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冷金属过渡

冷金属过渡

冷金属过渡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35872篇;相关期刊40种,包括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精密成形工程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第二十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 、2017中国增材制造大会等;冷金属过渡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曹睿、陈剑虹、林巧力等。

冷金属过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872 占比:99.98%

总计:435959篇

冷金属过渡—发文趋势图

冷金属过渡

-研究学者

  • 曹睿
  • 陈剑虹
  • 林巧力
  • 申俊琦
  • 胡绳荪
  • 冯振
  • 梁瑛
  • 余刚
  • 冯吉才
  • 刘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连勇; 邵春盛; 荆洪阳; 赵雷; 韩永典
    • 摘要: 为了研究双金属复合管中镍基合金堆焊层的耐腐蚀性能,分别采用钨极氩弧焊(GTAW)与冷金属过渡焊(CMT)两种焊接工艺在X65管线钢表面熔覆一层厚度为3 mm的625合金(Inconel 625)内衬层.通过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DL-EPR)试验来评估通过两种工艺得到的堆焊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试验得出通过CMT得到的堆焊层的晶间腐蚀敏感度(DOS)值比GTAW堆焊层的DOS值低0.5%,这表明相比于传统的GTAW堆焊层,通过CMT工艺得到的堆焊层具备更优良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此外,模拟服役工况的失重腐蚀试验被用来进一步评估堆焊层的耐腐蚀性能,腐蚀试验后的GTAW堆焊层与CMT堆焊层试样表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其中GTAW堆焊层试样表面出现了大量富含Fe、S的腐蚀产物,而CMT堆焊层表面仅存在极少量的腐蚀产物.通过腐蚀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计算得到GTAW堆焊层的腐蚀失重速率为0.12 mm/a,而CMT堆焊层其腐蚀失重速率仅为0.01 mm/a.这进一步证明了相比于GTAW工艺采用CMT工艺得到的堆焊层耐晶间腐蚀性能更好.此外,在同一焊接工艺下,堆焊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存在不均性,靠近熔合界面位置处的堆焊层中较高的Fe含量降低了堆焊层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 胡彪; 邓劲莲; 蔡高参; 王瑞权
    • 摘要: 针对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存在的表面成形质量差、制件内部易形成孔隙等冶金缺陷、微观组织与性能调控困难等问题,从控形与控性两个方面出发,对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CMT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梳理;然后,对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形”与“性”方面的调控方式进行了总结,具体阐述了制件的表面成形质量、内部冶金缺陷、微观组织与性能3个方面的调控方式;最后,通过对现有调控方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CMT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1)“形”与“性”协同控制与优化;(2)CMT电弧增材制造难焊材料及复合材料;(3)调控方式的理论机制规律。
    • 许可望; 孙有辉; 刘永贞; 王伟; 刘岩磊
    • 摘要: 深水钢悬链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SCR)是浮式平台的主要部件,在服役条件下由于受到海洋特殊的海浪、潮汐、台风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发生疲劳破坏。为解决钢悬链立管在深水服役环境中受循环载荷的作用容易产生疲劳失效的问题,采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ition,CMT)打底、脉冲模式填充盖面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开发了钢悬链立管S型铺设全自动焊工艺并进行了焊缝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横向拉伸、全焊缝拉伸、侧弯、缺口断裂、冲击、宏观硬度及全尺寸疲劳等试验结果均满足SCR焊接规格书要求;SCR环焊缝通过全尺寸疲劳试验测试,所有焊缝疲劳性能满足BS7608(1993)的外径D曲线和内径E曲线的95%置信水平要求;由于CMT冷金属过渡封底为无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具有焊接热输入量小、无飞溅等优点,可确保焊缝根部成形与母材圆滑过渡,减小SCR焊缝应力集中,从而提高其抗疲劳性能。
    • 王清涛; 王晓南; 陈夏明; 环鹏程; 董其鹏; 张庆宇; Hiromi NAGAUMI
