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芽特性

发芽特性

发芽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2262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安徽科技学院学报、种子、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种子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3年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会议等;发芽特性的相关文献由8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少平、陈垣、刘定鑫等。

发芽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262 占比:99.42%

总计:42507篇

发芽特性—发文趋势图

发芽特性

-研究学者

  • 王少平
  • 陈垣
  • 刘定鑫
  • 彭文栋
  • 郭凤霞
  • 马锋茂
  • 吴震
  • 康志钰
  • 张雪平
  • 贾双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康; 闫洪朗; 王曼曼; 冯路路; 魏小云
    • 摘要: 以8个甜瓜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弱光胁迫对甜瓜不同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甜瓜种质在萌发期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指数均低于对照,苗期低温胁迫下的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下鲜重和地上干重均低于对照,且不同品种指标的降低幅度不同,表明不同品种对低温弱光的耐性不同。
    • 周传猛; 黄晓琴; 梁琳; 吴小奋; 陈海凤
    • 摘要: 直播稻出苗的好坏是生产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播种质量尤为关键。本试验旨在探寻玉林地区丸粒化处理直播优质稻的发芽特性及产量影响,为玉林地区水稻直播生产一播全苗、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试验以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为材料进行室内和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美香占2号种子发芽率均呈现“S”型变化,丸粒化包衣处理的终发芽率为79.00%,出苗率和成秧率分别为60.96%和56.35%,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241.2kg/hm^(2)、1015.4kg/hm^(2),增幅达到了23.19%和19.76%。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根据实际需求增强种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使用丸粒化包衣处理的种子直播能减少劳动力、农药、除草剂的投入,是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增效探索的一个新途径。
    • 王静婷; 钱晶晶; 张雪平; 王宁; 李乡春; 康佩章
    • 摘要: 目的:研究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对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探索黄瓜种子在发芽时对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的耐受临界值。方法:以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将其浸泡在不同浓度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中(0、25、50、75、100、150 mmol/L),研究混合盐对黄瓜种子发芽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对黄瓜种子发芽有促进的作用,当Na_(2)CO_(3)和NaHCO_(3)混合液浓度超过50 mmol/L则对黄瓜种子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黄瓜种子可耐浓度为50 mmol/L的Na_(2)CO_(3)和NaHCO_(3)混合盐溶液胁迫。
    • 余鸽; 李小玲
    • 摘要: 为探究外源物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秦岭高山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高山杜鹃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和相关生理指标,与不同浓度赤霉素进行的处理作比较,来探讨两种不同的激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清水对照组(CK)相比,0.05mg/L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增幅分别为28.42%、23.80%、41.1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200-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中,萌发率和根系活力也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在300 mg/L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4.21%、28.78%、23.24%、39.09%。通过对比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影响,发现相较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对有效提高高山杜鹃种子萌发作用更为显著,在200-400 mg/L范围内促进种子萌发,油菜素内脂在0.05~0.1 mg/L范围内起促进作用,两种激素超过适当浓度范围会抑制种子萌发。
    • 程雨; 于海娟; 贾楠; 赵志宏; 郭金龙; 祁通拉嘎
