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阳极

光阳极

光阳极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21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3623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等;光阳极的相关文献由232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影、王晓晴、金祖权等。

光阳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3623 占比:99.21%

总计:23810篇

光阳极—发文趋势图

光阳极

-研究学者

  • 张小影
  • 王晓晴
  • 金祖权
  • 王秀通
  • 刘岩
  • 唐恒
  • 杨松旺
  • 王宁
  • 程海洋
  • 闫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艳明; 刘玲玲
    • 摘要: 本文采用HF对Ti_(3)AlC_(2)进行刻蚀成功地将Al层进行剥离,制备出Ti_(3)C_(2),再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出Ti_(3)C_(2)/P25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等表征技术对样品的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对光催化甲醛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氙灯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测试出Ti_(3)C_(2)/P25光阳极甲醛燃料电池的短路电流值可达1.61 mA/cm^(2),开路电压为1.18 V。结果表明在500°C的煅烧条件下制备的Ti_(3)C_(2)/P25更有利于甲醛氧化过程的进行,其性能明显优于在400°C和600°C的条件下制备的Ti_(3)C_(2)/P25。本研究为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提高了燃料电池的效率。
    • Karen Cristina Bedin; Beatriz Mouriño; Ingrid Rodríguez-Gutiérrez; João Batista Souza Junior; Gabriel Trindade dos Santos; Jefferson Bettini; Carlos Alberto Rodrigues Costa; Lionel Vayssieres; Flavio Leandro Souza
    • 摘要: 本文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规模化溶液化学策略,在基底(如商用氟掺杂氧化锡透明导电涂层玻璃(FTO))和光活性薄膜(如赤铁矿)之间形成丰富的背接触界面,并用于低成本水氧化反应.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扫描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元素成像(电子能量损失谱和能量色散谱)和光电化学研究表明,可通过前驱体溶液的化学成分工程来有效降低机械应力、晶格失配、电子势垒和FTO与赤铁矿在背面接触界面之间的空隙以及FTO与电解液之间的短路和有害反应,进而提升这些低成本光阳极对水氧化反应以及PEC水分解清洁、可持续地生产氢气的整体效率.本研究对通过最小化在介孔电极的背接触界面和晶粒边界上的电子-空穴复合,进而提高电荷收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低成本PEC水裂解装置的整体效率和规模化的能力.
    • 曲汝丹; 时方晓; 宋泓霖; 李思仪; 王建阳
    • 摘要: 通过磁控溅射沉积系统在控制不同Ar流量的条件下,在FTO(氟掺SnO_(2))导电玻璃基底沉积一层致密的ZnO基底,通过旋涂法在致密层ZnO薄膜的基底上制备出多孔ZnO NPS薄膜,随后组装成电池进行测试。采用XRD、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制备的致密层薄膜进行膜层质量分析,采用太阳光模拟器和数字原表对所制备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换效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固定溅射参数为125 W、4.1~4.0 Pa、60 min的条件下、Ar流量为10 sccm时制备的电池具有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20%。
    • 曹红路; 赵明; 李军; 董国华; 陈俊磊; 张树军
    • 摘要: 以氯化血红素为原料进行化学修饰,与锰配位合成锰卟啉光敏剂(MnTCPP)。采用浸泡吸附法制备了锰卟啉-二氧化钛光阳极(MnTCPP/TiO_(2)),并利用核磁、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和EDS等对合成的材料与器件进行了测试表征,成功制备了MnTCPP/TiO_(2)光阳极。在氙灯模拟可见光照条件下,MnTCPP/TiO_(2)光阳极产生的光电流密度是未被敏化的TiO_(2)光阳极的3倍,远高于传统的TiO_(2)光阳极的光电流密度。用线性伏安、电化学阻抗方法对MnTCPP/TiO_(2)光阳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验证,所得结果一致证明,MnTCPP-TiO_(2)复合材料将是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制氢光阳极
    • 周美洲; 骆海萍; 曾翠平; 刘广立; 张仁铎
    • 摘要: 以TiO_(2)光阳极结合自养型生物阴极,构建双室微生物光电合成(MPES)系统,以光能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探究MPES还原CO_(2)合成乙酸的性能及其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光阳极取代纯电化学阳极显著降低了MPES生物阴极对外电压的需求.MPES能持续稳定运行,平均产乙酸速率为(1.18±0.11)mmol/(L·d),法拉第效率为45.75%±3.97%.光阳极驱动阴极产生氢气,推测阴极微生物倾向于利用氢转移的方式来进行电子传递.外加电压通过影响光阳极的给电子能力从而对MPES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外电压从0.4V升高至0.6V时,MPES的电流,乙酸产量和法拉第效率都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主要受限于阳极.当外电压高于0.6V,系统电流,乙酸产量的增速减缓,法拉第效率在外加电压0.8V时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表明生物阴极的得电子能力已经达到饱和,此时MPES的性能主要受限于阴极.作为电子传递中间体,H_(2)的不完全利用是法拉第效率没有随着外电压的增加进一步提升的原因.
    • 宋泓霖; 李思仪; 曲汝丹; 王健阳
