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出膏率

出膏率

出膏率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4525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成药、中国现代中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江苏省药学会第七届药师周大会、第十一届华东地区药剂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日用化工学术研讨会、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等;出膏率的相关文献由4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山、孙婉瑾、李学林等。

出膏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4525 占比:99.92%

总计:174656篇

出膏率—发文趋势图

出膏率

-研究学者

  • 李军山
  • 孙婉瑾
  • 李学林
  • 牛丽颖
  • 闫斌
  • 陈树和
  • 陈洪燕
  • 朱田密
  • 罗川
  • 胡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雨; 麻雨乐; 高波; 罗川; 郭志俊; 高巍; 张莉梅; 王荣
    • 摘要: 优选盐黄柏的最佳炮制加工工艺,为黄柏药材的炮制加工提供技术参考。以小檗碱、黄柏碱、醇溶性浸出物和标准汤剂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饮片闷润的时间,炒制的温度,炒制的时间3个因素,优选黄柏盐炙的加工炮制工艺。黄柏盐炙的最优工艺为:取净黄柏300 g,加入30 g的食盐水(盐水浓度为20%)混匀,盐水闷润1.5 h,投入到130°C的炒药机中,炒制约10 min,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即可。优选的盐黄柏加工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盐黄柏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 汪莉; 贾妙婷; 孙天雄; 冯慧敏; 李玥; 何军刚; 罗旭东; 梁婷婷; 强正泽; 李成义
    • 摘要: 目的:研究忘忧安神方饮片-标准煎液-口服液的物质群量值传递关系,评价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制备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10批口服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口服液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出膏率、有效成分转移率进行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物质群的量值传递规律分析。结果:在饮片-标准煎液各生产环节间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槲皮苷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7.35%、69.45%、57.95%、48.67%;在标准煎液-口服液中分别为83.60%、75.92%、75.08%、91.69%。10批忘忧安神方标准煎液及口服液与其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4,10批口服液指纹图谱与10批标准煎液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76。标准煎液-口服液出膏率平均传递率为63.54%。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转移率相结合的模式,对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分析,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忘忧安神口服液制备工艺评价方法,为口服液生产工艺过程的实施及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 盛晓静; 廖立英; 张晓云
    • 摘要: 目的探讨葛根配方颗粒替代相应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葛根配方颗粒、葛根饮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CES C18 AQ Plus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2∶7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C,进样量为10μL;测定、计算并比较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的干浸膏出膏率。结果葛根配方颗粒及标准汤剂均能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检出葛根素及葛根药材的特征斑点;葛根素进样量在0.08510~2.127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1.0%,相同葛根当量下10批配方颗粒的葛根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标准汤剂;10批配方颗粒中有8批的干浸膏出膏率不及标准汤剂的40%。结论市售葛根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有待进一步规范,质量亟待提升。
    • 杨晓日; 姜慧祯; 张力; 王军栋; 顾家珲; 杜丽君; 孙丽凤; 孙琦雅
    • 摘要: 目的探讨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贝化痰颗粒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取工艺,以金贝化痰颗粒处方中黄芩药材的黄芩苷提取率和处方的出膏率为指标,以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提取过程中的提取倍数、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指标的影响,优选出最优水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金贝化痰颗粒中黄芩苷的最优水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由验证试验结果可知,最佳工艺中,黄芩苷的平均转移率为78.96%,RSD为4.035%;平均出膏率为47.48%,RSD为1.11%,显示此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贝化痰颗粒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重复性好,可为金贝化痰颗粒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 曾杉; 史紫娟; 陈伟彦; 高永坚; 梁凤友
