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刑罚配置

刑罚配置

刑罚配置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7125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法制博览、公安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刑法发展与法制建设、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2011年(首届)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等;刑罚配置的相关文献由129位作者贡献,包括商浩文、彭少辉、郭世杰等。

刑罚配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125 占比:99.82%

总计:67248篇

刑罚配置—发文趋势图

刑罚配置

-研究学者

  • 商浩文
  • 彭少辉
  • 郭世杰
  • 黄明儒
  • 何群
  • 刘宪权
  • 向准
  • 宋久华
  • 张铖
  • 徐巧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唐德仙
    • 摘要: 洗钱罪作为犯罪嫌疑人掩饰或者隐瞒上游犯罪收益,并采取一定的举措使之来源合法化的一种犯罪行为,因其具有国际化、隐匿化、金融化等诸多特点,备受各国关注。我国有关洗钱罪立法制度方面的缺失已经制约了规制洗钱罪的司法实践。本文从完善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内容、健全我国洗钱罪的立法体系以及优化我国洗钱罪的刑罚配置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
    • 王文娟
    • 摘要: 随着图像自动化识别、捕捉以及合成等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入罪面临对象认定概括化、样态评价粗疏化、构罪标准机械化等诸多刑事治理弊端。为化解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实施下游黑灰产业犯罪的高发态势,应该在厘清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对象认定特殊化、明确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样态评价区别化、调整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构罪标准规范化等方面优化治理对策。
    • 何群; 黄雪颖
    • 摘要: 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以及体育强国的目标,涉兴奋剂犯罪之刑事规制的完善十分必要。梳理涉兴奋剂犯罪的相关罪名,从理论层面发现我国涉兴奋剂犯罪的刑事立法存在罪名分散、附属刑法形式化、行为类型不完善、刑罚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而限制了兴奋剂法治治理进程。通过比较研究,借鉴欧洲诸体育强国打击兴奋剂犯罪的相关立法经验,提出几点立法完善建议:确立独立的体育法益,在相关附属刑法中制定罪刑罚则,乃至在条件成熟时制定专门的《反兴奋剂法》;增设非法提供兴奋剂罪,弥补对供应型行为打击之不足。同时,注重罚金刑和资格刑在打击涉兴奋剂犯罪中的独特价值,以期实现刑罚配置的科学化。
    • 郭世杰
    • 摘要: 刑罚是刑法的逻辑起点,从刑罚配置的角度考察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刑事司法实践,有助于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制定者深层次地观察该罪与反思改进方向。食品、药品监管渎职行为的独立成罪彰显了“从严治吏”的治国理政信条,但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刑罚配置违背了“罪刑相当”的刑法基本原则,资格刑的有限适用和罚金刑的缺位暴露了“刑种单一”的缺陷,刑罚幅度设置严厉程度较高揭示了刑事立法工作中的“重典治乱”思维,亟待在未来的刑事立法过程中予以相应调整和完善。
    • 贾佳
    • 摘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日益猖獗,以传统的诈骗罪规制电信网络诈骗行为面临诸多困境,诈骗罪要求的欺骗行为、数额结果、被害人处分意识等要件受到冲击和挑战。增设电信网络诈骗罪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电信网络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权和信息安全,其中信息安全是主要客体,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要考虑到电信网络诈骗罪的特殊性,合理配置主刑和附加刑,并充分发挥保安处分性质措施的作用,满足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需要。
    • 李振林
    • 摘要: 【主题导引】近期,“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引发了热议,人们在奋力探究该女为何被拴铁链以及为何生育了八个孩子的同时,也强烈质疑现行刑法中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法定刑是否过轻。学界也就是否应提高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法定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双方对此各执一词,一方主张维持现状,另一方则力主提高法定刑。时下,这场学术论战已然“破圈”,使得公众逐渐转而聚焦于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刑罚配置和对广大妇女权益保护上,由此转化的公共舆论和压力很可能会对《刑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和相关制度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本刊特邀多名刑法学专家来“清理战场”,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所存在的立法和司法争议问题进行梳理和解析。
    • 廖天虎
    • 摘要: 由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和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理论研讨会,以"刑法修正中的基本理论探讨"和"草案中的具体个罪研究"划分议题,深入探讨了刑法的立场与价值取向、刑法修正中的司法因素、轻罪立法的体系性等刑事立法理论,同时聚焦于高空抛物行为、妨害驾驶公共交通工具行为、非法基因编辑行为和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等具体刑事立法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对草案的完善提出了修改建议.
    • 陈伟
    • 摘要: 累犯制度的创设与功利价值的追求相契合,因而可以通过刑罚功利价值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与完善累犯制度.由于过于强调公正至上的原则,客观外化的社会危害性往往被当成法定刑配置的根本基准,作为功利性诉求而存在的累犯制度也未能避免,从而导致了制度规则与具体适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累犯制度及适用应当体现刑罚功利调节的现实价值,契合制度设置背后的根据立场,兼顾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实现功利调节与公正价值之间的良好结合.累犯的功利性调节应当保证按需配刑具体适用时不能突破法定刑下限、建立完善的人格调查制度、设置适度的加重处罚,以实现累犯制度在功利价值与公正价值之间的协调平衡.
    • 孙万怀; 崔晓
    • 摘要: 综览历部刑法修正案,死刑废止进程减缓、无期徒刑增加、轻刑种呈现萎缩趋势、法定刑的调整比例中提高法定最高刑占比最高、附加刑加重等都凸显了立法上的重刑化趋势。风险社会下刑罚的调整并在一定领域有所扩张具有合理性,但不应成为一种常态。刑罚的预防作用应当被谨慎评估,刑法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蕴含着巨大风险,刑法修正案并未完整地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宣告刑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大陆刑罚判决人数已然重刑占比过高,重刑化的修法观念实无必要,刑罚配置的轻缓化才是刑法修正的应然走向:(1)行为的危害性程度由法益类型和可谴责性决定,以此决定报应程度,进而划定刑罚边界;(2)一般预防应由主观内容和罪名的司法适用频率决定,并可在报应划定刑罚边界的基础上降低法定最高刑;(3)法定最高刑为死刑、无期徒刑及15年有期徒刑的部分罪名法定刑配置过重,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刑罚轻缓化要求。
    • 吴娟
    • 摘要: 虽然国家的打击越来越严厉,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依然高位运转.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犯罪类型归属不准确、所涵盖的犯罪对象少、犯罪行为狭窄、危险犯中的“足以”条件难以确定,司法上量刑不均衡.立法上明确食品类犯罪侵犯的主要法益是公共安全,增设相应的资格刑,优化刑罚配置,并将一些常见的犯罪行为、犯罪对象纳入刑法规制;司法上依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严格适用法律,减少缓刑的不合理适用,是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