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前磨牙

前磨牙

前磨牙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7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33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大会等;前磨牙的相关文献由758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睿、卢奕、孙沫逸等。

前磨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5 占比:25.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933 占比:74.70%

总计:1249篇

前磨牙—发文趋势图

前磨牙

-研究学者

  • 冯睿
  • 卢奕
  • 孙沫逸
  • 李迎楼
  • 汪平
  • 沈晴昳
  • 王宇
  • 蒋月桂
  • 费秀智
  • 严齐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瀚方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6例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树脂组、纤维桩组,两组各43例,均接受纳米树脂填充修复治疗,纤维桩组联合使用纤维桩进行复合修复,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牙周指标、修复效果、修复时间、口腔卫生评估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BI)、探针深度(PD)、探诊出血(BOP)(取阳性率)等值明显降低,牙龈退缩高度(GR)值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重度楔状缺损前磨牙者采用纤维桩复合纳米树脂填充修复方案治疗,能更明显的改善其症状表现,提升修复体完整度和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优化临床疗效,且未明显增加治疗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张亚南; 孙克勤
    • 摘要: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检查重建图像观察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 10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CBCT检查重建图像,使用one volume viewer软件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形态、根面沟(凹陷)发生情况,并测量不同横截面单根单管牙的最薄根管壁厚度。结果 1 10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中,Ⅰ型根管958颗、Ⅴ型根管92颗、C形根管42颗、Ⅲ型根管10颗。424例男性患者Ⅰ型、Ⅲ型、Ⅴ型、C形根管的检出率分别为75.0%、2.4%、15.6%、7.1%,678例女性患者Ⅰ型、Ⅲ型、Ⅴ型、C形根管的检出率分别为94.4%、0、3.8%、1.8%,两者相比,P均0.05;根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最薄根管壁厚度为(0.85±0.11)mm,男性与女性相比,P>0.05。结论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复杂多变,根管类型中Ⅰ型最为常见,且男女根管类型存在差异。下颌第一前磨牙根面沟(凹陷)发生率较高,好发于近中根面,多起始于根中1/3处。不同横截面单根单管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薄根管壁厚度不同,且牙冠与牙根交界处最薄根管壁厚度存在性别差异。
    • 孙毅; 林玉红
    • 摘要: 牙髓血运重建技术(regenerative endodontic procedures,REPs)是近年来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新方法,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冲洗消毒,避免机械预备,引导根尖区干细胞进入根管,形成以血凝块为主的再生支架并提供生长因子,进行严密的冠方封闭,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2]。由畸形中央尖导致的根尖周病,多见于第二前磨牙。部分前磨牙有髓角深入到中央尖中。
    • 宋野; 韩晶莹
    • 摘要: 继Bolton之后,我国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以探讨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的影响,但相关研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而且关于中国人拔除四颗前磨牙之后的最适Bolton指数全牙比标准还没有建立。该文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于竞璟; 程春; 邹英; 赵今
    • 摘要: 目的观察二氧化锆根管桩联合树脂修复老年前磨牙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就诊的老年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分别采用二氧化锆根管桩联合树脂修复(观察组)和玻璃纤维桩联合树脂修复(对照组),对比两种修复材料的体外实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及患者的修复满意度。随访至2022年3月,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二氧化钴材料拉伸强度和抗剪切强度值高于玻璃纤维材料,三点弯曲值低于玻璃纤维材料(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修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良好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85%(P<0.05)。修复后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均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咀嚼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美观效果、语音功能、咀嚼效率、固位效果、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33%(P<0.05)。结论二氧化锆根管桩联合树脂对离体牙的粘结能力和机械强度优于玻璃纤维桩联合树脂,应用于老年前磨牙牙体缺损修复中有更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预后佳。
    • 王紫霄; 夏舒迟; 王庆
    • 摘要: 通过数字化技术,设计一种适用于正畸合并牙列缺损患者的新型引导式种植-修复方案。针对一位先天性缺失前磨牙及上颌尖牙的男性患者,在其正畸治疗过程中完成导板辅助的缺失牙种植,同期完成正畸治疗及种植修复。术后随访CBCT示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骨增量形态稳定。种植终修复形态美观协调,软组织及骨组织轮廓饱满。因此,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正畸和种植治疗阶段整合,可为牙列不齐合并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简化和明确的治疗方案。
    • 陈清; 孙艳艳; 王树峰; 王晓菲; 王伟; 刘宗响; 袁长永
    • 摘要: 目的 探讨铸瓷高嵌体修复经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0例经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共81颗患牙(前磨牙牙体缺损均涉及邻牙合面),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40颗患牙)和B组(35例,41颗患牙).A组采用纤维桩加钴铬烤瓷冠修复,B组采用铸瓷高嵌体修复.修复后1年患者入院复诊,比较两组的患牙修复成功率.结果 A组、B组的患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2.5%、9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铸瓷高嵌体修复经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短期内效果较好,并在美学、生物学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 孙根柱; 郭春霞; 徐佳; 张大勇; 郭爱霞; 袁秀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颊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穿髓形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96例穿髓形楔状缺损患者(共132颗第一前磨牙)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根管治疗.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8例)采取颊高嵌体修复,对照组(48例)采取纤维桩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分析2组患牙修复后6、12个月时临床疗效,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修复后6个月,在修复体完整性、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继发龋、牙龈健康、食物嵌塞方面,观察组成功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对照组分别为100.00%、98.48%、100.00%、100.00%、100.00%;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总体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8.48%.修复后12个月,在修复体完整性、修复体边缘密合性、继发龋、牙龈健康、食物嵌塞方面,观察组成功率分别为98.48%、100.00%、100.00%、100.00%、100.00%,对照组分别为96.97%、100.00%、96.97%、93.94%、100.00%;观察组修复后12个月总体成功率为98.48%,对照组为87.88%.观察组满意度95.83%,对照组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07,P<0.05).结论 相较于纤维桩联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颊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穿髓形楔状缺损更为可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 郑建英; 王志杰; 张霞
    •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粘结材料粘结固位在前磨牙种植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因前磨牙缺损而接受种植固位修复的患者110例(共207枚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5,64枚种植体)、B组(n=38,71枚种植体)和C组(n=37,72枚种植体).A组采用玻璃离子粘结固位,B组采用聚羧酸锌粘结固位,C组采用Premier暂时性树脂粘结固位,分别于修复后3、6个月检测3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况.结果 修复后,3组植义齿侧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3个月,3组探诊深度与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6个月,A组、C组探诊深度大于B组(P<0.05);修复后3个月,C组牙菌斑指数高于A组、B组(P<0.05);修复后6个月,C组牙菌斑指数与龈沟出血指数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材料粘结固位对种植义齿咀嚼功能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聚羧酸锌粘结固位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优于玻璃离子与Premier暂时性树脂.
    • 刘柯; 崔永利; 高鹏; 范向宁
    • 摘要: 目的 分析延迟移动与早期移动对正畸需要拔除双侧前磨牙患者牙龈裂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早期移动,观察组采取延迟移动,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牙龈裂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牙龈裂发生率(40.00%)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需要拔除双侧前磨牙患者中,延迟移动较早期移动更有助于降低牙龈裂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