    • 摘要: 目的建立当归六黄汤UPLC指纹图谱及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黄柏碱和阿魏酸4种成分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CORTECS T;柱(150 mm×2.1 mm,1.6μ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25°C,检测波长为285 nm。结果建立了15批当归六黄汤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分别归属于处方中的六味药材,并指认了阿魏酸、盐酸黄柏碱、木兰花碱、表小檗碱、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等8个成分,15批当归六黄汤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制剂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2种成分的质量分数较高;出膏率范围为24.05%~33.89%,平均出膏率为(28.61±8.58)%。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快捷,为全面评价当归六黄汤的质量、建立质量标准、完善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 严霞; 岳国超; 肖晏婴
    •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的制备工艺及各方法采取不同干燥时间所测定的四物汤出膏率的差异。方法:采用L_(9)(3^(4))正交表,利用方差分析比较三种不同的制备工艺所得干膏在105°C干燥箱干燥3 h,及同一方法所得干膏分别干燥3 h、干燥至恒重时出膏率的差异。结果:不同方法间方差分析结果为P>0.05,F出膏率无明显差别。结论:方法Ⅰ可减少能源耗费,并提高工作效率;方法Ⅱ和方法Ⅲ测得值要比实际出膏率稍低,浓缩过程亦造成了较大的能源耗费,在中药研究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 李振雨; 潘晓君; 刘晓霞; 卢晓莹; 马懿飞; 潘礼业; 邓韬; 霍文杰; 魏梅; 孙冬梅
    • 摘要: 目的建立灵芝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为灵芝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批不同产地灵芝药材,制备16批灵芝饮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测定灵芝标准汤剂中三萜和甾醇类以及灵芝酸A的含量;采用UPLC建立灵芝标准汤剂指纹图谱,计算指纹图谱相似度,并采用UPLC-质谱联用技术对灵芝标准汤剂的指纹峰进行指认。结果16批灵芝标准汤剂出膏率为3.41%~9.61%,三萜及甾醇类含量为2.29%~4.67%,灵芝酸A含量为0.31%~1.84%。灵芝标准汤剂UPLC指纹图谱共有7个指纹峰,经质谱确证,指认出6个指纹峰,分别为灵芝酸C2、灵芝酸B、灵芝酸A、灵芝酸H、灵芝酸D和灵芝酸F。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63~0.99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为灵芝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 李军鸽; 王永春; 孟珈同; 邱智东; 唐秋竹
    • 摘要: 目的:通过水煎液化学成分及转移率、出膏率、日服化学成分剂量等指标,比较黄连解毒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为黄连解毒汤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古籍《外台秘要》记载的煎煮方法(“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杖擘,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和现代煎煮方法(“黄连9 g,黄芩6 g,黄柏6 g,栀子9 g,1200 mL水,煮取400 mL”)制备水煎液,冻干得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饮片和冻干粉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柏碱、黄芩苷、栀子苷含量,计算出膏率、转移率和日服有效成分量,比较汤古法煎煮与现代煎煮的差异。结果:古法煎煮平均出膏量为17.86 g,出膏率为15.99%,现法煎煮平均出膏量为7.42,出膏率为24.34%,从出膏率看,现法煎煮优于古法煎煮,从化学指标转移率看,现法煎煮化学成分转移率均大于古法煎煮;各化学成分日服用量差异与日服生药量差异不一致,古法煎煮高于现法煎煮。结论:从化学角度出发,通过比较黄连解毒汤不同煎煮方法,为其“物质基准”研究中剂量及煎煮方法的确定提供实验参考。
    • 李红梅; 陆胜民; 郑美瑜; 曹风; 张文娟; 董明盛
    • 摘要: 为延长枇杷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对浙江主栽的软条白沙、大红袍枇杷果实进行果膏加工适应性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筛选适宜品种,并研究果浆加酶处理和浓缩程度对该品种果实出汁率,果膏出膏率,总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色度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确定果膏加工的关键工艺。结果表明,软条白沙枇杷的出汁率为53.18%,出膏率为20.54%,果膏总酸含量为6.70 g·L^(-1);大红袍枇杷的出汁率为39.88%,出膏率为15.23%,果膏总酸含量为7.64 g·L^(-1),故软条白沙枇杷的加工适应性较好。软条白沙枇杷打浆后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出膏率可提高6.35百分点;果膏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提高,从50%浓缩至80%,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242%和211%,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1.88、15.26百分点。综合考虑品质性状、产率和节能,建议枇杷果膏加工宜选择软条白沙枇杷为原料,榨汁前加酶处理,将果膏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
    • 高扬; 高晓燕; 张志强
    • 摘要: [目的]研究川芎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及量值传递过程,确定川芎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相关性,保证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等效性。[方法]制备18批川芎标准汤剂,测定出膏率。建立特征图谱,标定特征峰,对特征峰进行归属。测定原料饮片和标准汤剂中阿魏酸的含量,计算转移率。以标准汤剂所得的质量指标为依据,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制备川芎配方颗粒。以出膏率、阿魏酸含量及转移率、特征峰传递数量为指标,进行川芎配方颗粒量值传递研究。[结果]通过对18批川芎饮片的标准汤剂进行研究,最终确定出膏率范围为26%~37%。特征图谱共标定8个特征峰,对其中3个成分进行指认,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阿魏酸含量范围为0.28%~0.52%,平均转移率为37.7%。[结论]川芎饮片、标准汤剂及配方颗粒中的阿魏酸转移稳定,均呈现8个特征峰,说明川芎饮片中化学成分基本全部转移至配方颗粒,川芎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基本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