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偶极矩

偶极矩

偶极矩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9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大学教学、逻辑学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09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年会(CTATEE'09)、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等;偶极矩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良学、王成瑞、万明杰等。

偶极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86.4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4.37%

专利文献>

论文:19 占比:9.22%

总计:206篇

偶极矩—发文趋势图

偶极矩

-研究学者

  • 李良学
  • 王成瑞
  • 万明杰
  • 严裕炫
  • 崔允曦
  • 方志刚
  • 朱正和
  • I·C·哈拉莱
  • T·J·富勒
  • Z·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智瑶; 方志刚; 秦渝; 吴庭慧
    • 摘要: 为了探究团簇Co_(3)MoS内部结构稳定的相关状况和极性强弱,以拓扑学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在B3LYP/Lanl2dz较高量化水平下,运用Gaussian09软件包对团簇Co_(3)MoS的态密度图、极化率和偶极矩进行运算分析.结果表明:p-p、p-d和p-p-d这3种轨道杂交方式是团簇Co_(3)MoS各构型内部主要的轨道重组形式,其对各构型的稳定情况影响较大;构型2(4)在外加电场条件下最容易被极化,其结构稳定情况优于其他构型,且该构型抵抗外界影响、保持自身形态的能力较强.此外,团簇Co_(3)MoS各稳定构型皆为极性分子,其中构型3(4)的偶极矩最大,极性最强.
    • 王卓; 李妍欣; 李银博; 易志辉
    • 摘要: 采用固相法、水热法和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块状、花状和纤维状的BiFeO_(3)粉体.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三种填料的BiFeO_(3)/PVDF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观察到PVDF的三种晶相(α、β、γ).由氮气吸附/脱附实验证明,不同形貌BiFeO_(3)粉体的比表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纤维状BiFeO_(3)粉体的比表面积最大.BiFeO_(3)粉体形貌也影响了复合材料的磁介电性能,通过磁介电测试进行研究.对于三种0.5 vol%BiFeO_(3)/PVDF复合材料,纤维状BiFeO_(3)/PVDF复合材料在10^(4)Hz时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21)和较低的介电损耗(~0.12).在相同电场下,纤维状BiFeO_(3)/PVDF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偶极距较大,使其具有较高的极化率和储能密度.
    • 方志刚; 王智瑶; 郑新喜; 秦渝; 毛智龙; 曾鑫渔; 朱依文; 王倩
    • 摘要: 为探究团簇Co_(3)NiB_(2)内部结构的相关状况及极性强弱,基于拓扑学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团簇12种优化构型的极化率、偶极矩及态密度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团簇形变程度的排序分析可得,极化率张量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分析团簇对外场响应程度的排序可以发现,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对团簇的几何结构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依赖性不及极化率张量;从偶极矩角度分析发现,团簇所有优化构型均为极性分子,其中构型4^((4))的分子极性最强,构型4^((2))的分子极性最弱;对态密度进行分析发现,团簇的成键主要存在p-p、d-d-p、d-p-p-p、s-s-p-p-p和d-d-p-p-p 5种杂化方式,其中,p-p、d-d-p杂化作用较强,d-p-p-p、s-s-p-p-p、d-d-p-p-p杂化作用较弱。此外,团簇所有优化构型的A、B、D、E峰处的杂化情况完全一致,仅有C峰的杂化情况因构型重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说明C峰处的杂化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团簇多重度的影响。
    • 许文华; 岳可芬; 马洁; 张萍
    • 摘要: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是大学物理化学的一个经典实验。尽管实验操作简单,但是数据处理相对复杂。表示实验原理的公式基本都采用电磁学中的高斯单位制(Gaussian units),这对于几乎只学习了国际单位制(SI)的化学背景学生的理解额外增加了难度。本文介绍及比较了两个单位制下的实验原理的公式,并自然得出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偶极矩的最终公式系数及其中各物理量的量纲。
    • 宋静丽; 方志刚; 毛智龙; 井润田; 曾鑫渔; 刘立娥
    • 摘要: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def2-tzvp水平下,对团簇NiPS_(3)的初始构型进行优化计算,获得9种优化构型。从红外光谱、偶极矩、拉曼光谱和极化率这4个方面对团簇NiPS_(3)的光谱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团簇NiPS_(3)的所有优化构型均为C1对称,二重平面非对称构型1^(((2)))最为稳定;二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5^(((2)))和四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3^(((4)))的红外活性和拉曼活性均相近;二重立体三角双锥构型2^(((2)))、四重立体三角双锥构型1^(((4)))的红外特征振动最高峰以及二重平面非对称构型4^(((2)))、四重立体戴帽三角锥构型3^(((4)))的拉曼特征振动最高峰均发生了红移现象;团簇NiPS_(3)的红外活性受其几何形态的影响,拉曼活性受其极化率张量大小的影响。
