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聚磷菌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24192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化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1年年会等;反硝化聚磷菌的相关文献由55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周康群、刘晖等。

反硝化聚磷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4192 占比:99.91%

总计:224385篇

反硝化聚磷菌—发文趋势图

反硝化聚磷菌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周康群
  • 刘晖
  • 孙彦富
  • 刘洁萍
  • 李勇智
  • 胡文容
  • 裴海燕
  • 马放
  • 孟盼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桂松; 侯君霞; 王逸超; 毛林强; 胡林潮; 张文艺
    • 摘要: 采用菌剂强化协同耕作型稻田湿地的方法净化重污染村庄河水,研究稻田湿地在反硝化聚磷菌(B8菌)的强化作用下,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14 d投加B8菌于稻田潜流湿地后,投菌组的总磷、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91%、91.34%、89.22%,与未投菌组相比提高了6.4、10、16.22个百分点,COD及UV_(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8%、70%,相比未投菌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1个百分点,平均出水浓度为31.09 mg/L、0.08。湿地系统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良好,投菌组与未投菌组的去除率均达到90%,平均出水浓度为2.35μg/L,出水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说明投加的B8菌剂具有协同强化耕作型稻田湿地对村庄河水氮、磷、有机物的去除作用。三维荧光分析表明,重污染村庄河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DOM,来源于河水中的藻细胞和村庄排水中的腐殖类物质,可以通过稻田区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来达到去除效果。
    • 罗俊; 孙霞; 刘扬; 张虎
    • 摘要: 为了从土著环境中获得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的反硝化聚磷菌,从洞庭湖采集样品,通过富集培养、BTB平板分离、富氮富磷培养基复筛等方法,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脱氮除磷性能的菌株,命名为DT4-2。结合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Gemmobacter lanyuensis。考察了DT4-2菌株对人工合成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显示:初始接种量2%时,菌体生长状况最好,在反应体系中作用8h除磷率可达96.7%,作用60h除氮率可达到83.3%,表明该菌株在富营养化水体脱氮除磷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微; 刘宁; 朱心雨; 孙慧智
    • 摘要: 目的获得反硝化聚磷菌干粉菌剂优化制备条件并分析其稳定性。方法以反硝化聚磷菌NG4为菌种来源,麦麸、玉米粉混合物作为载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发酵液进行干粉菌剂制备。将1 g干粉菌剂投至100 mL人工模拟配水中经过2 h厌氧12 h缺氧处理,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反硝化聚磷菌菌剂的载体、投菌量、发酵液投加量及pH值的最佳配比。结果在麦麸、玉米干粉质量比为85∶15,投菌液量为20 mL,发酵液用量为20 mL,PAM培养液为2 mL,pH值为6.5的条件下制得干粉菌剂,硝酸盐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达87.92%和90.29%,在(25±5)°C条件下可保存40d左右,且菌剂的除磷脱氮性能不产生明显变化。结论在最佳配比下制得NG4干粉菌剂,污染物去除率高且稳定性强。
    • 牟妍
    • 摘要: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与传统除磷工艺相比,反硝化除磷工艺对水中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对污水处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反硝化除磷是基于传统生物除磷工艺,利用反硝化聚磷菌(DPAOs)以NO_(3)^(-)-N或NO_(2)^(-)-N为电子受体替代氧气,突破传统的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机制,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文中简述了反硝化除磷工艺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分析探索了温度、pH值、溶解氧、污泥浓度、污泥龄、碳源和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的运行条件。
    • 卢瑞朋; 徐文江; 李安峰; 董娜; 孙光溪
    • 摘要: 反硝化除磷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前期在多级缺氧-好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反硝化除磷工艺(DPR-MAO).为探明内循环系统对DPR-MAO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内循环比条件下的氮磷去除效果,分析了各反应池的脱氮除磷过程以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当内循环比由100%提至200%时,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由76.05%和86.39%分别提至87.46%和93.42%.通过氮磷质量平衡分析发现,提高内循环比可以使工艺表现出优良的反硝化除磷性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DPR-MAO工艺中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属主要有Thiothrix、Dokdonella、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Thauera、Comamonas、Dechloromonas和Pseudomonas.当内循环比由100%提至200%时,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属的相对丰度总和增加了约4倍,其中Thiothrix的相对丰度由0.36%~0.52%增至53.58%~56.64%.研究显示,提高内循环比可以强化DPR-MAO工艺的反硝化除磷效果以及反硝化聚磷菌在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 王琪; 李冬; 李鹏垚; 陈晓义; 张杰
