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TS2序列

ITS2序列

ITS2序列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44872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等;ITS2序列的相关文献由372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志刚、姚辉、陈科力等。

ITS2序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4872 占比:99.98%

总计:444959篇

ITS2序列—发文趋势图

ITS2序列

-研究学者

  • 胡志刚
  • 姚辉
  • 陈科力
  • 孙伟
  • 刘义梅
  • 严绪华
  • 凃媛
  • 宋经元
  • 张景景
  • 张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毅笑; 魏守辉; 姜翠兰; 黄兆峰; 苏杰天; 孟帅帅; 云晓鹏; 白全江; 吴文龙; 黄红娟
    • 摘要: 弯管列当是危害我国向日葵最严重的寄生杂草。为了明确我国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rbcL、matK、ITS2条形码序列对采自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58份弯管列当样品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Vector NTI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切比对,利用MEGA 6.0软件计算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种子的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3个DNA条形码序列中仅ITS2片段扩增测序结果理想并表现出较好的聚类结果。各样品ITS2序列剪切比对后长度为453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07,通过比较各样品ITS2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差异位点,能将不同弯管列当种群区分开。ITS2聚类结果表明58份弯管列当样品聚为3类,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形态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弯管列当在植株形态、种子形状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由于不同弯管列当种群的生境、寄主(向日葵栽培品种)不同,其种群遗传进化差异显著。基于ITS2条形码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 郭子轩; 王永龙; 武彬蔚; 徐颖; 姚慧; 李忠风; 于清弋; 李杏春; 郭良栋
    • 摘要: 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是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外生菌根真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揭示土生空团菌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结构,本研究对采集自中国10个森林地点的桦木科Betulaceae、壳斗科Fagaceae和松科Pinaceae植物根系219份样品高通量测序的土生空团菌ITS2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 380条土生空团菌ITS2序列共划分为137个单倍型(Hap_1-Hap_137),其中Hap_1是3科植物的优势单倍型并分布于所有地点,有48个单倍型分布于少数几个地点,但有88个单倍型仅分布于单个地点.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地点对土生空团菌单倍型的丰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宿主植物科对其无显著影响.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土生空团菌在10个地理种群间和3个植物科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均不明显,而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的个体差异.基于K-2P遗传距离的邻接法(NJ)树显示10个地理种群可以划分为3支,壳斗科土生空团菌种群的遗传距离比桦木科和松科远.土生空团菌单倍型组成在不同地点间和不同植物科间均有明显差异,有些土生空团菌单倍型具有地点和植物科的偏好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土生空团菌遗传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 王姝涵; 隋爱华; 韩亚斐; 周泉; 许行; 姚如永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可快速检测中药巴戟天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巴戟天二级内部转录空间(ITS2)序列设计LAMP特异引物组,提取DNA后建立基于LAMP技术鉴别巴戟天的目视和实时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适反应温度为63°C,灵敏度约为0.10μg/L,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约高10倍。经验证可成功从7种近缘物种中检测出巴戟天。结论巴戟天LAMP检测是一种简便、客观、灵敏、快速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张平; 黄聪琳; 王晓琳; 马潇; 杨平荣; 郑健
    • 摘要: 目的:对苦水玫瑰、平阴玫瑰、月季、金边玫瑰、法兰西玫瑰进行DNA条形码序列比对,对苦水玫瑰予以鉴别.方法:对样本的细胞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ITS2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 3.7.1软件拼接后,用MEGA 5.0软件进行序列的分析比对,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ITS引物扩增产物中大部分样品的测序结果双峰严重,无法有效拼接,可用数据量低,含不确定性碱基比例高,因此未对该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平阴玫瑰与对照药材均可获得高质量的ITS2序列,且序列完全一致,苦水玫瑰的ITS2序列(序列6和8)与平阴玫瑰及玫瑰对照药材相比存在1~2个变异位点,月季、法兰西玫瑰与平阴玫瑰及玫瑰对照药材相比存在≥2个变异位点.结论:利用ITS2序列能够有效区分苦水玫瑰及其他同属物种样品.
    • 王姝涵; 隋爱华; 韩亚斐; 周泉; 许行; 姚如永