    • 摘要: 运用原位刻蚀法制备MXene,将得到的MXene与商用TiO_(2)(P25)复合成不同的浓度的浆料。使用匀胶机将浆料旋涂于FTO导电玻璃上,研究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对烧结后的薄膜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分析,浸泡染料后脱附染料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染料吸附率。研究薄膜在光学性能上的影响,以及微观上对染料分子的吸附效果。组装成太阳能电池,对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浆料最优的烧结工艺是在450°C烧结1 h,随着MXene占比增大,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增加,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为2.25%。
    • 李春晓; 李俊松; 何京生; 刘琪
    • 摘要: 以钛酸四正丁酯(TBT)为钛源,以葡萄糖(C_(6)H_(6)O_(6))为碳源,采用二次水热法和热处理在FTO导电玻璃上原位生长了表面包覆超薄碳层的TiO_(2)@C核壳纳米棒薄膜光阳极。利用XRD、SEM、TEM、XPS、FT-IR、UV-vis、Raman、PL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和测试,最后采用电化学三电极法对样品进行光电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制备了TiO_(2)纳米棒薄膜,单根纳米棒尺寸为100~200 nm,复合样品表面均匀生长了一层C,形成了TiO_(2)@C核壳纳米棒阵列结构,与纯的TiO_(2)相比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其中,最优C 6H 6O 6浓度为4 mmol/L,该浓度下制备的TiO_(2)@C在1.23 V vs.RHE时的光电流密度为1.65 mA/cm^(2),是纯TiO_(2)光电流密度大小的1.39倍。TiO_(2)@C核壳纳米棒薄膜光阳极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是由于C层修饰了TiO_(2)的表界面,而C自身良好的导电性也促进了电子-空穴的分离和转移,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从而使其光电转化性能明显提升。
    • 吴小峰; 陈德顺; 马伟; 黄科科
    • 摘要: 构建异质结是改善半导体光响应和载流子传输的有效途径之一。采取电喷雾沉积法,在掺氟的二氧化锡玻璃(FTO)上先后制备了WO_(3)和Fe_(2)TiO_(5)纳米结构薄膜,并研究了其作为光阳极的光电催化性能。薄膜表面复杂的微纳米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对光的捕获能力和化学反应比表面积;二者在界面处形成的异质结有效地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加速了电荷的转移,提升了光电催化水裂解性能。在1.23 V和1.6 V(vs. RHE)处,其光电流密度相比纯Fe_(2)TiO_(5)电极分别提升了1.4和4.6倍。
    • 李健豪; 宋含; 张争艳; 潘振晓; 钟新华
    • 摘要: 通过光阳极协同包覆的策略抑制Zn⁃Cu⁃In⁃Se(ZCI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中光阳极/电解液界面上的电荷复合过程,提高电荷收集效率和电池光伏性能。采用溶液法在ZCISe量子点敏化的光阳极表面依次沉积包覆ZnS和SiO_(2)双钝化层,实现较单一ZnS包覆层更有效的界面电荷复合抑制作用,从而提高QDSC的性能。在包覆ZnS/SiO_(2)双钝化层后,所组装的ZCISe QDSC光电转换效率由传统单一ZnS包覆的12.17%提高到13.23%,这归因于双钝化层对光阳极/电解液界面电荷复合过程的有效抑制,电荷收集效率得到相应提升。
    • 周志明; 陈金金; 王擎龙; 蒋兴星; 申燕
    • 摘要: 太阳能驱动的光电化学(PEC)水分解可以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作为解决环境排放和能源危机最具前景的途径之一,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PEC水分解系统由两个半反应组成:在光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和光阴极上的析氢反应(HER).PEC系统的太阳能转化效率主要由光阳极/电解质界面的OER过程所决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质子偶联的多步四电子转移过程.钒酸铋(BiVO_(4))是应用于PEC水分解的典型且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光阳极材料之一.然而,由于不良的表面电荷转移、电荷在光阳极/电解质结面处的表面复合以及缓慢的OER动力学等因素,导致BiVO_(4)的PEC性能受到严重限制.本文开发了一种新颖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低成本、高电导率和具有快速电荷转移能力的硫化钴装饰来提升BiVO_(4)光阳极的PEC活性,X射线多晶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S成功装饰于BiVO_(4)表面.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DRS)研究了BiVO_(4)和复合光阳极CoS/BiVO_(4)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与纯的BiVO_(4)相比,CoS/BiVO_(4)光阳极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吸收能力有所增强.将制备的BiVO_(4)和CoS/BiVO_(4)光阳极应用于PEC分解水实验中,结果表明,相对于1.23 V可逆氢电极,在光照下,CoS/BiVO_(4)光阳极的光电流密度显著提升,可高达3.2 m Acm^(-2),是纯BiVO_(4)的2.5倍以上.与纯BiVO_(4)相比,CoS/BiVO_(4)光阳极的起始氧化电位显示出负向偏移0.2 V,表明析氧过电势得到有效减小.入射光子转换效率(IPCE)测试结果表明,CoS/BiVO_(4)光阳极的入射光子转换效率在500 nm之前的可见光范围内得到明显提升,其中,CoS/BiVO_(4)的IPCE值在380 nm处达到最大.此外,由于CoS的装饰作用,CoS/BiVO_(4)光阳极的电荷注入效率和电荷分离效率均得到较大的提升,分别达到75.8%(相较于纯BiVO_(4)光阳极的36.7%)和79.8%(相较于纯BiVO_(4)光阳极的66.8%).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通过CoS的装饰,CoS/BiVO_(4)光阳极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得到有效降低,证明其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得到有效提升.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CoS的装饰显著提高了BiVO_(4)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进一步证明BiVO_(4)表面的CoS装饰在其PEC分解水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为通过表面修饰设计应用于PEC水分解的有效的光阳极提供了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