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

反硝化速率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5063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海洋科学、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稳定同位素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交流研讨会、《中国给水排水》杂志“曝气生物滤池(BAF)专题研讨会、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高级研讨会等;反硝化速率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夏永秋、颜晓元、孙永利等。

反硝化速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5063 占比:99.82%

总计:45144篇

反硝化速率—发文趋势图

反硝化速率

-研究学者

  • 夏永秋
  • 颜晓元
  • 孙永利
  • 曾健
  • 邱雨生
  • 郑兴灿
  • 郑敏芳
  • 陈敏
  • 于江华
  • 张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永; 张雨航; 曾凌聪; 龙焙; 程媛媛; 曾敏静; 曾玉; 李正昊; 王刚; 张斌超
    • 摘要: 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AGS)对高氨氮废水中总无机氮(TIN)的去除效果,研究了超声波对AGS脱氮效果的影响。缺氧反应前将AGS在不同功率下分别超声5 min,发现空白组对无机废水的脱氮效果最差,功率为5 W时的TIN去除率最高(23.98%),不同功率超声组对ρ(C)/ρ(N)为2的有机废水的TIN去除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声能密度在0~0.4W/mL时对氨氧化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在0.2 W/mL时对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亚硝酸盐反硝化速率促进作用不明显,在0.1及0.3 W/mL时取得最大外源及内源的反硝化速率。超声对AGS结构影响不大,不同声能密度下AGS的颗粒化率均在94.66%以上。
    • 杨廷浩; 黄开; 陈显峰
    • 摘要: 针对低C/N污水处理厂去除TN效率较低的现象,文中对乙酸钠投加量、投加时间点及空间点位上的不同对脱氮的影响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高效利用乙酸钠、提高脱氮能力与效率。文中以乙酸钠作为碳源,研究不同投加点对活性污泥反硝化脱氮能力的影响。反应系统为150%内回流+150%外回流+100%原水,反应温度为14~19°C,反应器内MLSS为4400~5000 mg/L,MLVSS为2400~2900 mg/L,反应时间为缺氧100 min。结果表明,在乙酸钠投加量(以COD_(Cr)计)分别为200、60 mg/L条件下,缺氧20 min时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缺氧0、10、30 min投加反硝化效果其次,缺氧40 min及以后投加反硝化效果不理想。在缺氧20 min投加乙酸钠时,COD_(Cr)单位投加量下NO_(3)^(-)-N去除增量最大,分别为0.036、0.059 g/g,即去除单位NO_(3)^(-)-N所需乙酸钠的量最少,分别为28.13、16.95 g/g。乙酸钠投加量越大对应的脱氮能力越强,但是单位质量下乙酸钠投加量所产生的反硝化脱氮去除率降低。
    • 王璐; 刘俊杰; 刘株秀; 顾海东; 张兴义; 王光华; 刘晓冰
    • 摘要: 【目的】反硝化作用导致农田土壤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N2O的排放。研究不同作物茬口对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揭示作物茬口影响N2O排放的相关机制。【方法】定位试验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乡光荣村(47°23′N,126°51′E),种植方式包括玉米连作(CC)、大豆连作(SS)以及玉米-大豆轮作,每年一季。取样时,轮作体系玉米已倒茬三次、大豆两次。采集CC、SS以及轮作体系中的大豆茬口(SSC)和玉米茬口(CSC)的表层土壤(0—15 cm)样品,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中的nirS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果】在4个作物茬口土壤中,CC处理的反硝化速率最高,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SSC和CSC处理的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SS处理。轮作体系两个茬口SSC和CSC处理的nirS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基因丰度多显著高于SS处理,而与CC处理多差异不显著。PCoA结果显示,SSC和CSC处理的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间差异显著,而CC和SS处理的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RDA分析结果表明,NO_(3)^(-)-N和C/N分别是nirS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分异的最主要驱动因子。SEM分析结果显示,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与反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2)=0.92),而nirS和nirK型基因丰度与土壤反硝化速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作物茬口显著影响黑土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和丰度组成。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而非反硝化细菌丰度是反硝化速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nirS型反硝化细菌对土壤反硝化作用贡献更大。
    • 韩延波; 李肖清
    • 摘要: 通过陶瓷平板膜MBR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来水COD在204.5~269.16mg/L,氨氮在21.95~36.24mg/L,总氮在41.4~52.99mg/L,总磷在4.05~5.41mg/L的情况下,考察膜通量和出水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相关设计参数。出水通量逐渐增大至26L/m^(2)·h,跨膜压差逐渐增大。在好氧池停留时间6.5h,缺氧池停留时间2h情况下,出水COD、氨氮、总氮基本能够稳定在一级A范围内,污泥负荷为:0.076kgBOD/(kgMLVSS·d),反硝化速率为0.038 kgNO-N/(kgMLSS·d),出水总磷难以达标,需要辅助化学除磷。
    • 胡贝贝; 张玉聪; 万俊锋