    • 摘要: 研究不同焊接速度下6063铝合金“CMT MIX+Synchropulse”焊接接头的焊缝气孔率、气孔尺寸以及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软化。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从55 cm/min提高到65 cm/min,焊缝气孔率从0.1%增加至3.9%,且出现大尺寸气孔(341.1μm)。65 cm/min时焊缝气孔尺寸主要集中分布在87.8μm,而55 cm/min时的气孔尺寸主要集中分布在20.6μm。基材中β′′相溶解与转变导致焊缝和热影响区均出现明显的软化,热影响区的软化更为严重。不同焊接速度焊接接头平均抗拉强度相当,约155 MPa(达到母材的67.4%)。
    • 孙咸
    • 摘要: 综述了涉及电弧增材制造(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WAAM)的双相不锈钢熔敷层中δ-铁素体的特征。结果表明,WAAM的双相不锈钢壁体显微组织是在δ-铁素体基体晶界和晶内分布着不同形态的奥氏体。双相不锈钢填充焊丝化学成分(Cr;/Ni;)对WAAM壁体显微组织的影响非常关键;熔敷工艺的影响亦是通过熔池成分(Cr;/Ni;)的变化来改变相比例的;热输入的影响不明显。试样中δ-铁素体含量过低,以及晶粒粗化对壁体力学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焊丝和工艺方法控制熔池成分(Cr;/Ni;),限制δ→γ转变,确保δ-铁素体与奥氏体相比例,同时通过合理选用工艺参数对熔池冷却速度进行控制,以便辅助性遏制δ→γ转变。
    • 李旭锋; 林健; 夏志东; 韩文涛; 雷永平; 王招阳
    • 摘要: 在不同沉积路径下采用冷金属过渡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H13钢成形件,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成形件的热历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成形件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同向和双向路径沉积得到5层单道和单层5道成形件的热历程基本一致,双向沉积5层单道成形件第3层中间点的峰值温度远高于双向沉积单层5道成形件第3道中间点,5层单道成形件的热累积效应更明显;5层单道成形件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比单层5道成形件的粗大;同向沉积5层单道成形件在同一高度上的硬度略高于双向沉积成形件,同向沉积和双向沉积单层5道成形件在水平方向的硬度分布基本相同,5层单道成形件的平均硬度略低于单层5道成形件。
    • 陈晨; 张安; 邢彦锋; 于铁军; 刘立峰
    • 摘要: 目的针对冷金属过渡(CMT)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不稳定气流环境造成的熔池流动不均、墙体成形异常以及墙体内部气孔过多和晶粒粗大的问题,研究增强沉积墙体组织性能的工艺。方法开发了CMT电弧增材制造强制限位冷却工艺,通过控制电弧增材制造的沉积区间和凝固过程,来改善沉积墙体的结构性能。结果沉积墙体平均沉积速度由0.120 mm/s升到0.149 mm/s,材料利用程度由78.2%升到83.2%,孔隙率由2.15%降到1.06%,平均晶粒度由15.7μm降到13.3μm。同时提高了沉积墙体的韧性,沉积墙体横向平均极限拉伸强度由157 MPa升到179 MPa。结论CMT电弧增材制造强制限位冷却工艺制造的沉积墙体在沉积速度和材料利用程度方面有了相应提高,同时强制限位冷却工艺改善了沉积墙体的结构性能,这对增材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安; 邢彦锋; 曹菊勇; 王影; 于铁军
    • 摘要: 经过超声清洗处理的6061铝合金,其表面氧化膜厚度大幅减小,可以明显改善冷金属过渡(CMT)焊缝的形成过程。另外,超声清洗处理可以减少焊缝中的氧化膜颗粒,促进焊缝中的气孔异质形核转为均质形核,其最大气孔直径由1.1 mm降为0.8 mm,提升了焊缝组织的均匀性。实验结果发现,相比于普通铝合金CMT焊缝,超声清洗处理铝合金CMT焊缝的极限抗拉强度由144.6 MPa提升到189.6 MPa,提高了CMT焊缝的机械性能。
    • 何俊杰; 马瑞杨; 王天琪
    • 摘要: 为研究冷金属过渡焊(CMT)的周期性能量输入及焊丝抽送行为对镁合金熔池动态行为的影响,在FLUENT软件中建立了焊丝-熔滴-熔池多相流数值分析模型。提出一种在流体体积法(VOF)多相流计算域中划分熔滴与熔池区域并判断其接触状态的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实现自动响应的焊丝抽送,在熔池区域加载间歇性的热源、电弧力,采用镁合金CMT堆焊实验所得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CMT能量输入周期的短路阶段,由于焊丝的回抽,熔池被向上提拉并在焊丝端部形成了液桥,内部液态金属在马兰戈尼力的作用下,由边缘流向中间,由下方流向上方,焊丝持续回抽至脱离熔池后,熔池受到液桥断裂的反作用力,液态金属快速向后方流动使熔池形状发生改变,可知焊丝回抽与马兰戈尼力是熔池动态行为的主导作用力,此外,焊缝熔深的模拟结果为0.53 mm,与实际成形焊缝的熔深存在3.47%的误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吕小青; 鲁硕; 徐连勇; 荆洪阳; 韩永典
    • 摘要: 基于CMT Advanced+P焊接方法,以ER5356铝合金焊丝对7075铝合金和TC4钛合金组成的搭接接头进行熔钎焊试验,并对接头进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主要由焊缝区、铝合金侧热影响区和钎焊界面区组成;焊缝区主要是等轴晶;铝合金侧热影响区的晶粒表现出轧制特性,并在晶界附近析出大量金属间化合物;钎焊界面区存在由钛侧向焊缝区进行生长的锯齿状金属间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厚度1~2.5μm,主要由Al-Ti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接头拉伸后断裂位置位于铝合金侧热影响区附近,断裂类型属于混合断裂,最高抗剪强度达到293.1 MPa.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