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制度基础

制度基础

制度基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9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3813篇;相关期刊339种,包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求是、法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2011世界华商管理大会、第15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等;制度基础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毛寿龙、葛兆强、郭励弘等。

制度基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1.1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813 占比:98.84%

总计:34210篇

制度基础—发文趋势图

制度基础

-研究学者

  • 毛寿龙
  • 葛兆强
  • 郭励弘
  • 任建芝
  • 刘方
  • 刘淑芬
  • 刘铮
  • 刘锋
  • 周松兰
  • 姚德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国镇; 胡怀国
    •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所有制形式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保障,分配方式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其不同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索不同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而为我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 闫恒
    • 摘要: 共同性的不断增进与扩大,既是北方游牧民族及其王朝政权历史演进的真实面貌,也是今人着力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的关节肯綮。应当遵循“共同性扩大”这一主要方向,从政治建构和文化交往的多线互动中认识和评价夷夏“合于中华”的伟大。先秦时期形成的“修文德以来之”的理论固然成为历史上华夷关系的主流,但仅从文化角度并不足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还必须从“汉砖唐瓦”去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基础。在郡县制和天下体系的制度基础上,夷夏之间的文化关系并非只是单向的接受或拒斥,而是存在深度接受、创新激活与反哺等复杂面相。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由制度至疆域、由疆域至语言、由语言至生活、由生活至文化,再由文化至国家,从而成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血脉同体。从夷夏之间的复杂互动中把握共同性的扩大,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观的方法论基础。
    • 蔡群青; 宗国庆
    • 摘要: "县管校聘"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共享性和流动性,优化师资配置和提高教师工作活力的重要政策落实载体与举措。在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以教师留与流的矛盾、校长权与责的矛盾、教育系统内与外的矛盾为核心的落地挑战。为确保"县管校聘"的落地扎根,教育系统内外部多方主体需构建县域内统一的保证教师能动,促进教师想动,助推教师持续动的制度体系,为"县管校聘"的依法实施、公平保障、落实质量和社会认可提供持续的动力制度基础
    • 蔡群青; 宗国庆
    • 摘要: “县管校聘”制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教师共享性和流动性,优化师资配置和提高教师工作活力的重要政策落实载体与举措.在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以教师留与流的矛盾、校长权与责的矛盾、教育系统内与外的矛盾为核心的落地挑战.为确保“县管校聘”的落地扎根,教育系统内外部多方主体需构建县域内统一的保证教师能动,促进教师想动,助推教师持续动的制度体系,为“县管校聘”的依法实施、公平保障、落实质量和社会认可提供持续的动力制度基础.
    • 王成; 李珊珊
    • 摘要: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其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相生的自然观、中庸平和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发展.其中,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是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所奠定;其制度结构具有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稳定有序、整合共治的特征;其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实践与本土化理论创新有机融合而成,从而使整个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和合"价值取向.
    • 张岩冰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守和捍卫,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深厚且丰富的理论、历史及实践依据,对于回应国际社会质疑、全面深化改革及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具有现实意义.新时代,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树立问题意识,通过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完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意识并优化制度运行环境等实现制度发展,确保制度实施,充分彰显制度优势和制度特色.
    • 伊巧贞
    • 摘要: 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要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思想,落实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主体责任,明确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关系,强化纪检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担当意识,建强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制度基础和群众基础,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稳中求进不断更新,促进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
    • 谢熠; 罗玮
    • 摘要: 福山所著《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创造》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区分为高信任度社会和低信任度社会.福山认为信任源自于文化,并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但福山对信任的文化性解释既缺乏历史的辩证,又忽略了深层的制度因素.从信任的制度基础出发,高信任源自于制度约束的必然结果,信任缺失根源在于制度缺乏.福山对信任的文化性解释,值得反思和商榷.
    • 宋方青; 李书静
    • 摘要: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公共法律服务起源于西方,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基于国家制度、公民意识与法律服务市场的差异,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建构与发展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样态。当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市场参与程度不足、多元主体共治模式有待完善等问题,应根据我国国情,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进职能分工的精细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