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六盘山

六盘山

六盘山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9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林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5236篇;相关期刊463种,包括丝绸之路、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植物学会2010野外藓苔植物学专题研讨会、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等;六盘山的相关文献由12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彦辉、于澎涛、熊伟等。

六盘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8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236 占比:99.48%

总计:186208篇

六盘山—发文趋势图

六盘山

-研究学者

  • 王彦辉
  • 于澎涛
  • 熊伟
  • 徐丽宏
  • 徐树雄
  • 余治家
  • 时忠杰
  • 胡永强
  • 杜阿朋
  • 袁彩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我管护的林子有3200多亩,每天要巡护一次,防火紧要期一天要巡护两三次。苦累,寂寞都没啥。在经历几次与盗伐、偷猎者的正面较量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护林员是大山的守护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护林员蒙旺平自从受聘担任生态护林员以后,感到很快乐很充实。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我每年穗定增收1万元,还能兼顾老人和孩子。空闲时,我种了500多株罗汉果、3亩多的辣椒,一年下来,又增加收入3万多元。
    • 林宗禾
    • 摘要: 如今的宁夏山川,每到了夏季,树木葱郁,满目铺景。无论从北部的贺兰山下,到南部的六盘山腹地,生态富民被赋予了三种含义:绿了山、美了城、富了民。近年来,我区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竭力守护好这片青山绿水。“以‘绿、美、富’为目标,做好生态与富民的践行者。”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根民说,近年来,公司通过创新生态技术产品,精准服务生态项目建设,拉通全产业链。
    • 赵世臻
    • 摘要: 秦安县属黄土高原六盘山余脉梁峁沟壑区,海拔1120-2020米,是甘肃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2.0°C,年日照时数为2144.1小时,年无霜期215天,年降水量440.2毫米。全县总土地面积1604.0733平万公里。粮食作物以冬小麦、玉米、洋芋三大作物为主,粮食总产量达19.5万吨。
    • 秦颢萍; 张军; 刘泽彬; 王彦辉; 郭建斌
    • 摘要: 为深入了解环境变化下树木生长和水分特征,2019年5—10月,利用带状树干径向变化测量仪连续监测了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的树干径向变化,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树干日增量、收缩量和水分亏缺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短时树干径向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湿润年,华北落叶松树干半径生长结束于7月20日[日序(DOY)201],在快速生长阶段(≤DOY 201),降水量是影响树干日增量的主要因子,太阳辐射强度和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树干日收缩量的主要因子,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树干水分亏缺量的主要因子;在生长停滞阶段(>DOY 201),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树干日增量的主要因子,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树干日收缩量的主要因子,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是树干水分亏缺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树干日增量主要受降水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而树干日收缩量和水分亏缺量主要受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 马思敏; 穆建华; 舒志亮; 孙艳桥; 邓佩云; 周楠
    • 摘要: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8年7月10日六盘山区一次典型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此次过程的动力场、水汽场、云降水微物理结构的演变特征,通过改变模式初始场中六盘山地形高度进行敏感性试验,对六盘山地形影响该地区降水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蒙古冷涡底部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侧暖湿气流在六盘山区交汇配合低层700 hPa切变线辐合抬升导致此次暴雨过程;控制试验较好地模拟出雨带的分布范围、强降水中心位置及动力场结构特征,在降水发展和旺盛阶段,东南暖湿气流受地形强迫抬升和地形绕流共同影响,六盘山西坡和东坡均为上升气流,配合700 hPa切变线系统在六盘山山脊处上升气流汇聚加强,将云水带到负温层形成过冷水,云水、冰晶、雪和霰在0°C层至-40°C层之间共存,有利于冰相粒子碰冻增长和贝吉龙过程发生;地形敏感性试验发现改变地形对降水落区范围影响不大,而地形增高使六盘山区降水量级显著增大,尤其强降水更多集中在迎风坡一侧(山脉东侧),地形强迫抬升作用使得上升气流和水汽的垂直输送进一步加强,云中冰相过程发展充分,过冷云水为雪和霰的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因此使得地面降水增多。
    • 施晨阳; 蒋天雨; 赖文峰; 徐秀琴; 文国卫; 朱晓如; 黄秋良; 张国防
