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切变

切变

切变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411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67588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内蒙古气象、气象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华北地区第十八届机械工程热处理技术交流会暨内蒙古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切变的相关文献由76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宗昌、李海、任慧平等。

切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67588 占比:99.98%

总计:667731篇

切变—发文趋势图

切变

-研究学者

  • 刘宗昌
  • 李海
  • 任慧平
  • 吴仁彪
  • 计云萍
  • 王海燕
  • 张进修
  • 徐永平
  • 林国淙
  • 熊小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红; 丁敏
    • 摘要: 基于各种相变热力学模型,计算了10Ni5CrMoV钢焊缝针状铁素体相变热力学模型,通过对焊缝金属相变驱动力的计算,以期揭示10Ni5CrMoV钢焊缝奥氏体变成针状铁素体机制。利用传统扩散模型、类珠光体转变模型和贫碳区切变模型探讨热力学的转变机制,结果表明,针状铁素体相变驱动力与原奥氏体中C含量相关,C含量越低,其驱动力越大。随着奥氏体转变针状铁素体的温度降低,贫碳区C原子的活度增大,针状铁素体的长大驱动力变大,从而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在中温相变温度区间,700 K时的针状铁素体相变驱动力约为950 K时的6.1倍。基于热力学计算推测10Ni5CrMoV钢焊缝主要以贫碳区切变模式形成针状铁素体。适当延长焊接时中温相变停留时间,是提高针状铁素体含量的较好工艺选择。
    • 蔡成瑶; 胡萍; 严宏文
    • 摘要: 2016-06-19夜间,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出现暴雨天气,强降雨时段较为集中,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长。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利用Micaps高空地面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加深发展、中低空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的相互配置是产生沿河县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850 hPa建立的水汽通道以及中低层强水汽辐合为此次低涡暴雨过程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辐合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利于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
    • 蔡成瑶; 胡萍; 严宏文
    • 摘要: 2016-06-19夜间,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出现暴雨天气,强降雨时段较为集中,降水强度较大,持续时间长.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利用Micaps高空地面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加深发展、中低空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的相互配置是产生沿河县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850 hPa建立的水汽通道以及中低层强水汽辐合为此次低涡暴雨过程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的辐合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利于此次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
    • 杨雯心
    • 摘要: 本文利用NECP在分析数据及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8月21日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本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局地短时强降水,高空主要受低压槽和两个阻高的共同影响,存在上冷下暖的机制,高空存在明显的急流,低空存在切变,在动力上有高辐散低辐合的配置、较强的垂直速度、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同时存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卫星云图上有对流云团的存在,同时云顶亮温在220 K左右,在雷达图上可以分析出有强回波在(50~55 dBZ)存在,回波顶高度在11~13 km,反射率因子剖面显示35 dBZ大概达到10 km,50 dBZ大概达到8 km.径向速度存在逆风区.垂直风廓线图上风速相对较大,风向的转变较有利于动量的传送.垂直液态含水量在1~5 kg/m2,部分地区达到10~25 kg/m2,一小时雨量累计在0.1~5.0 mm,部分地区达到15~40 mm.
    • 蔡艺友; 林辉; 王秋云; 叶顺明
    • 摘要: 2019年5月20日漳州市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通过高空探测资料、雷达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本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冷空气南下和低层切变东移南压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前期倒槽伸展,漳州市处锋前暖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不稳定能量积聚,不稳定性增强,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冷空气以及切变辐合抬升对降水有触发和增幅作用,中低层强水汽输送有利于本次暴雨的发生.
    • 林艺妹; 陈志泉
    • 摘要: 2019年5月中旬受低层切变与地面倒槽的影响,泉州市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过程.文章选用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自动站资料等从天气实况及影响、天气形势与物理量等角度针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 张丹璐; 马鸿青; 徐义国
    • 摘要: 根据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12日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本次强对流天气主要受西南急流与高空槽共同作用、低层冷暖2个切变共同影响;西南急流带来充足水汽,冷暖空气结合有利于暴雨形成;强对流出现前期的能量较大,为暴雨提供良好的能量条件;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垂直上升运动较强对暴雨的作用也较为明显.
    • 赵海军1; 李柏2; 潘玲3; 吴志彦4; 王庆华1
    • 摘要: 为研究暴雨过程中逆风区特征及应用判据,统计分析2010—2017年山东临沂地区暴雨过程中的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中,风暴内的垂直环流是造成逆风区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逆风区表现为β中尺度和γ中尺度,其形态在不同天气类型下有明显差异;逆风区持续阶段降水强度增大,持续时间与过程累积雨量呈正相关;当雷达最低仰角识别到逆风区,其厚度≥4.0km、强度≥15m·s^-1、径向速度绝对值最大值≥5m·s^-1且持续30min以上时,风暴常明显发展,相关特征可用于预报风暴和暴雨的发展。
    • 张莹莹1; 董鹤松1; 王立忠1; 崔春杰1
    • 摘要: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对延边地区2018年8月12-15日强降水进行分析得出:本次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84线南北摆动之时,副高的稳定维持与上游阻高加强,导致高空槽东移缓慢,持续性的大尺度强迫作用使得降水长时间维持,低压倒槽以及850hPa的风场切变为3个阶段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条件。高低空急流倾斜度加大、辐合-辐散的接力式散度场配置,均利于强上升运动维持,为短时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维持机制;扰动比湿明显正偏差,对流层中层比湿增幅显著,为短时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维持机制;中层冷平流侵入,锋区冷暖差异增大,加强了大气层结不稳定;"列车效应"为暴雨提供了较长的持续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