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连接

双连接

双连接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847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91507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电信科学、广东通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8年5G网络创新研讨会等;双连接的相关文献由1058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德瑞卡·沃拉尔、邓云、温萍萍等。

双连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1507 占比:99.99%

总计:491580篇

双连接—发文趋势图

双连接

-研究学者

  • 钱德瑞卡·沃拉尔
  • 邓云
  • 温萍萍
  • 吴志祥
  • 高兴航
  • 凯西拉维特皮莱·西华尼申
  • 拉蒂·凡尼瑟姆比
  • 杨涛
  • 林佩
  • 柯小婉

双连接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齐勇; 张晓华; 李鹏鹏
    • 摘要: 5G NSA模式下,用户数据可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分流后进行双链路传输,由于各链路特性不同且动态变化,接收端存在乱序现象,导致重传、接收缓冲区阻塞。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连接架构,可实现PDCP层数据聚合乱序程度最小、系统速率最大的分流方法。建立双连接触发机制,确定分流界限;基于链路传输能力和缓存队列确定分流比例,通过时延补偿控制数据发送顺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合适分流比例算法吞吐率提升30 Mb/s,重排序丢包率降低35%;较OMS算法吞吐量提高40 Mb/s,重排序丢包率降低50%。
    • 陶倩昀; 袁三男; 张艳秋
    • 摘要: 在EN-DC Option 3x双连接中,5G gNB能否在数据分流时准确地获取LTE eNB下行速率,影响着5G E-UTRA和NR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实际性能的高低。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的双层堆叠长短时记忆时序预测模型(BO_SLSTM)对LTE eNB下行速率进行实时高精度预测。研究了不同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和时间步长对模型预测精度及速度的影响,实现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后的模型预测准确性达到了99.8%,在LTE eNB下行速率预测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较好的适用性。
    • 刘胜楠; 林佩; 蒋峥; 佘小明; 樊渭
    • 摘要: 为了满足新兴应用在移动性场景下的用户服务体验,确保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一致性服务,聚焦双连接和移动性增强相关技术开展研究工作,包括切换、主辅小区改变等关键流程。此外,简要介绍了3GPP Rel-16双连接和移动性增强标准研究内容,重点分析了3GPP Rel-17双连接增强技术方案和标准影响,并对3GPP Rel-18技术演进思路及标准化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李贵勇; 夏苗苗; 杨玲; 张杰棠
    • 摘要: 针对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双连接架构中承载分离算法执行时间间隔过长降低分离算法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终端协助的承载分离机制。通过构建用户满意度模型,实时计算用户对网络的满意度,根据终端的用户实时满意度和实际数据接收比向主基站发送终端的反馈消息。主基站根据用户的反馈消息及时调整承载分离比例和切换终端的连接模式。该机制可以与现有的承载分离算法相结合。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承载分离算法,该机制能够提升10%的用户满意度;在通信系统负载较大时,能够提升10%的系统总吞吐量。
    • 孙璇; 尧文彬; 毛剑慧; 梁月
    • 摘要: 与4G时代网络能力主要以下行为主不同,5G时代的业务特性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直播业务的高清化和无线视频监控类应用等一系列5G基础业务的兴起,对上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5G频率资源现状,简述基于5G R16版本的几种多频协同技术,深入分析多频协同技术的网络性能及组网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在实际组网中多频协同技术的选择策略建议,充分发挥各频段的优势,取长补短增强上行能力,最大化资源效率,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黄智瀛; 白锡添; 杜安静
    • 摘要: 为改善NSA场景下5G用户的上行体验,通过5G上行智选技术,利用1.8 GHz LTE上行覆盖范围较广的优势,5G用户在2.6 GHz NR小区的中远点与1.8 GHz LTE网络之间智能选择上行速率更优的载波,改善或解决2.6 GHz NR上行中远点覆盖不足的问题,提升5G用户上行速率,改善用户体验.详细介绍了上行智选过程的原因、信令流程、判决过程以及应用效果.
    • 摘要: 近日,联发科技(MediaTek)与爱立信成功完成5G NR双连接测试,有效结合Sub-6GHz以下频段的广覆盖和毫米波(mmWave)的高速率特性,利用多样化的频谱资源提供更高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时延。这一举措将有利于5G SA独立组网的推进。这是毫米波首次在5G SA实验网下结合Sub-6GHz频段进行的双连接测试.
    • 杨海竹; 孙长印; 吴维超; 徐文军
    • 摘要: 由于毫米波网络具有间歇性及较高的路径损耗,对于毫米波与微波基站联合组网系统,传统的小区关联方法会导致严重的负载失衡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分布式双连接小区关联算法.该算法基于效用函数,采用匹配算法求解系统效用最大化下的最优关联,并保证产生帕累托最优和双向稳定解.同时为基站设置最小配额约束,以平衡毫米波与微波基站负载.此外,在匹配算法基础上选择边缘用户进行双连接,减少干扰并降低频繁切换导致的链路失误率.仿真结果表明,最小配额分配算法下全网和速率较传统最大信干噪比算法平均提升25.9%,双连接时全网和速率较单连接时提升明显.
    • 曹丽芳; 江天明; 邓伟; 陈卓
    • 摘要: 随着AR/VR等大流量需求业务的剧增,提高单用户峰值速率势在必行.研究了载波聚合、补充上行和双连接等可以提升单用户峰值速率性能的多频段联合传输技术在不同协议版本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技术对网络的部署要求,尤其针对不共BBU或不共RRU场景做了定性的性能分析.后续可以开展定量分析或测试验证工作进一步印证定性分析的正确性.计算了不同技术对应的上下行峰值速率和边缘速率,包括不同协议版本的性能对比.最后介绍了不同技术的产业现状.
    • 董春利; 王莉
    • 摘要: 切换是下一代蜂窝通信网络的关键方面之一,需要妥善管理,因为它对服务质量(QoS)构成多重威胁,例如平均吞吐量的降低和服务中断.随着毫米波通信、网络密集化、物联网等第五代(5G)网络新推动因素的引入,单位面积的基站数量,连接数急剧上升,使切换管理变得更具挑战性.为此已经提出并测试了智能切换管理方案,为更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铺平了道路.本文介绍了5G NR中的双连接,NR中的切换管理和切换过程,B5G中的移动性和切换管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