    • 卓启明; 詹绍琦; 段乐乐; 刘畅; 吴秀娟; Mårten S.G.Ahlquist; 李福胜; 孙立成
    • 摘要: 水氧化反应可以提供四个电子和四个质子,反应产物是可以资源化的氧气,因而,水氧化反应是大规模能源转化和存储技术理想的阳极反应.但是,由于水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热力学能垒,涉及四个电子和四个质子的转移过程以及氧-氧键(O–O)的形成,是一个耗能高且动力学缓慢的复杂反应.因此,开发高效的水氧化催化剂来加速水氧化反应速率,对于能源转化和存储相关技术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水氧化催化剂的合理设计和在催化反应中提高反应活性的方法了解甚少,在温和条件下促进O–O键的有效形成仍然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迄今为止,关于水氧化分子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配位结构(第一配位环境)和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上,水氧化分子催化剂的第二配位环境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将催化剂引入到电极表面时,其催化环境和均相反应时完全不同.因此,水氧化催化剂在电极表面的催化反应动力学、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以及其O–O键形成机理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以4-乙烯基吡啶为轴向配体的[Ru(bda)](络合物1,bda=2,2'-联吡啶-6,6'-二羧酸)水氧化分子催化剂,通过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将络合物1固载在玻璃碳电极表面,用于研究第二配位环境对电极表面水氧化分子催化剂催化机理的影响.通过直接聚合络合物1在玻璃碳表面得到电极材料poly-1@GC;将4-三氟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作为限制单元分别与络合物1共聚,得到电极材料poly-1+P3F@GC和poly-1+PSt@GC.通过一系列电极表面动力学方法和DFT计算分别求出催化剂在三种电极材料中的反应级数ρcata、催化剂的溶液质子-原子转移性质、催化剂的水氧化氘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sH/D,以及[Ru(bda)]催化剂在不同材料中的偶极矩的变化.通过对比催化剂在不同电极材料中的催化行为和相关关键参数发现,电极表面催化剂的第二层配位环境对其水氧化反应过程中的O–O键形成机制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Ru(bda)]在直接聚合的电极材料poly-1@GC中,通过自由基耦合机理(I2M)形成O–O键.而当[Ru(bda)]与4-三氟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共聚时,由于[Ru(bda)]催化剂被分散,不利于自由基耦合机理的发生,[Ru(bda)]在电极材料poly-1+P3F@GC和poly-1+PSt@GC中主要通过水分子亲核进攻机理进行(WNA)催化水氧化.同时,具有强偶极矩的4-三氟甲基苯基能够稳定[Ru(bda)]在催化过程的中间体,可以使引发O–O键生成的关键物种RuV=O的氧化电位发生明显的负向移动,使得[Ru(bda)]在poly-1+P3F@GC可以更容易触发水氧化反应,进而加快了[Ru(bda)]采用水分子亲核进攻机理时的催化反应速率.
    • 商木元
    • 摘要: 介质能使电容增加的现象一直是用介质极化解释的,或称极化说。物探激电的一次二次电压现象说明了岩石具有电容,因而有介质电容理论,或称电容说。本文对比了两者共同点和差别,这对介质电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电容说的复电容公式和Debye、Schweidler的介电常数公式在数学上一致,电容说充放电公式和Schweidler的弛豫函数数学上一致。但电容说的推导没有假设条件,而极化说推导有假设条件。极化说推导的假设条件在数学上实际上是电容说(公认的)电容充放电电压变化;电容说的充放电电流方向和事实一致,而极化说理论上的放电电流方向和事实相反;极化说在介质电容电桥法测定计算时存在介质电容和电阻并联假定条件,电容说则可利用改进的电桥电路验证介质电容不随频率改变;电容说解释了无极板状况下介质的一次二次电压现象,极化说没有解释这一现象。
    • 毛永生
    • 摘要: 近年来,许多新型化工工艺及技术不断涌现,给化工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中就包括超滤技术。超滤技术凭借其高效的分离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微小液滴与油雾分离工作的效率。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超滤技术的分离率可以达到99%以上,因此己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化工生产中。超滤技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过滤材料。在选择介质极性时,应该选择偶极矩等于分子正电中心或负电中心上的电量乘以两个中心之间距离所得积的材料。一般来说,为了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增大孔隙率和扩大过滤面积等方式来达到增大容尘量的目的。
    • 南楠; 朱一民; 韩跃新; 刘杰; 张洋洋
    • 摘要: 为探究十二烷基磷酸酯分子结构对氟磷灰石浮选性能的影响,采用量子化学模拟手段,研究了十二烷基磷酸酯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在氟磷灰石晶体表面的作用机理.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的CASTEP模块,首先对分子态和离子态十二烷基磷酸酯的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十二烷基磷酸酯分子及其阴离子的净电荷、Mul-liken电荷布居、偶极距及最高占据轨道(HOMO)组成和能量.结果表明,相对于十二烷基磷酸酯分子,十二烷基磷酸酯阴离子有更强的供电子能力、范德华作用能力和反应活性.对十二烷基磷酸酯阴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十二烷基磷酸酯与氟磷灰石之间的作用模型和吸附能,十二烷基磷酸酯阴离子与氟磷灰石表面之间的吸附能为负值,二者之间能够自发发生吸附作用,并形成化学键.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即十二烷基磷酸酯可以作为氟磷灰石的浮选捕收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