    • 摘要: 短程反硝化的反硝化过程是将水中的硝态氮反硝化控制在亚硝态氮阶段,亚硝态氮被直接还原成氮气的过程.硝态氮是亚硝态氮积累的来源,是影响短程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硝态氮浓度,研究了不同浓度条件下的亚硝态氮的积累率,以及以短程反硝化的反硝化速率.结果 表明,随着硝态氮浓度增加,亚硝态氮积累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反硝化速率先增大再降低后趋于稳定,硝态氮浓度影响亚硝酸根积累率从而影响反硝化速率.实验采用双Monod方程模拟其反硝化过程动力学,根据方程可以预判不同硝态氮浓度下的反硝化速率.
    • 邱勇; 刘雪洁; 田宇心; 王浩泽; 石培培; 李冰
    • 摘要: 研究了酒类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反硝化碳源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不同类型酒类废水的物化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活性污泥添加酒类废水后,反硝化速率为1.85~2.60 mgNO3-N/(gVSS.h),效果好于对照组乙酸钠(1.72).抑制性测试表明添加酒类废水对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释磷和吸磷速率均无显著不利影响.残留COD测试表明添加酒类废水对出水COD的影响较小可控.碳源效率测试表明低浓度过滤酒类废水最佳,其碳源消耗质量比(△COD/△N)为7.1,低于对照组乙酸钠(10.9).综上所述,经过适当处理后的酒类废水是优质反硝化碳源.
    • 杨静丹; 蔡广强; 周继昌; 蔺洪永; 包海花; 丁秀峰; 杜莉莉; 王明中
    • 摘要: 针对污水处理厂碳源不足影响系统脱氮能力的问题,通过静态试验,分别以乙酸钠、微生物发酵产物和含菌剂的微生物发酵产物作为碳源,研究不同碳源及含量对反硝化的影响并分析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微生物发酵产物的投加量即C/N分别为3,4,5时,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9796,1.0264,1.0646mgN/(gVSS·h).在含菌剂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的投加量即C/N分别为1.68,2.24,2.80时,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9818,1.0511,1.1511 mgN/(gVSS·h),污泥产率也较低.综合经济性分析结果,含菌剂的微生物发酵产物是最佳的投加碳源.
    • 郇环; 刘兵; 朱岗辉; 刘梦娇; 刘伟江; 姜永海
    • 摘要: 反硝化作用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去除最重要的过程.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精准测定含水层反硝化速率是反硝化过程的研究难点.选取潮白河冲洪积扇中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下水创新野外基地作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原位试验和15 N同位素示踪法提出一种含水层反硝化速率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综合体现了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并充分考虑了硝酸盐在含水层中稀释弥散作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潮白河冲洪积扇中部某地地下26~28 m处于还原环境,含水介质以粉细砂为主,ρ(NO3-N)平均值为2.77 mg∕L.②地下26~28 m反硝化速率在349.52~562.99μg∕(kg·d)(以N计,下同)之间,平均值为450.31μg∕(kg·d).通过与研究区含水介质、采样深度和硝酸盐背景 值相似的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初步评估结果处于合理区间.③测试结果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忽略中间产物NO2-和NO的计算方法、扰动采样方法、N2 O的操作规范程度及采样频率等方面.研究方法为测定含水层硝酸盐速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中硝酸盐转化过程机理研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及风险管控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数据.
    • 蔡敏; 辛立勋; 张旭; 崔娜欣; 周丽; 邹国燕; 陈桂发
    • 摘要: 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年来,人口急剧增加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同时,过量施肥及农业污水灌溉导致大量硝酸盐(NO3--N)通过淋溶等流入地下水中,成为农业灌溉区的主要污染物.水体中过高浓度的NO3--N对人群健康及生态平衡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反硝化过程是水体中NO3--N衰减和去除的重要途经,其主要集中出现在地下水弱透水层的厌氧或准厌氧环境下.NO3--N浓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微生物等是影响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弱透水层/含水层互层分布的典型代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村的通州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采集不同层深的不同类型的原状土样,通过构建实验室条件下的微宇宙系统,比较NO3--N初始浓度、固液比、溶解氧含量、土壤类型及微生物这5个因素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为确定地下水弱透水层中硝态氮主要的消散场所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1) NO3--N在20 d内会被完全降解,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其反硝化反应速率常数为0.06-0.10 d-1,在反硝化过程中NO2--N和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对于不同NO3--N初始浓度(25 mg/L、50 mg/L、100 mg/L)及固液比(1∶10、1∶20、1∶30),反硝化速率常数分别为K25>K50>K100,K1.30>K1.20>K1:10;(3)反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准厌氧环境下(DO <0.2 mg/L),而在常氧环境下(DO=5-6 mg/L)基本无反硝化过程发生;(4)不同土壤类型(黏土、沙土、粉土)间的反硝化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粉土中反硝化过程产物亚硝酸盐的累积量最低、降解最快;(5)微生物是参与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在灭菌处理中,基本无反硝化发生.本研究探索了NO3--N在弱透水层中的反硝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后续合理评估硝态氮在华北地区地下水中的污染及生态健康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