    • 摘要: 选用4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在A/O/A模式下以水解酸化液为进水,调整厌/缺氧时间分别为50min/170min、90min/130min、130min/90min、180min/40min,探讨颗粒污泥在不同厌/缺氧时间下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厌氧时间从50min延长至90min时,污泥内碳源储存量和释磷量增加,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率提高至62.65%,TN、TP去除率分别从81.1%、82.2%上升92.9%、98.5%.当厌氧时间从90min升至180min时,释磷量反而下降,厌氧内源性条件刺激胞外聚合物(EPS)增加造成聚羟基烷酸(PHA)合成下降,TP去除率降至88.1%;同时缺氧时间从130min降至40min,系统残留的NOX-较多,造成TN去除率降低至84%.机理分析表明系统中TN在好氧段由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利用PHA以SND方式消耗,并在缺氧段由DGAOs内源反硝化进一步去除,TP由PAOs和DPAOs去除,由批次实验估算得DPAOs占比在R2中最高,达41%,4组反应器运行期间颗粒均未发生解体,以水解酸化液为基质培养的颗粒结构完整、稳定性强.结果表明,厌/缺氧时间的适当延长有利于加强内碳源的贮存与转化,强化厌氧释磷、SND和后置内源反硝化效果,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和除磷高效稳定运行.
    • 巫方才
    • 摘要: 针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工艺特点,本文将该工艺用于生活废水的处理,实验分4个阶段连续运行了60d(每阶段运行15d),每隔5d测定了装置出水口COD、NH_(3)-N、TN和TP的含量,结果表明:(1)经该工艺处理后污染物出水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2)装置运行60d后出水中TN、TP、NH_(3)-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0%,91.8%,81.8%,85.9%,说明该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优势明显;(3)经该工艺培养的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内源反硝化以及反硝化除磷能力,反硝化聚磷菌主要在装置启动后第15天~第45天生成。
    • 李微; 朱心雨; 刘宁; 孙慧智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反硝化聚磷菌菌剂投加量对SBR反应器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的强化效果。方法采用SBR反应装置,以模拟污水为基质,分别向5个SBR反应器中投加不同质量反硝化聚磷菌菌剂0 g、0.5 g、1.0 g、1.5 g和2.0 g,对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菌剂投加量1.5 g/L对SBR系统脱氮除磷的强化处理效果最好,COD、TP、NO_(3)^(-)-N的去除率分别为97.26%、96.47%和100%,出水质量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系统运行30 d后,除磷和脱氮效率分别提高了8.38%和13.03%。结论相较于传统SBR法而言,投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能够在节约碳源、不改变反应器构造的同时,显著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 李微; 王贺; 侯云鹤; 王宇琦; 陈一鸣; 高原
    • 摘要: 以活性污泥为基质快速富集反硝化聚磷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污泥系统菌群结构,利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高效菌种进行鉴定,分析高效菌株代谢特征。结果表明:(1)23 d A^(2)-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启动成功,缺氧出水总磷和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5%、91%左右,β-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占主导地位。(2)筛选出的高效菌株PD1最终鉴定为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3)在厌氧段PD1将每1 mg COD转化为聚-β-羟基丁酸(PHB)时释放0.202 mg磷,多聚磷酸盐(poly-P)水解获取三磷酸腺苷(ATP)并合成PHB;在缺氧段每分解1 mg PHB时将吸收0.289 mg磷,分解PHB产生的ATP用于合成糖原及poly-P。
    • 郑于蓝; 吴义锋; 李淑萍
    • 摘要: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溶解氧需求大和菌群结构竞争等诸多问题,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能够在缺氧条件下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脱氮的同时进行超量聚磷,实现氮磷同步去除,具有节约碳源、能源、污泥产量低等优点,符合污水处理工艺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理念.反硝化聚磷污泥的驯化是运行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前提,文中综述了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这3种主要反硝化聚磷污泥的驯化方式,并对比分析研究进展.其中,一步法驯化具有运行操作简单、驯化速度快的特点;提出温度、pH、碳源种类及浓度、电子受体种类及浓度、污泥浓度、污泥龄的建议范围;同时提出同步反硝化除磷还需对碳源、电子受体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等问题深化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