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一般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0866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江苏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医院、现代医院管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6年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学术年会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丽娜、姚远、刘丽华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0866 占比:99.99%

总计:500937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文趋势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研究学者

  • 余丽娜
  • 姚远
  • 刘丽华
  • 刘月辉
  • 刘玉洁
  • 姚凤红
  • 张广磊
  • 张文一
  • 张春华
  • 张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博文; 娄月
    • 摘要: 病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呈现形式之一。某三甲医院2021年6月至10月开展医疗质量专家巡查活动,规范医疗行为,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通过提升病历书写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结果发现:开展医疗质量专家巡查,对病历质量有明显提升作用。
    • 孙平; 王艳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
    • 孟娜娜; 赵丹娜; 王玉; 杨五洋; 荣健; 王雪韵
    • 摘要: 目的梳理近10年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领域研究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领域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5.8.R3可视化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836篇文献。2011年—2021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领域文献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研究热点集中在不良事件与满意度、风险管理、护理质量、跌倒、医疗器械以及院内转运和手术室。研究前沿为护理管理与重症患者安全。结论我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研究广泛,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未来应进一步打破信息及合作壁垒,形成规模化合作网络,关注患者安全关键环节,推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研究持续深入。
    • 何彩玉; 晏定燕; 朱钰柱
    • 摘要: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房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杭州市西溪医院艾滋病病房出现的81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别及严重程度,并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81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为74例(91.3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不良事件为7例(8.64%)。患者不良事件中安全隐患27例(33.33%),意外拔管25例(30.86%),压力性损伤13例(16.05%),给药错误9例(11.11%)。从事件等级分类情况来看,Ⅳ级事件58例(38.75%),Ⅲ级事件14例(55.00%),Ⅱ级事件9例(6.25%)。27例发生安全隐患事件中,18例为患者跌倒,9例为患者坠床;19例发生在日间,8例发生在夜间。25例意外拔管事件中,20例发生在夜间,5例发生在日间;16例发生在置管后1~3 d,7例发生在置管后4~7 d,2例发生在置管7 d后。13例压力性损伤事件中,Ⅰ期压力性损伤共10例,Ⅱ期压力性损伤共3例;10例合并感染性肺炎,3例合并肾功能损伤。9例给药错误事件中,护士均未严格按照给药流程对每次给药的药品数量、种类进行逐一核对。7例职业暴露事件中,5例为黏膜暴露,2例为针刺伤;从事件当事人身份上看,7例当事人均为院内护士;执业年限均在3年以内。结论艾滋病病房极易出现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临床实践中应针对特殊病房患者采用更加全面的护理关怀和更加严格的质控管理,以避免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 姚远; 许宏; 张璇; 毛丽; 张文一; 徐家骅
    • 摘要: 目的 基于标准化管理视角构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应用循证法、经验参照法建立指标体系草案,采用改良Delphi法,提升预测指标体系的准确性.结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70个三级指标.三轮问卷应答率分别是96%、94%、86%;专家权威系数为0.88;变异系数随着咨询次数增加而减小,专家意见趋势集中.结论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研究构建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指标体系结果可取.
    • 吴杰; 高颖; 尹月; 侯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医务人员的真实体验和支持性需求,为管理者后续开展支持性项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济南市2所三级医院13名不良事件中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中Co-laizzi 7步骤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负性体验及应对、正性体验及应对、支持性需求的多样性及广泛性"3个主题.结论:应重视不良事件中医务人员身心负性体验,加强正向应对引导;关注支持性需求,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帮助其尽快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
    • 张文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系统追踪法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系统追踪小组,对各个科室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出各项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实施持续整改.对比在采用系统追踪法前后的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安全不良事件率.结果 采用系统追踪法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后,医院的安全不良事件:意外不良事件、投诉纠纷事件、院内感染事件、职业伤害事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压疮事件发生率均降低(P<0.05);且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安全不良事件率总数升高(P<0.05).结论 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中采用系统追踪法,能够完善院内的安全不良事件体系的建立、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对安全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就诊治疗的安全性,促进院内医疗质量长久改进.
    • 闵建珍; 鲍传军; 张广磊; 李仁虎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该院各部门2019年1-12月通过OA信息化平台上报的41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医疗和护理类事件,共占93.52%;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为320例,占比76.74%;不良事件前10位发生原因总共占85.13%;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与床位数比值前10位科室的比值均在20%以上,比值低于10%的不达标科室病区共有8个。结论: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 贾君杰; 任智江; 孔刚
    • 摘要: 目的 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应对策略,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切实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6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收集的472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涉及的科室、高发时间,并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为主,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最多,08:00-11:59、14:00-15:59时段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高发,发生原因主要为员工疏忽、医疗器械质量不合格、临床经验不足.结论 构建和完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体系,强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高发科室的监控力度,持续关注高发时段,多措并举降低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加强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并保障医疗器械安全.
    • 卢秋洁
    • 摘要: 目的:研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名医务人员(17个住院病区、7个门急诊各抽取医护人员3名),调查这些人员中对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送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我院2019年共上报137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而影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送的因素也有很多,如:个人因素、报告程序复杂、医院管理问题等等.结论:通过研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送和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对我院现有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送制度及流程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完善,以期可以提高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