    • 摘要: 在实地踏查的基础上,对宁夏六盘山20个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 Maxim.)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灌木层优势种(重要值在1.5%以上)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Levin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联结系数分析灌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分别有15科29属46种、26科42属80种和36科57属70种;灌木层中20种植物的重要值在1.5%以上,且这些种类的重要值和2个生态位宽度指数的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毛榛的重要值(7.21%)、Levins指数(0.71)和Shannon-Wiener指数(4.10)均明显大于其他优势种。在灌木层优势种组成的190个种对中,多数种对的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小于0.5;毛榛与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 Wils.)、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和鞘柄菝葜(Smilax stans Maxim.)等8个优势种的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5以上。总体联结性分析结果(方差比率为1.16,统计量为92.95)表明:该毛榛群落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结果显示:正联结种对有110个,负联结种对有80个,其中,联结性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的种对分别有6和11个,二者占比不足10%。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联结系数的结果与χ^(2)检验结果相同,均以不显著联结的种对为主,毛榛与多数优势种的联结性不显著,仅与个别优势种(如鞘柄菝葜)的联结性显著。综合分析认为,宁夏六盘山毛榛群落灌木层物种较为丰富,灌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较弱,各种类间相对较为独立。
    • 姚可侃; 刘龙海; 吴国平
    • 摘要: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又称青鹿[1],属偶蹄目、鹿科、毛冠鹿属,有3个亚种,包括川西亚种E.c.cephalophus、华中亚种E.c.ichangensis、华南亚种E.c.michianus。毛冠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物种,我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毛冠鹿生性胆小,在野外因自然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及缅甸东北部,且于2016年首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该物种[3]。
    • 常倬林; 党张利; 贾乐; 曹宁; 邓佩云; 周楠
    • 摘要: 利用云雷达以及微雨雷达等观测资料,对六盘山区一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条件及作业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属于层积混合降水;六盘山东坡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最大,其次是西坡,山顶最弱;东坡水凝物粒子下落末速度最大,其次是山顶,西坡最小;降水前云液态含水量以及大气水汽含量出现显著跃增,六盘山东西两侧气流均为上升运动,降水结束后水平风速加强,云系生消在降水前、中、后期出现多层、单层、多层的结构特征。对此次降水过程所开展的地面火箭增雨评估后发现,该区域历史回归分析得到的绝对增雨量为4.2mm,相对增雨率为75.3%。
    • 韩新生; 李振华; 郭永忠; 张源润; 梅曙光; 许浩
    • 摘要: 【目的】以北方典型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为对象,定量分析林缘距离对林木天然更新指标的影响,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六盘山西侧的半干旱区,沿林缘向外设置样地、样带、样线及样点,调查距离林缘0~50 m的更新苗数量、年龄、株高及大苗数等指标,分析更新苗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及其林缘效应。【结果】距离林缘越远,单位面积更新苗株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平均株高呈先明显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更新苗的最大年龄为15 a,95%的为2~5 a,即存在年龄结构短缺现象;大苗占比小,平均仅为2.29%,说明更新幼苗长成大苗的概率较低;更新指数在距离林缘0~10 m极高(0.98),在距离林缘10~20 m快速下降(0.41),之后随距离增加呈微弱下降趋势。【结论】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林缘效应在林缘距离10 m范围内最强,超出10 m范围后快速减弱,在生产实践中应对各林缘距离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天然更新。
    • 马海勇; 罗安湘; 王朝阳; 欧阳征健; 冯娟萍
    • 摘要: 为研究弧形构造带形成演化特征,以六盘山弧形构造带早古生代晚期形成的弧形构造为例,采用野外面地质调查、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弧形构造带形成规律进行区域块体应力定量化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弧形构造带受到青藏地块向北东向的推挤,北祁连地块也向北东向位移并推挤北祁连弧后盆地,北祁连弧后盆地被相对坚硬的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阻挡。早古生代晚期六盘山区域北东向挤压的构造应力是早期弧形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的古生代晚期的数值模型,进行构造应力与地质块体形变规律数值模拟计算,使地质模型处于平衡状态后获得x方向、y方向位移,在x方向的位移,计算结果显示六盘山区域范围内古生代地质块体向东最大位移约为向北最大位移的25%,位移向量的位移方向总体表现为向北东弧形突起的构造形态。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弧形构造演化研究提供定量化分析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