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NH3-SCR

NH3-SCR

NH3-SCR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402619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NH3-SCR的相关文献由35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涛、董林、周仁贤等。

NH3-SCR—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02619 占比:99.98%

总计:402702篇

NH3-SCR—发文趋势图

NH3-SCR

-研究学者

  • 王学涛
  • 董林
  • 周仁贤
  • 张乾蔚
  • 胡海鹏
  • 苏晓昕
  • 赵茹
  • 高飞
  • 刘崇敏
  • 刘雪松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义凤; 张婷; 张云飞; 孙琦; 田蒙奎
    • 摘要: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i_(1-x)Sn_(x)O_(2)复合氧化物,浸渍负载质量分数10%的CuO_(x)和FeO_(y)活性组分,制备一系列Cu_(m)-Fe_(n)/Ti_(1-x) Sn_(x)O_(2)催化剂。探究不同Ti/Sn和Cu/Fe(物质的量比)对Cu_(m)-Fe_(n)/Ti_(1-x)Sn_(x)O_(2)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_(0.67)Sn_(0.33)O_(2)载体可促进活性组分CuO_(x)和FeO_(y)的相互作用。当Cu/Fe为3∶1时,在300°C下NO_(x)的转化率达到91.3%;向反应体系通入286 mg/m^(3) SO_(2)反应3 h后,NO_(x)的转化率仅下降2.6%。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NO_(x)-TPD)的表征表明,CuO_(x)和FeO_(y)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与单一的Cu/Ti_(0.67)Sn_(0.33)O_(2)和Fe/Ti_(0.67)Sn_(0.33)O_(2)对比,复合催化剂表面吸附氧浓度相对增加15%~33%,总酸量增大56%,从而提高了催化剂脱硝活性。
    • 安冬琦; 杨钰垚; 蔡彦迪; 邹伟欣; 孙敬方; 董林
    • 摘要: 以NH_(3)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消除大气重要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b促进的Nb_(a)Fe_(1-a)CeO_(x)(a=0、0.1、0.2、0.4)催化剂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并利用BET、XRD、XRF、NH_(3)-TPD、H_(2)-TPR、in situ DRIFT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b的引入能显著提升FeCeO_(x)催化剂的中低温脱硝性能,其中,Nb_(0.1)Fe_(0.9)CeO_(x)催化剂在175~350°C温度区间内获得超过80%的NO_(x)转化率,显示出优异的中低温NH_(3)-SCR催化活性。进一步分析发现,Nb_(0.1)Fe_(0.9)CeO_(x)催化剂上的SCR反应主要遵从Eley-Rideal反应机理,适量Nb的引入使得Nb、Fe、Ce之间产生了强相互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催化剂的结晶度,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还有利于氧化还原能力和表面酸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NH_(3)的吸附、活化以及NH_(3)-SCR反应活性的增强。
    • 吴婷婷; 侯嘉; 姚华; 倪慧; 林泉束
    • 摘要: 以二乙胺为模板剂合成SAPO-34分子筛,研究了Cu含量对Cu-SAPO-34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结合XRD、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样品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0.15 mol·L^(-1)Cu改性的催化剂结晶度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展现出最高的SCR活性,在187~442°CNO_(x)转化率高于90%。
    • 孙中豪; 张慧茹; 米雪; 赵毅
    • 摘要: 通过微波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MIL-101(Fe),然后以此为前驱体煅烧制备了CuFe_(2)O_(4)催化剂,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空速、SO_(2)、H_(2)O等因素对催化剂NH_(3)-SCR催化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CuFe_(2)O_(4)催化剂可以在250~450°C的宽温度区间保持90%以上的脱硝效率,反应前后催化剂无明显变化,同时in situ DRIFTS光谱结果表明,CuFe_(2)O_(4)催化剂在脱硝过程中同时存在L-H以及E-R两种反应机理。
    • 张相俊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Cu(x)/HZSM-5系列催化剂并应用于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进行了O_(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的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活性评价,并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NO-TPD(程序升温脱附),O_(2)-TPD,TG-DSC-MS(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质谱联用)等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脱硝活性随着Cu负载量增加而逐渐增强,Cu负载量影响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分布、氧化还原性能和吸附脱附性能,Cu以CuO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或空隙中。Cu(6)/HZSM-5表现出较好的低温脱硝性能,与其拥有较好的氧化性能和NO吸附脱附性能等有关,159~378°C时NO的转化率接近100%。
    • 明淑君; 邵东; 陈砚美
    • 摘要: 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一种将柴油车尾气中的NO_(x)转化为N_(2)的高效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介绍了钒基催化剂和Cu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研究现状,显示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脱硝活性和水热稳定性,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柴油车尾气脱硝催化剂。通过将脱硝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融入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有一定促进作用。
    • 徐佳; 张新剑; 戚国琴; 浦渊竞; 赵洁; 郭燏
    • 摘要: 制备一系列的单/双/三组元的钨铈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测试催化剂在200~550°C的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中的脱硝活性。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W含量和催化剂组成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使用N_(2)吸附-脱附、X线衍射仪(XRD)、X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浸渍法、湿混法和水热法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脱硝活性;三组元钨铈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显著优于单组元或双组元催化剂,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W的良好分散、更高的表面氧比例和更多的表面酸位;在40000 h^(-1)的体积空速下,WO_(3)、CeO_(2)和ZrO_(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40%和40%的20W-40Ce-40Zr催化剂在288~513°C时的NO_(x)转化率大于90%,表现出充当燃气机组SCR催化剂的良好潜力。
    • 孙中豪; 郝润龙; 赵毅
    • 摘要: 通过微波法合成了沸石咪唑骨架结构材料ZIF-7,并以ZIF-7为前驱体制备了CuCe@ZIF-7催化剂。通过固定床实验平台测试了制备条件、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SO_(2)、H_(2)O等实验条件对催化剂NH_(3)-SCR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XPS、TG等表征研究了CuCe@ZIF-7理化性质,并通过in situ DRIFTS研究了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王宽岭; 王学海; 刘忠生
    • 摘要: 以TiO_(2)为载体、V_(2)O_(5)为活性组分,通过掺杂WO_(3)和纳米分子筛调控酸性,采用直接挤出成型法制备了FN-3T型脱硝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并进行了工业应用。实验结果表明,WO_(3)的负载和分子筛改性,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强了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水蒸气性能。工业标定结果表明,采用FN-3T脱硝催化剂进行烟气脱硝,出口烟气中NO_(x)平均质量浓度为34 mg/m^(3),满足NO_(x)超低排放要求。
    • 李宝忠; 王宽岭; 李英霞
    • 摘要: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NH_(3)-SCR反应中Mn/ZSM-5催化剂失活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催化剂SO中毒的原理。HO分子在Mn/ZSM-5表面吸附较弱(-139.39k J·mol^(-1)),但烟气中H_(2)O浓度远高于还原剂NH(吸附能为-236.50 kJ·mol^(-1))浓度,所以会与NH形成竞争吸附,降低催化剂活性;SO_(2)分子在Mn/ZSM-5表面吸附较弱(-125.58 kJ·mol^(-1)),但水解后形成的小分子团簇极易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键合作用,吸附结构稳定,导致催化剂失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