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净第一性生产力

净第一性生产力

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19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林业、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30350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山地学报、地理学报、第四纪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等;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志远、朱启疆、周广胜等。

净第一性生产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0350 占比:99.99%

总计:1430443篇

净第一性生产力—发文趋势图

净第一性生产力

-研究学者

  • 任志远
  • 朱启疆
  • 周广胜
  • 张佳华
  • 刘忠阳
  • 吕光辉
  • 张山清
  • 张新时
  • 普宗朝
  • 李军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代海燕; 杨丽萍; 都瓦拉; 王晓江
    • 摘要: 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地区应用结果表明:①近10 a内蒙古地区生产力下降明显,尤其在呼伦贝尔市西部、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地区.②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在寒冷区和干旱区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低温和干旱,主要限制因子地区差异明显.结合下垫面植被状况来看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东北部应用效果较差,西部区无明显差异.③同期30 a内蒙古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④近30 a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偏高1.58 t·hm-2·a-1,前者年际波动较大,稳定性不如净第一性生产力.综合来看,两种生产力模型主要考虑了年平均温度和降水,对雨热同期的内蒙古东北地区评估性较差,如果生产力模型采用地区生长季气象条件代替年度平均,就能更好体现地区植被实际生产潜力,这也是当前生产力评估模型进一步改进的关键所在.
    • 徐静波
    • 摘要: 以重庆市220 kV城口至聚宝线路工程为例,借助"3S"技术、野外线路及样方调查,识别了评价区内植被分布现状;结合工程及区域相关资料,分析了高压输变电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与评价区各植被类型位置关系,确定了工程评价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生物量状况,进而确定了工程施工期引起的生物量损失,最后提出了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期对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代海燕; 都瓦拉; 王晓江; 李丹; 苏东玉
    • 摘要: 为了更好服务于内蒙古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地区大气候背景的演变过程。运用徐文铎湿润指数划分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湿气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内蒙古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亚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分别为343 090,388 035,411 819km^2;2001—2010年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是20世纪90年代面积的1.3倍;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减少了0.5倍,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干湿气候类型与历年降水量分布图对比显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面积与200mm降水量分布线对应;湿润区在东北地区与400 mm分布线接近;分布最广的半干旱区受温度和降水综合影响较多,与雨量带分布无明显关系。1981—2010年,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30 0,而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只有-0.270 0。年代际NPP在2001—2010年下降明显,从西北到东南阶梯式降低,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赤峰市和通辽市也下降明显;总趋势是东部区下降明显,西部区波动变化,整体下降明显。
    • 陈伟青; 薛亮
    • 摘要: [目的]研究坡度与坡向、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净第一性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作为研究区域,以宝鸡市数字高程模型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ASA模型计算净第一性生产力,探究宝鸡市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坡度、坡向条件响应。[结果]宝鸡市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集中分布在林地、耕地和草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其中林地的影响最大。10a间有96%以上的林地保持不变,77%左右的草地转变为林地,林地总面积达12 239.67km2。林地在斜坡地中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最为显著,净增长达到166 668.60g/(m2·a),在半阴坡区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增长值最高,达到182 230.00g/(m2·a)。耕地对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集中分布在平坡和缓平地条件下,坡向范围为阳坡至半阴坡,在阳坡下具有最高值59 479.5g/(m2·a)。草地的变化受坡向条件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坡向条件中对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也相对均衡,而坡度分布主要是斜坡地和缓坡地。[结论]宝鸡市总体呈现了较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势,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宝鸡市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地形特点,综合考虑斜坡地与半阴坡下林地的利用率,使其净第一性生产力持续增长。
    • 李传华; 赵军; 师银芳; 胡秀芳
    • 摘要: 人类活动是NPP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定量计算NPP人为影响值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提出基于变异系数法的NPP人为影响模型,对其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计算流程等进行了阐述,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该流域NPP人为影响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该模型基于一种间接计算的思想回避了人为作用的复杂过程,模型理论科学,以变异系数为参数,所需参数少,技术可行,计算结果为NPP值,易于定量评价.(2)2000-2010年期间,石羊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影响广泛而严重,年均影响值大于40gC m-2a-1的面积占96.21%,影响程度严重以上占26.94%.NPP人为正负影响均较大,正影响年均为1.63×106gC m-2a-1,负影响年均为1.21× 106gC m-2a-1,年均净增加4.20× 105 gC m-2a-1;正向平均影响强度为136.84 gC m-2a.,负向平均影响强度为100.32 gC m-2a-1,全流域表现为正影响.(3)凉州区是人为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表现为强烈正影响;其次是天祝县,为强烈负影响;接下来是民勤县,表现为正影响;其它县区依次是永昌、古浪、肃南和金昌.(4) 2000-2010期间,NPP人为影响值变化较大,人为活动减弱面积占53.90%,增加占46.10%;影响值正向减弱8.12×105 gC m-2a-1,负向减弱8.07×105gC m-2a-1,正向增强8.02×105gC m-2a-1,负向增强3.94× 105 gC m-2a-1,人为活动影响净减少4.25×105gC m-2a-1,人为作用总体呈减弱趋势.
