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绘画、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篇、专利文献18585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世界文化、中国收藏等; 卡拉瓦乔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乔宜男、赵华、于艺等。

卡拉瓦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 占比:1.64%

专利文献>

论文:18585 占比:98.36%

总计:18894篇

卡拉瓦乔—发文趋势图

卡拉瓦乔

-研究学者

  • 乔宜男
  • 赵华
  • 于艺
  • 任念辰
  • 余小梅
  • 孙琳琳
  • 康英洁
  • 张南南
  • 张鸿宾
  • 徐唯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怡君
    • 摘要: 文艺复兴后,欧洲的艺术领域中产生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术思想,史称巴洛克时期。在巴洛克的艺术思想中,传递出了一种和世界变迁、想象力、丰富情感相联系的绘画语言及其表现力。为后人进行创作提供了宝贵历史经验及特殊艺术资源。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艺术家们把自己的性格展现在作品的色彩表现中,使得绘画的创作有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色彩表达传递出艺术家个人独特的情感是巴洛克在绘画中拥有的独特的生命力的表现。本文从巴洛克时期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达形式入手,以卡拉瓦乔和鲁本斯为代表分析巴洛克不同时期色彩在油画中的作用和色彩在油画中的不同表现。
    • 安竑宇
    • 摘要: 西方架上绘画从15世纪早期开始就出现了很多渗透科学的形式美,像是充满了智慧的艺术家在创作世界一样。本文以现实主义大师卡拉瓦乔的作品为例,探讨美学中艺术的一个基本矛盾:艺术的再现与表现之间的对立矛盾。为什么说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充满了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的对立,而他又如何做到将对立碰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呢?
    • 王幸
    • 摘要: 人们常认为,怡情养性是学习或欣赏绘画所得到的最大益处。但真的只有这些吗?每当我想提笔学习绘画时,这个问题就会蹿进脑海。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卡拉瓦乔的《以马斯的晚餐》。那是在英国国家美术馆32号展厅里,《以马斯的晚餐》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故事记载于《路迦福音书》中:复活节的晚上,两个信徒步行回到以马斯。途中,出现了一个陌生人,请求与他们同行。于是,三人一起到达了以马斯。
    • 邓雅鑫; 夏慧琳
    • 摘要: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著名画家都在研究光线的明暗变化与表现力,17 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卡拉瓦乔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 年 ),他较早的开始引用强烈的光影明暗对比画法,独到地运用明暗,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历史上将这样表现技法被称作“暗绘风格”。光影运用的艺术表现也被许多画家关注探索,形成了现实主义潮流。卡拉瓦乔和其追随者在光影上的探索对当时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李玉川
    • 摘要: 委拉斯贵支是欧洲艺术史上最具独创性的画家之一,相对于其成熟时期,塞维利亚时期的作品被认为完全是传统的.而这一时期可能仍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以捉摸的时期.本文从委拉斯贵支的老师帕切科切入,分析其对委拉斯贵支早期风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并选取委拉斯贵支独立成为画家的第一张宗教题材作品与他在塞维利亚波德格涅斯风格的最后一张作品进行分析、对比,探究委拉斯贵支与同时代塞维利亚画家群体的关联及对塞维利亚传统的变革,寻找委拉斯贵支早期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原因.
    • 王凯
    • 摘要: 徐渭与卡拉瓦乔,是出生于16世纪的两位杰出大师.卡拉瓦乔活跃于文艺复兴中后期,开创了巴洛克画派的先河,徐渭则以泼墨大写意开启了中国文人画的水墨篇章.本文通过分析徐渭和卡拉瓦乔的作品及其艺术特点,横向对照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画坛的区别与共性.
    • 陈昱荣
    • 摘要: 卡拉瓦乔是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过渡性人物,绘画作品强调明暗对比.他尤其擅长以光影效果突出主体,其处理光影的方式被称为"酒窖光线法".随着社会进步,关于光影的学说已经有了充分、科学的解释.但是,在西方油画中,关于油画的光影仍然充斥着一些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在卡拉瓦乔的笔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油画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光影的神秘感及重要性.
    • 刘佳莉; 李莉
    • 摘要: 《圣马太蒙召》为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描绘了经典的宗教题材内容。图像学是艺术史和艺术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文章从图像学角度出发,结合潘诺夫斯基的研究从前图像志分析、图像志分析、图像学分析三个方面研究卡拉瓦乔的《圣马太蒙召》,探讨其美术价值和其对于美术史的意义。
    • 吕曦
    • 摘要: 1974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而毕加索在讨论立体运动,两位大师一位用数学定义,一位用绘画和雕塑,从不同的视角讨论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从创造性上来讲,科学家和艺术家没有本质区别。庞茂琨教授的《第二次触摸》画作中,将文艺复兴时期卡拉瓦乔的《圣徒托马斯的怀疑》的局部人物替换成机器人,反映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里,我们对人机关系的好奇、困惑和焦虑。近些年,关于人工智能与艺术实验探讨越来越多。“下一个伦勃朗”项目中利用人工智能对364张伦勃朗画作中的人物性别、衣领、胡须、年龄、帽子、面部向右等特征进行识别和运算,生成并且推断了下一张作品可能的面貌。
    • 陈璐璐; 童永生
    • 摘要: 卡拉瓦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极具特色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推开17世纪大门的人".他的绘画大胆地打破了当时的程式,这也使得他成为饱受争议的人物.卡拉瓦乔的一生短暂又传奇,是一位急躁短命但是十分有才华的画家.其作品中含有大量的"自画像",即画家十分喜爱将自己作为作品中的角色.因此,卡拉瓦乔的作品与自恋情结密不可分.本文将以卡拉瓦乔绘画作品中出现的画家本人形象为线索,结合画家的人生经历、具体的作品,详细解读其中蕴含的自恋情结,由浅入深归纳出其作品中蕴含的自恋情结的三个层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