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3225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次国际络病学大会、山东省第九次胸心血管外科学学术会议、第七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等;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相关文献由259位作者贡献,包括乔树宾、任品芳、冯丰等。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3225 占比:99.88%

总计:73316篇

冠状动脉心肌桥—发文趋势图

冠状动脉心肌桥

-研究学者

  • 乔树宾
  • 任品芳
  • 冯丰
  • 冯国定
  • 刘华国
  • 刘良菊
  • 吴永健
  • 张海涛
  • 张湘兰
  • 张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娟; 蒙淑红
    • 摘要: 目的:分析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心肌桥(MB)治疗效果及支架植入情况。方法:选定巴彦淖尔市医院心内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5例MB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20)。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统计支架植入数目、长度、直径。随访1年,对比两组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0例患者支架植入数目是(1.02±0.45)枚,支架长度是(25.62±6.14)mm,支架直径是(2.68±0.41)mm。结论:采用支架植入术和药物治疗MB的效果相当,但支架植入术对改善心功能效果更好,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均有保障,但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血管直径再狭窄率较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 王全龙; 李遥; 张海涛
    • 摘要: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覆盖在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表面的一段心肌纤维,可以出现在任何心外膜动脉上,但多累及左前降支动脉。心肌桥起初被定性为良性解剖变异,近年来随着冠脉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与之相关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高效、精准地甄别及评估心肌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全面评估获取心肌桥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为临床诊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支持。现就冠状动脉CT血管技术在心肌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王全龙; 李遥; 张海涛
    • 摘要: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覆盖在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表面的一段心肌纤维,可以出现在任何心外膜动脉上,但多累及左前降支动脉.心肌桥起初被定性为良性解剖变异,近年来随着冠脉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与之相关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高效、精准地甄别及评估心肌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全面评估获取心肌桥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为临床诊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支持.现就冠状动脉CT血管技术在心肌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刘曙杰; 寻增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随机分为支架植入术组(ZJ组)和地尔硫卓联合支架植入术组(YZ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情况,术中血管痉挛及缓解时间、血压骤升及恢复时间,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总负荷、体力负荷时间、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直径、长度、数量及释放压力,以及术中血管痉挛、血压骤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YZ组血管痉挛缓解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ZJ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总负荷均低于治疗前,且YZ组低于ZJ组;两组患者体力负荷时间高于治疗前,且YZ组高于ZJ组;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及次数低于治疗前,且YZ组低于ZJ组(均P<0.05).YZ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ZJ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支架植入术,地尔硫卓联合支架植入术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 李付强; 许鹏; 李小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分别与地尔硫和尼可地尔联合使用下,对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地尔硫与尼可地尔的治疗效果,为指导心肌桥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心肌桥患者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试验1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试验2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患者均治疗6个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结果 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在治疗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降低心室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尼可地尔或地尔硫联合使用下,能明显提高心肌桥患者的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美托洛尔和地尔硫联合使用下的效果较美托洛尔和尼可地尔联合使用下的效果好.
    • 武宇莉
    • 摘要: 刘红旭主任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危重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临床中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经验归纳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 潘发明; 魏浩峰
    • 摘要: 目的:探析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对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埋藏深度、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均统一实施冠脉造影以及64排256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冠心病及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患者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平均埋藏深度、平均狭窄程度及具体发病位置,并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冠脉造影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70.50%(141/200),7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包含122处发病位置,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31±2.12)mm、平均埋藏深度为(2.41±1.15)mm、平均狭窄程度为(43.15±10.58)%。螺旋CT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86.50%(173/200),102例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包含215处发病位置,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75±2.28)mm、平均埋藏深度为(3.17±1.45)mm、平均狭窄程度为(48.26±10.35)%;冠脉造影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00%(46/200)高于多排螺旋CT10.50%(21/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可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并明确其具体发病位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胜燕
    • 摘要: 目的:以飞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医学鉴定结果.方法:纳入80例由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异常而进行CTA检查的飞行人员,为所选对象实施静息12导联心电检查及次级量运动平板检查,若次级量运动平板试验结果阳性或者可疑阳性则实施CTA检查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23例,检出率28.75%,医学鉴定结果显示19例飞行合格,2例不合格,2例暂不合格.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为飞行人员运动平板心电图异常重要引发原因,医学鉴定应结合飞行人员临床症状、心血管功能、心肌桥收缩狭窄程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