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创作心理

创作心理

创作心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488篇;相关期刊476种,包括社会科学辑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文学自由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世界华文文学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国际学术研讨研讨会等;创作心理的相关文献由719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定安、曹树钧、刘凤芹等。

创作心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9 占比:10.3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88 占比:89.64%

总计:7238篇

创作心理—发文趋势图

创作心理

-研究学者

  • 彭定安
  • 曹树钧
  • 刘凤芹
  • 张圣康
  • 张燕
  • 李家耀
  • 李建中
  • 金道行
  • 阎庆生
  • 陈春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聂美玲
    • 摘要: 沈从文的苗族血缘,乡下人身份,以及在都市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歧视形成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深刻影响了他的价值取向,审美理想,创作动机,写作风格。沈从文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营造了一个桃源般的湘西世界,塑造了一系列苗族传奇人物形象,创作了多部都市讽刺小说。回到创作主体本身来分析沈从文复杂的创作心理,有助于理解沈从文小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 徐阿兵
    • 摘要: 在《昆明的雨》中,汪曾祺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是“我想念昆明的雨”,而是对青春的怀想。文章的抒情手法,不是许多研究者所公认的“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其辞。作者有意运用“偏题”与“枝蔓”、“含藏”与“曲笔”等特殊笔法,避免了情感表达过于直露。将《昆明的雨》与汪曾祺早年作品对读,有助于更深入地领会“回忆的诗学”。
    • 郭亚男
    • 摘要: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名噪一时。这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童年以及成年后个人的独特经历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集中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之中。历经浮华之后,其作品呈现出苍凉和凄怆之感,不断解构人性的卑鄙、扭曲与变形,由此形成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本文将从张爱玲人格个性的形成原因以及创作心理在作品中的表现出发进行简要分析。
    • 孙敬华
    • 摘要: 小说意象能够实现以景寓志、志以景抒、含蓄隽永的审美效果。在路遥小说中雨雪意象是他运用得最多,描写得最多的意象:小说情节的设置和展示、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生活环境的描写与营造,几乎都与雨雪意象有关。雨雪意象在小说中既是对艰辛苦难生活的书写,又隐喻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作品中雨雪意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路遥的小说作品主题和创作心理
    • 刘伟生
    • 摘要: 作为经典名篇,《孔雀东南飞》广为传诵,有关刘兰芝悲剧命运的分析也众说纷纭,但从创作心理与叙事话语的层面,从历史接受与现代阐释的角度进行研读的少,设身处地为刘兰芝寻找出路的更为罕见,因为文学不等于现实,古代文学尤其不同于当今实际。其实出路缘于现状,源出对刘兰芝个性及所处家庭与时代的了解,包含对悲剧成因的分析,或以弄清悲剧原因为前提,又关联当今时势与读者个体,比起单纯的原因探究与形象分析容量更大,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对读者主动性的激发也更有效力。
    • 龙永干
    • 摘要: “油滑”是《故事新编》中的重要存在。它是《补天》创作时的一个偶然,却被鲁迅视为“创作的大敌”。鲁迅在创作《铸剑》时对其进行了规避,而在《奔月》中则对其进行了顺应。上海时期,生活的异质混搭、体验的悲喜悖谬,让“油滑”成了创作的需要。同时,鲁迅通过对现实批判的强化和文化内涵的赋值,让“油滑”获得了“存在的余地”。
    • 陈夫龙
    • 摘要: 在郁达夫的心灵世界深处,潜隐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自卑情结。童年生活中的创伤性情境构成了郁达夫自卑意识滋生的土壤;中华民族屈辱的、备受歧视的国际地位以及他因自我封闭而造成的极端孤立的现实处境,又进一步强化了他内心的自卑意识。这种自卑意识最终发展成为其人格结构深层占支配地位的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不但激发了郁达夫作为一个作家潜在的成长动机,而且影响、制约甚至规定了他的审美意向和艺术选择。于是,郁达夫选择了写作作为精神救赎之路,从而实现了对自卑的审美超越。
    • 吴俊
    • 摘要: 红色经典文学是我国当代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体现,不但对新中国历史有着较高的还原度,蕴含着动人的民族情感,也彰显出富有时代感的红色精神和英雄信仰。“宏大主题叙事”和“英雄主义情结”是这类作品共同的主题。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往往寄托着作者崇高的理想,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从文学层面来看,红色经典文学反映出人们在特定时期的创作心理,以及作者对民族化的追求和对现代化思想的探索。因此,作者笔下的英雄儿女通常代表了先进的时代精神,具有独特的意识引领作用,对于和平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信仰的建构仍然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由杨剑主编的《红色文学经典导读》一书,选取了十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呈现出这些红色经典作品所蕴含的高尚美与理想美,以及英雄主义精神的个性化体现,从而展示出红色经典文学的感染力、传播力及其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价值。
    • 王同舟
    • 摘要: 在民间气息浓郁的宋元话本、戏曲中,仅有关羽力图擒获曹操而未能的故事,据此可以排除“义释华容”产生于宋元民间文人之手的说法。明初朱有燉《关云长义勇辞金》杂剧可能启发了《三国志演义》“义释华容”故事的虚构,为探明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新材料。《三国志演义》作者违反理学盛行以来的伦理观念,以早期的伦理观念作为“《春秋》大义”,为“义释”行为确立道德合法性,反映出对艺术复杂性的迷恋及某种程度的叛逆思想。
    • 李采薇
    • 摘要: 黑泽明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亚洲导演,一生获奖无数,电影《罗生门》作为一部先后斩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的作品,它映照着黑泽明电影生涯中深入人心且光芒万丈的高光时刻.这部倾注了黑泽明导演大量精力和热情的电影无疑是具有导演生命的特殊印记的.电影《罗生门》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也徐徐向我们展示出一位感性有余而理性叙事,多愁善感却常常自省,悲观看待人性但依然对其保有希冀的率真导演.文章通过解读《罗生门》以此分析黑泽明导演最真实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