    • 叶永昌; 周广胜; 殷晓洁
    • 摘要: 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及其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评价了气候因子的重要性,进而模拟了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的地理分布,同时应用综合模型模拟了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研究表明,湿润指数(MI)、年降水量(P)、最暖月平均温度(Tw)和最冷月平均温度(Tc)是决定草原植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1961-2010年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布面积分别减少了5%、1%和62%,草原面积整体减少了11%,预示着草原向着荒漠化的方向发展.降水是决定内蒙古草原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 裴凤松; 黎夏; 刘小平; 夏庚瑞
    • 摘要: 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扩张时空演变及其植被碳循环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城市相互作用因子引入到元胞自动机(CA)的城市扩张模拟中,使用极限学习机(ELM)来自动获取CA的转换规则,并提出了ELM-CA模型;结合Biome-BGC模型,以广东省为例,对未来城市扩张及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效应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ELM-CA模型无需人工确定各变量权重大小,在不同类型变量的参数获取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嵌入城市间相互作用,ELM-C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广东省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和格局.另外,广东省城市用地扩张对植被NPP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的增加显著地降低植被NPP.按2000-2005年间城市扩张趋势,到2020年,由城市用地扩张导致的植被NPP降低约占广东省植被NPP的1.79%.引导城市合理扩张,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碳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裴凤松; 黎夏; 刘小平; 夏庚瑞
    • 摘要: 城市间相互作用对城市扩张时空演变及其植被碳循环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城市相互作用因子引入到元胞自动机(CA)的城市扩张模拟中,使用极限学习机(ELM)来自动获取CA的转换规则,并提出了ELM-CA模型;结合Biome-BGC模型,以广东省为例,对未来城市扩张及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VP)效应进行耦合研究。结果表明:ELM-CA模型无需人工确定各变量权重大小,在不同类型变量的参数获取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嵌入城市间相互作用,ELM-CA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广东省城市用地扩张过程和格局。另外,广东省城市用地扩张对植被NPP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的增加显著地降低植被NPP。按2000—2005年间城市扩张趋势,到2020年,由城市用地扩张导致的植被NPP降低约占广东省植被NPP的1.79%。引导城市合理扩张,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碳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巢世军; 拜得珍; 甘小莉; 周小平
    • 摘要: 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全球数据中心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1年的MOD17A3数据,估算了可鲁克湖流域2001 ~ 2010年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可鲁克湖流域10年来NPP保持非常稳定的状态,变幅很小,说明10年来该区域陆地生态环境状态稳定,但是10年来最高值比全球陆地水平低,表明该区域植被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流域生态的健康发展.
    • 李素英; 常英; 王秀梅; 杨理
    • 摘要: 利用修正的CASA模型模拟了锡林浩特典型草原区的区域生产力,从研究区的DEM中提取了三种主要的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分析了研究区这三种地形的特征,进而研究了三种地形的各自分级类型上的NPP;随机提取了研究区的1000个点,用Pearson相关来检测分级地形的NPP分布结果.两种研究均表明,地形因子对NPP有明显的生态影响,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均有利于NPP的增长.%Topography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hot in the local land, and then make impact onto the distribu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n the small area.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land NPP and landform factors, the regional productivity of the typical steppe in Xilinhot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CASA model, three main terrain factors in the whole study area from DEM were taken, namely altitude, slope and aspect, the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terrains in the research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NPP distribution on the gradient of three terrains were observed. Through randomly extracting 1000 points in the study area and using Pearson correlation, the previous results of NPP distribution were verified. From the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t could be indicated that the terrain factors had the obvious ecological effects on regional NPP, and showed that altitude, slope and aspect all c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grassland NPP in the typical steppe.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