    •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可快速检测中药巴戟天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巴戟天二级内部转录空间(ITS2)序列设计LAMP特异引物组,提取DNA后建立基于LAMP技术鉴别巴戟天的目视和实时定量检测方法,同时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适反应温度为63°C,灵敏度约为0.10μg/L,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约高10倍.经验证可成功从7种近缘物种中检测出巴戟天.结论 巴戟天LAMP检测是一种简便、客观、灵敏、快速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邓绍勇; 李康琴; 贾全全; 陈宜均; 朱培林; 杨春霞
    • 摘要: [目的]栀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药用、色素和油用资源植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使其习性、叶的形状、花的形态、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发生诸多变异,使得栀子栽培群体的变异类型丰富,并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品种类型.开展栀子栽培品种和近缘种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2(nrDNA ITS2)序列变异程度、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研究,为栀子属植物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存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药资源圃内的栀子18个栽培品种和3个近缘种共38个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样品进行ITS2片段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6.0.1软件拼接后,采用Lasergene Edit Seq 11.1软件进行平均碱基组成百分比统计,用MEGA7.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获得序列长度、GC含量以及变异位点,基于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序列变异程度分析显示,狭叶栀子和栀子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347 bp,GC含量为66.86%,大黄栀子序列长度为355 bp,GC含量为67.61%,栀子栽培品种序列长度除'燃叶'、'金福水栀'为348 bp外,其他品种序列长度和栀子一致,均为347 bp,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间的平均GC含量相差不明显,GC含量为66.28%~67.15%,其中'白蟾'GC含量最低,'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GC含量最高.所有样本ITS2序列比对共产生12个变异位点,10个碱基插入,其中8个碱基插入是大黄栀子所独有的,且存在5个特异的变异位点,一部分表型特征有共性的品种之间有共同的变异位点,如植株矮小、叶片小而窄长的品种'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在50 bp处,果实相对较大的品种'分关1号'、'金福水栀'和'金元'在84 bp处等.一些品种具有特异的变异位点,如'白蟾'(133 bp处)、'小白蟾'(229 bp处)等.序列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栀子属种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近缘种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栀子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所有样本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5,大黄栀子和'白蟾'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20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栀子属乔木树种大黄栀子单独成一支,与栀子属其它种和栀子栽培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狭叶栀子和野生栀子所有个体总体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析结果表明,3种栀子属植物在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研究发现的部分品种共同变异位点以及部分品种特异变异位点将对栀子品种鉴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部分聚类结果和以表型数据为基础的数量分类结果类似,但并没有像数量分类结果那样以花重瓣、大果、小果等性状形成明显的系统分枝,研究结果对栀子品种起源、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康蕾; 周兰玉; 闫婕; 高继海; 陈江; 裴瑾; 彭成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收集的41份柴胡属植物种子进行分子鉴定,验证ITS2序列对柴胡属植物种子的鉴定能力,并分析柴胡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TS2序列测定样品种子的DNA序列,从分子角度鉴定柴胡属种子的物种,并构建系统聚类树,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鉴定出8种柴胡属植物的种子,2种非柴胡属植物的种子,测得的所有种子DNA序列的GC量在53.9%-57.0%,平均为55.7%,变异位点数202个,K2P遗传距离为0-1.460,构建出UPGMA聚类树。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分子鉴定方法可成功鉴别柴胡属药用植物及其混淆品的种子,是一种操作方便,准确性高、鉴定效果好的鉴定方法。柴胡属植物物种内及物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同物种间的遗传变异相对稳定,种质及生态环境对柴胡属药用植物的遗传变异有较大的影响。
    • 陈云; 郑韩英; 王冠中(综述); 王翰华; 程汝滨(审校)
    • 摘要: 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药用植物的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检索知网、维普等数据平台,对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近几年,DNA条形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鉴定中,该技术具有精准、高效、数据可视化的优点,可以直观、精准地区分鉴定中药材,在中药鉴别中广泛应用。本文从DNA条形码技术的原理、目的及意义入手,结合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其进展近况,为DNA条形码技术的继续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