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38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319682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解剖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第四届安徽肿瘤内科大会暨第二届苏皖肿瘤内科治疗进展学术会议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相关文献由146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史飞涛、薄爱华等。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1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319682 占比:100.00%

总计:10320061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文趋势图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学者

  • 史飞涛
  • 薄爱华
  • 孔武明
  • 秦守杰
  • 谢芳
  • 任鹏涛
  • 宏小翠
  • 尹浩然
  • 张晓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国华; 李昕; 李雅蓉; 刘兆玉; 宋翔
    •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的8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MT5蛋白和Cdc42在标本中表达,结合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PRMT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81% (62/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5.00% (2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30,P<0.01);Cdc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95%(68/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9.76%(25/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35,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x2=6.149、5.497,P<0.05),Cdc4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分别为x2=6.421、5.132、4.271,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RMT5蛋白和Cdc42蛋白表达上调,PRMT5和Cdc42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病情和预后.
    • 徐永成; 杨海霞; 王桢玮; 胡克辉; 陈惠新; 陈曼; 张发仁
    • 摘要: 目的 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在胃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惠州临床医学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94例胃癌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蛋白以及eIF4E蛋白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ARID1A蛋白和eIF4E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32.98% (31/94)、对应癌旁组织ARID 1A蛋白表达率为80.85%(76/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925、P<0.01),ARID1A表达水平和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5.307、6.812、4.583,P<0.05).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79.79% (75/94)、对应癌旁组织eIF4E蛋白表达率为22.34%(2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71,P<0.01),eIF4E表达水平和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6.479、5.379,P<0.05).结论 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eIF4E有助于胃癌临床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
    • 周园; 郑建坤; 陈曼; 王桢玮; 梁海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7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phA2蛋白和XIAP蛋白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EphA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50%(45/7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6.67%(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1.623,P<0.01).XIAP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9%(55/7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2.50%(9/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513,P<0.01).EphA2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x2 = 6.301、5.217、4.307、4.267,P<0.05)XIAP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x2 = 5.256、5.840、4.659,P<0.05).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phA2蛋白和XIAP蛋白呈高表达,EphA2蛋白和XIAP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
    • 全祯豪; 黄昕; 林琳; 徐飞鹏; 黄哲; 许庆文; 陈日红
    •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HMGB1和LMTK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病理学确诊的99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MGB1和LMTK3表达,并应用x2检验评估HMGB1和LMTK3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为65.66%(65/99),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18.18% (18/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23,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为82.83%(82/99),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25.25%(25/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68,P<0.01).HMGB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4.175、4.831、5.376、6.054,P<0.05),LMTK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6.401、4.340,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和LMTK3呈高表达,两者检测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
    • 栾鹏博; 季新威; 刘颖; 姚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B7-H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胰腺癌组织和24例癌旁组织中XIAP和B7-H4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x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XIAP在胰腺癌组织表达率为81.95%(59/72)、癌旁组织XIAP表达率16.67% (4/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001,P<0.01),XIAP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5.426、5.615、5.091,P<0.05).B7-H4在胰腺癌组织表达率为90.28%(65/72)、癌旁组织B7-H4表达率37.50%(9/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83,P<0.01),B7-H4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 =6.190、4.610、4.273,P<0.05).结论 XIAP和B7-H4高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联合检测XIAP和B7-H4的表达有助于解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 张自刚; 刘铁柱; 张海洋; 李栎梁; 朱秀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的8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AEG-1和SIRT2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62.20%(5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85% (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003,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43.90% (36/8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71% (67/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84,P<0.01).AEG-1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x2 =5.394、5.586、5.5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T2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x2 =7.173、4.457、4.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蛋白表达上调、SIRT2蛋白表达下调,AEG-1和SIRT2有助于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
    • 王瑞卿; 张翰林; 冯立勇; 赵磊; 任配友; 沈洪彦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和临沂市肿瘤医院病理学确诊的97例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ACC1和KIF23表达,进行x2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13% (69/97),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8.56% (18/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05,P<0.01).KIF23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98%(64/97),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62% (20/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648,P<0.01).MACC1在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5.026、7.570、4.4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F2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x2=5.206、8.521、5.165、6.82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ACC1和KIF23的表达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
    • 于忠浩; 朱秀民; 刘洪涛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丝蛋白A(FLNa)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资料完整的7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率为46.05%(35/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PDCD4蛋白表达率83.33%(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10.243,P<0.01),PDCD4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精囊腺侵犯明显相关(x2=4.152、4.5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中FLNa蛋白表达率为35.53%(27/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FLNa蛋白表达率75.00%(1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483,P<0.01),FL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x2=7.218、5.289、6.2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表达下调,检测PDCD4和FLNa有助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
    • 张海洋; 张自刚; 李琳; 李栎梁; 朱秀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和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和8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NSD2蛋白和LMTK3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NSD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50%(58/8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9.23%(5/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95,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为32.50%(26/80),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61.54%(16/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17,P<0.01).NSD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x2=6.304、4.287、5.205,P<0.05).LMTK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x2=4.828、4.941,P<0.05).结论 NSD2高表达和LMTK3低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NSD2和LMTK3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侵袭转移能力.
    • 闫鹏; 刘鹏宇; 史良; 许凯; 孙晓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Polo样激酶1(PLK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资料完整的结10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MACC1蛋白和PLK1蛋白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评估MACC1和PLK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ACC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73.08% (76/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15.39% (16/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65,P<0.01);PLK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7.70% (60/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率24.04%(25/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371,P<0.01).MACC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明显相关(x2=4.697、6.307、6.899,P<0.05),PLK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x2=5.446、5.5076、6.307,P<0.05).结论 MACC1蛋白和PLK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上述两种指标,并与临床指标结合,将能更准确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