    • 摘要: 基于高寒地区野生植物种子在常规条件下发芽率低,影响其种群繁殖的瓶颈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6种野生植物的种子发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磨擦破种皮处理使山野豌豆发芽率达51%;低温(-20°C~-25°C)湿沙藏处理的芍药种子发芽率达28%;高温(25°C~35°C)环境处理的羊草种子发芽率达35%;小黄花菜在40°C温水浸泡48 h,然后高温(30°C~35°C)土培处理下发芽率达42%;去种荚和磨擦种皮的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绒毛胡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芪的种子发芽率,分别达90%和85%。
    • 包志刚; 刘涛; 刘德深; 刘鵾
    • 摘要: 北五味子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是多种药品、食品、保健品的重要原材料。随着野生北五味子资源的减少,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快速发展,但其仍然存在发芽率低、鲜果产量低等问题。为提升北五味子的存活率和鲜果产量,在明确北五味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基础上,从种前处理、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田间繁育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6方面介绍了适合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播种繁育技术。
    • 周忠胜; 张文豹; 曾雷; 王津宁; 金雅琴
    • 摘要: 为研究稀有树种红果榆种子发芽特性,探索有效的实生苗培育方法,筛选适于地方林业发展的优良种源.以红果榆原产地镇江南山和杭州西天目山种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播种试验研究了红果榆种实性状和发芽特性,分析了种源不同对种子发芽时间、发芽质量、幼苗生长及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果榆为典型的翅果,无休眠习性,适于当年采种当年育苗.(2)子叶出土萌发,子叶为2枚,圆状倒卵形,长5.5~7.5 mm、宽4.5~6 mm,先端平圆,基部箭形,全缘.(3)杭州西天目山种源的种子发芽出土始期、出土盛期和出土末期均晚于镇江南山种源,两者相差近15 d;但两者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存在显著差异(P<0.05),杭州西天目山种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87.45%、76.33%,分别比后者提高22.25%和20.83%.(4)杭州西天目山种源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镇江南山种源.杭州西天目山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地茎年均生长量分别是镇江南山种源的1.17、1.04倍,平均根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分别是镇江南山种源的1.51、1.11和1.18倍.结论:杭州西天目山种源是红果榆实生苗培育的优选种源.
    • 曹恭祥; 刘新前; 季蒙; 王志波; 吕美萍; 赵福洲; 邢钰坤; 李银祥
    • 摘要: 为筛选适合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在达拉特旗对2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及发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文冠果种子百粒重均存在明显差异,种源内变异系数为3.47% ~29.18%,种源间变异系数为15.52%;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发芽势变化范围为18.41% ~74.80%,种源间变异系数为35.63%;发芽指数变化范围为16.72~32.49,种源间变异系数18.24%;发芽速度变化范围为3.47~7.01 d,种源间变异系数为20.74%.不同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说明文冠果不同种源间种子发芽特性已明显分化.通过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将2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至少划分为3类,初步筛选种源地编号为NTB,NTK,NCH,NCK,SYJ的5个种子质量最优种源.研究结果可为文冠果良种选育和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徐来仙; 艾训儒; 张应团; 朱江
    • 摘要: 对羽扇豆种子进行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的萌发试验,探究羽扇豆种子发芽最适萌发条件和在鄂西南山地的最适播种季节.结果表明,光照显著影响羽扇豆种子发芽势并与温度交互作用显著,10°C条件下全黑暗的发芽势显著高于交替光暗的发芽势,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交替光暗条件更有利于缩短管理羽扇豆的时间.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期指标和发芽势均有明显影响,5、10、15°C和5°C/10°C的低温条件最利于获得较高发芽率,变温优于恒温条件.鄂西南山地露天条件下,引种羽扇豆的最适播种季节为冬季,其次是春季、再次是秋季,避免高温的夏季播种.温度是羽扇豆种子萌发的关键环境因子.
    • 马茹; 薛建福; 张慧芋; 祁泽伟; 刘凯凯; 徐伟; 刘昌斌; 赵文欣; 高志强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浓度MnSO4溶液浸种对小麦芽苗菜锰(Mn)元素积累的影响,对6个浓度(0(ck)、0.1、0.2、0.4、0.8和1.6 g·L-1)MnSO4溶液浸种处理下小麦芽苗菜生长状况、生理活性及Mn元素积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浓度为0.2~0.4 g·L-1时小麦芽苗菜鲜重、干重、维生素C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且在0.2 g·L-1浓度下达到最高;而1.6 g·L-1浓度处理对以上各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显著提高了丙二醛含量.浓度>0.1 g·L-1时小麦芽苗菜的鲜、干重中Mn元素积累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7.5~29.4倍和7.3~29.7倍.综上所述,0.2 g·L-1是本研究条件下促进小麦芽苗菜生长、提高生理活性物质及Mn积累的最佳MnSO4浸种浓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