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危重

危重

危重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76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5篇、专利文献983篇;相关期刊381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中外医疗、吉林医学等; 危重的相关文献由4039位作者贡献,包括冯素娟、张矩、王艳等。

危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5 占比:44.40%

专利文献>

论文:983 占比:55.60%

总计:1768篇

危重—发文趋势图

危重

-研究学者

  • 冯素娟
  • 张矩
  • 王艳
  • 陈芋文
  • 任国祚
  • 刘文娟
  • 吴丹
  • 孙启龙
  • 孙红娟
  • 张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霄; 刘红霞; 张帆; 晏长红
    • 摘要: 目的研究危重早产儿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胎龄将其分为0.05)。结论危重早产儿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且胎龄越大,早产儿机体调节皮质醇分泌的能力越强;但血浆ACTH水平与早产儿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 李敏; 戴红臣; 赵永; 潘娜娜; 叶玉兰; 毛国顺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S.T.A.B.L.E.原则的主动转运对危重新生儿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33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转运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被动转运模式)65例和观察组(基于S.T.A.B.L.E.原则的主动转运模式)68例。比较2组新生儿院前急救措施实施率和转运期间低体温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转运后随访统计2组新生儿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实施呼吸道管理率89.71%、循环支持率83.82%、药物应用率57.35%、实验室检查率91.1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54%、64.62%、29.23%、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中,观察组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47%、1.4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38%、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治愈率为72.06%,高于对照组的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运危重症新生儿时选择基于S.T.A.B.L.E.原则的主动转运模式,能够规范急救措施,稳定新生儿转运期间体温、血糖,进而改善预后。
    • 田为; 曹玥
    • 摘要: “我平时身体挺好,就有点高血压,但一直也在吃药控制。六天前我在家正吃着饭,就突然感觉喘不上来气,感觉自己要不行了。我女儿当时在家就把我送来医院了,再之后我就没有意识了,等我再醒来已经是第二天To”孙先生提到突发病症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 郭夕娟; 刘小玲; 印玉静
    • 摘要: 目的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应用于脐静脉置管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脐静脉置管的危重新生儿185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脐静脉导管法,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法。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率、置管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取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后,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敷贴更换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镂空式固定法应用于危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中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敷贴更换频率,降低置管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田丽源; 李凡; 朱华栋; 刘晓颖; 任伟; 贾铮; 王静怡; 刘爱辉; 徐军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发热患者预检分诊有效的危重指标,以精准识别其危重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939例急诊发热患者的临床客观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医疗资源等,分析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生存状态的影响,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其危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预测急诊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危重程度指标及最佳截断值。结果939例急诊发热患者中,死亡21例,占2.24%,死亡组和存活组年龄、创伤警觉量表(AVPU)评分、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MEWS得分、休克指数、修正休克指数、医疗资源使用数目等10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急诊发热患者年龄、AVPU评分、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方程,得出AUC为0.974(0.952~0.997),敏感度90.5%,特异度93.9%,最佳截断值为0.020。ROC曲线预测急诊发热患者危重程度有效参数有年龄、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6.0岁、39.0°C、129.0次/min、25.0次/min、79.0%。评分系统中,MEWS得分AUC最高,为0.910(0.850~0.970),最佳截断值为7.0分。结论生命体征客观指标结合年龄可构成急诊发热患者预检分诊危重程度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诊预检分诊发现潜在危重症患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邓茜婕
    • 摘要: 目的:探究呼吸系统危重患者应用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干预护理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呼吸系统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给予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护理后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最大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0.213、1.906,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2.151、7.450,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2,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P<0.05);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3,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模式干预能改善呼吸系统危重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 潘丹; 陈宇; 蓝彩春
    • 摘要: 目的:探讨对危重老年患者实施体位护理的具体效果。 方法:选择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我院接诊的危重老年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体位护理的方式。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实际接受护理之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整体更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整体更高。 结论:在实际针对危重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体位护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压疮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使得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是一种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的护理方法。
    • 贾亚杰; 姚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序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2例危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开展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序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统计并比较干预前后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具体营养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体重及ICU入住时间;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血清总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体重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选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序贯疗法,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采纳推行。
    • 吕丽娜; 张博; 周恒; 王小品; 马彩霞
    • 摘要: 目的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建立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并探究其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危重患儿160例进行研究,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运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进行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统计两组患儿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儿转入PICU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护理记录次数分别是896次、938次,观察组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路径式护理记录模板应用于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记录中,可有效减少护理书写缺陷发生,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患儿非计划性转入PICU的发生率。
    • 刘洋; 臧兆萍; 李志茹
    • 摘要: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后,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保证其良好的预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组;分别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n=30)和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干预(实验组n=3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舒适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护理舒适度评分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80.00%(24/30)和26.67%(8/3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96.67%(29/30)和6.67%(2/3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及处理干预的应用对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舒适度等干预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降低其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