一炜; 许惠凤; 朱希
    • 摘要: 本研究利用Pb^(2+)与硫黄素T(ThT)对功能核酸G-四链体(G4)中心位点的竞争关系,构建了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Pb^(2+)的简单灵敏检测。ThT可以特异性结合G4,且在结合后显示出明显的荧光信号。Pb^(2+)能与G4形成更稳定的结构,故而当溶液中存在Pb^(2+)时,ThT会从G4-ThT体系中被竞争释放出来,失去受G4束缚状态下的刚性结构,从而降低了其荧光强度。在最优条件下,该体系荧光信号与Pb^(2+)浓度在5~1000 n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 nmol/L,同时实现对中药材独活中Pb^(2+)含量的加标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快速以及高选择性超灵敏的特点,在Pb^(2+)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 张玲玲; 戴阳雪; 奚绪光
    • 摘要: 利用AlphaFold2人工智能程序在原子水平预测并验证嗜热菌Themus oshimai Pif1(ToPif1)解旋酶参与特殊核酸二级结构G四链体(G4)解旋的关键活性位点。采用变温圆二色光谱测试及解旋实验确定ToPif1解旋酶的嗜热特性;利用AlphaFold2程序预测ToPif1与G4 DNA的互作氨基酸位点,并应用分子生物学工具将预测互作位点分别突变为丙氨酸;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ToPif1的单点突变体蛋白,突变体蛋白经ATP水解实验验证后发现其基本活性不受损;通过荧光各向异性实验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偶联快速停留技术对比ToPif1野生型和突变体对不同构型G4 DNA的结合活性及解旋活性差异,确认影响ToPif1结合和解旋G4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表明:ToPif1解旋酶在高温下仍可保持蛋白构象及解旋活力;预测结果显示ToPif1上存在8个与G4互作的潜在位点,且这些位点的单点突变均不会破坏ToPif1的ATP水解活力;在ToPif1结合G4 CEB和G4 Tel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氨基酸位点是R355,而显著影响ToPif1解旋G4活力的位点是R135和R355。研究结果明确了具有嗜热特性的ToPif1发挥结合、解旋G4 DNA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理解嗜热菌Pif1解旋酶识别与解旋G4 DNA的机理提供了参考。
    • 刘健慧; 孙炜; 封龙宽; 田益玲; 檀建新
    • 摘要: G-四链体(G-quadruplex)是多聚鸟嘌呤(G)重复序列通过Hoogsteen氢键配对形成的由四链构成的非典型二级结构,可与氯化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脱氧核酶,可使其底物显色,或改变某些染料的荧光强度,起到生物传感器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功能性核酸,以其稳定、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综述了G-四链体的脱氧核酶特征、G-四链体的改造和修饰、G-四链体结构的诱导形成、其与核酸分析技术联用构建的多种检测方法及在检测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 吴昊; 吴军; 王洪勇; 刘娅灵; 韩国庆; 李文超; 施青云; 邹霈
    • 摘要: 该文基于酶辅助靶标循环信号放大策略构建了用于黄曲霉毒素B1(AFB1)高灵敏检测的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以G-四链体/氯化血红素DNA酶为信号分子设计了免标记的适体探针H1-S1和发夹探针H2.适体探针结合目标AFB1,在核酸外切酶I辅助下,触发靶标循环反应产生发夹H1.发夹H1与H2杂交,释放出完整的G-四链体序列,并进一步与氯化血红素结合形成G-四链体/氯化血红素DNA酶.DNA酶通过催化氧化鲁米诺-H2O2化学发光体系产生化学发光信号,实现AFB1的放大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AFB1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001~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5 5,检出限为0.93 pg/mL,回收率为93.7%~107%.该适体传感器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陈杰林; 程明攀; 王佳伟; 仇得辉; David Monchaud; Jean-Louis Mergny; 鞠熀先; 周俊
    • 摘要: DNA酶中的G-四链体-血红素(G4-hemin)DNA酶结构具有较高的设计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格外受研究者关注.G-平面作为辅酶因子hemin的结合位点,不仅提供大π平面与hemin结合,而且其平面上的G碱基还可以充当近端配位基团与hemin进行配位.因此,研究G-平面完整性在G4-DNA酶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系列含有空位的G4(G-vacancy,GV)及G-三链体,通过"鸟嘌呤类似物插入"策略实现G-平面完整性以及DNA酶催化活性的恢复.结果表明,末端G-平面完整性是G4-DNA酶具有催化活性的必要条件,且其能够充当近端配位基团与末端碱基协同激活G4-DNA酶.考虑到hemin会选择性地结合于G4的3'-端平面,本文以含有3'-端空位的G4以及G-三链体为模型进行DNA酶的构建.结果表明,相较于末端完整的G4-hemin DNA酶,末端不完整的G4结构所形成的DNA酶催化活性很低.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平面完整性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鸟嘌呤衍生物插入"策略,即将鸟嘌呤衍生物(无环鸟苷和鸟苷)插入G-空位以恢复G-平面的完整性.通过圆二色光谱和紫外熔解实验,发现末端平面完整性的缺失会使圆二色特征峰信号和G4结构热稳定性下降,而鸟嘌呤碱基类似物的加入则可以使特征峰信号以及热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表明鸟嘌呤碱基类似物的加入确实使G-平面完整性得到恢复.与此同时,随着鸟嘌呤碱基类似物浓度的增加,G4-hemin DNA酶活性逐渐增强,最终恢复至与完整G4一样的活性.在以G-三链体为模型的实验中,本文通过另一条富G序列与G-三链体进行结合,形成复合的(3+1)型G4结构,最终实现了DNA酶活性的恢复.同时,在3'-G-平面末端增加了激活碱基(dA或dTC),结果表明,即使G-平面不完整,末端碱基依旧能够激活DNA酶,但酶活性整体弱于完整G4时的活性.同样,"鸟嘌呤衍生物插入"策略可以使酶活性得到恢复.本文系列实验充分说明了末端碱基可与G-平面形成协同作用,与hemin的铁中心共同形成六配位关系,加速催化中间体生成,进而增强催化活性.有趣的是,通过设计Holliday junction结构研究发现,"鸟嘌呤衍生物插入"策略仅适用于平行G4结构.G-空位的存在不仅降低了G4结构的稳定性,而且降低了其与hemin间的亲和力,二者均是造成G4-DNA酶催化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总之,本文证明了3'-端G-平面的完整性是G4-DNA酶实现其催化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对理解末端G-平面在G4-DNA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