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ARM嵌入式系统

ARM嵌入式系统

ARM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932777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电子商务、科学与财富、实验技术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年全国针织技术交流会、2011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浙江省电子学会2010学术年会等;ARM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莉、余琳、凌熙等。

ARM嵌入式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32777 占比:100.00%

总计:5932854篇

ARM嵌入式系统—发文趋势图

ARM嵌入式系统

-研究学者

  • 何莉
  • 余琳
  • 凌熙
  • 刘冰
  • 刘启钢
  • 刘子飞
  • 刘志刚
  • 叶尊忠
  • 周玉国
  • 孙庆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元元
    • 摘要: 由于电机运行条件的变化,使得其对应的信号也会出现波动,要实现准确监测,需要可靠的采集手段和传输方式,为此提出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电机多路信号监测及数据采集。利用高精度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实现对电机信号的采集,ARM处理器构建了无线网络连接机制,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的支撑下确保数据实现实时传输,以时间为基础建立电流和电压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实现对其异常的分析判断。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机数据的准确采集和有效监测。
    • 李国强; 王猛; 张杰; 周蕊; 张建涛; 郑国清
    • 摘要: 针对当前灌溉设备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嵌入式系统和电力线载波的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控制驱动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数据处理控制模块的中央处理器采用基于ARM Cortex-M3架构的32位微处理器STM32F103CBT6。数据通讯模块的电力线载波采用总线主站控制器PB620芯片搭建。软件采用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内核版本V2.91。基于土壤实时墒情数据、短期气象预报等多源数据,构建土壤水分盈亏量预测模型和灌溉量估算模型,分别用于估算土壤墒情和作物适宜灌溉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土壤墒情监测、灌溉量智能计算和自动轮灌等功能。电力线载波实现了土壤墒情传感器、电磁阀供电和通讯功能,并节省了通信电缆。网络通信丢包率均值为0.09%,电力线载波误码率小于0.01%,电磁阀响应时间均值为0.497 s。在籽粒产量不降低情况下,模型生成方案比传统灌溉方案节水31.37%。相比设置灌溉上下限参数的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设备操作简单,安装成本低,运行可靠稳定,灌溉量自动估算和调节等特点,有效提高了大田灌溉效率和用水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熊子亿; 季鹏鹏; 邓宏涛; 李巍
    • 摘要: 文章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内交流供电线路漏电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一款基于ARM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漏电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非接触式漏电流传感器、ARM-STM32F103嵌入式微控制器、物联网模块、4色LED数码管光条、蜂鸣器、信息分析软件及移动式应用软件组成.具备实时在线监测、自动预警、数据通信等功能,实现对机电设备供电线路漏电情况的不间断监测、断电保护预警、物联通信等、数据分析及管理的功能.具有高精度、低功耗、稳定性较好的特点.
    • 李文杰; 王勋
    • 摘要: 为了适应CDIO背景下新工科嵌入式人才的需求,针对《ARM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传统纯理论化教学模式单一、抽象、工程性薄弱等问题,构建"课堂教学+SPOC教学—虚拟仿真—工程实践"的ARM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学生通过分组选题协作完成,从实际的教学实践表明,线上线下、理论与工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积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和应用能力。
    • 李方军1
    • 摘要: 传统PLC存在兼容性差、结构体系封闭的问题,而基于工控机的软PLC系统体积较大、功耗过高,均不能满足中小规模工业控制对现代控制系统的需求。针对该问题,文章融合了嵌入式系统与软PLC的优点,以ARM嵌入式系统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嵌入式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上设计和开发了软PLC系统,并在某小型变电站实验平台进行了试用。试用结果表明,嵌入式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变电站要求的控制精度,具有数据采集准确、处理速度快、实时性高的特点,适合在中小型工业控制中使用。
    • 李方军
    • 摘要: 传统PLC存在兼容性差、结构体系封闭的问题,而基于工控机的软PLC系统体积较大、功耗过高,均不能满足中小规模工业控制对现代控制系统的需求.针对该问题,文章融合了嵌入式系统与软PLC的优点,以ARM嵌入式系统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嵌入式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上设计和开发了软PLC系统,并在某小型变电站实验平台进行了试用.试用结果表明,嵌入式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变电站要求的控制精度,具有数据采集准确、处理速度快、实时性高的特点,适合在中小型工业控制中使用.
    • 杨泽林; 何莉
    • 摘要: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needs,a teaching aided system based on ARM LPC2148 MCU was designed.The teaching aided system consists of a mini system,serial communication and program download interface,matrix keyboard and individual keys that can be used as interrupt inputs,characters and dot matrix LCD and other input/output interface.The software includes a standard project template of Keil,the complete Proteus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the SDK of relational hardware modules.In the course of embedded systems,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erimental eases were prepared carefully based on the teaching aided svstem by using the " guide-imitation-practice" teaching method,which means teaching content is explored by examples and questions,step by step,one after another.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outine decomposition,project driven and other modular teaching methods,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ject is hoped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basic skill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mbedded system,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innovation.The teaching aided system has been proved to play a good supporting effect for 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为配合教学需要,设计了以ARM LPC2138/48 MCU为核心的教学辅助系统.系统包含了最小系统、串行通信及程序下载接口,矩阵键盘和可以用作中断输入的独立按键、字符和点阵LCD等输入/输出人机界面接口;配备了规范完整的Keil工程模板、完整的Proteus电路原理图和相关硬件模块的应用程序包 在嵌入式系统课程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教辅系统为支撑,采用“引导-模仿-实践”渐进式教学模式,一例一问,逐题增加,承前启后,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实验案例;结合例程分解、项目驱动等模块化教学方法,解剖实际应用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该教辅系统对初学者教学辅助效果非常明显.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广泛应用,船舶机舱监测系统正在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授时和双向短报文通信等功能,在船舶监测领域特别适用.温度监测是机舱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机舱温度监测与控制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及嵌入式的船舶机舱温度监测系统.采用温度采集系统、ARM处理器及其外围设备、设备控制装置、WiFi通信模块等对船舶机舱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以北斗通信系统为媒介,实现实时将机舱温度采集数据及船舶位置传输至远程监控部分,简化了系统的软硬件,增强了实时性与可操作性,提高了保密性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