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召开年: 2015
  • 召开地: 广州
  • 会议文集: 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
  • 出版时间: 2015-1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8>
143条结果
    • 作者:李伟,胡燕,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高校科研文化作为高校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对高校科学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明阐述了高校科研文化的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高校科研文化特征和衍变过程,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对加强高校科研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不仅要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兴趣,营造宽松的科研精神文化氛围,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增强科研创新精神,以及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道德建设,以期为高校科研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 作者:XIA Bin,夏斌,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投身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通过对近5年参与实施情况分析,参与的力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国家和省市都积极营造了有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引导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企业生产一线,走出“象牙塔”的政策环境氛围,解决科技人员后顾之忧,强化了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高校作为创新驱动的源泉,应该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更多的科技成果服务社会,而特派员工作只是其中一个体现,在这么多的激励政策下,高校科研人员应更加主动走入企业,投身产业,为更好的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只有深入落实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才能保证创新技术人才更好、更有效地为企业服务,进而推动广东企业乃至全国企业走向创新、强大之路,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 摘要:华南农业大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农业高校,近年科研成果丰硕,本文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专利的数量、类型、构成类别等做分析,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状况、科研实力和科研发展趋势,以此了解华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努力提高专利申请量,完善专利转化方面的相关奖励政策,专利投入应用后获得的收益,应将一部分用于奖励发明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一部分用于后续专利申请的资助费,解决发明人专利维持经费不足的问题,并且应重视专利的申请质量,还要应鼓励更多的学科、学院申请专利,以及应加大力度宣传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利。
  • 摘要:实体性规则需要程序性规则的实际履行,《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侧重程序规则的直接设计,可以提高学术委员会运行的公信力,降低学术委员会与异议当事人之间的非合作博弈.程序性规则以学术公正和学术民主理念为核心,以合理的行政程序设计来控制行政权力.为减少行政干预、监督体系存在的缺陷以及学术委员会和相对人之间的制衡等问题,建议程序规则法定化,约束学术委员会的自由裁量权,引入非正式程序以减少法律执行成本.总之,现代行政法的立法倾向,是赋予行政相对人以更多程序上的权利,并设定行政主体在程序上相应的义务,通过程序建立起双方之问平等式沟通的平台。关注《规程》的法律属性及其法律要义、程序性规则存在法律问题,原因是现行《规程》实现了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的互补统一,但是在学术委员会议事的效率和公正、执法和成本还有提升空间;在程序规则的法定化、高校学术民主管理规程、学术委员会的法律监督体系以及引入非正式程序减少法律执行成本方面还需要努力,以合理的行政程序设计来实现控制行政权力目的,降低学术委员会与当事人的非合作博弈,实现《规程》的立法目的。
  • 摘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市高校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存在不足,社会心理环境良好,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出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扩大体育场馆,增加改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为进一步提高学校质量提供物质基础,体育课表的设置要根据气候环境的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时间,学校要严格落实学校的体育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体育课的情感环境要从教师自身出发。
  • 摘要:科学高效管理科研经费,是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统一管理、严格科研经费支出,加强监督检查、推进财务信息公开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对策,并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做法与措施.
    • 作者:Min Huang,黄敏,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Ecological migrants from Sanjiangyuan region not only improves the herdsman income, but also protect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coord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econom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Sanjiangyuan region, thisarticle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migra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ocal healthy development. Moreov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 details about the general income, income structure, and the expense change of the ecological migrants. In the end, we can find the research of the positive impact after the income increasing. This article supports the active function to the relative workers on the anti-poverty project and immigrant project.
    • 作者:任凤琴,林美卿,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生态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这不仅要考虑解放和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力,而且要注意农业生产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然而,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持续趋势凸显.因此,只有汲取传统思想的精华,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生态农业项目的投资,培养农民生态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作者:刘刚,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鲜活农产品流通是我国农产品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本文在总结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与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关系,提出了农业产业化视角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模式,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型创新、龙头企业主导型创新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型创新.
  • 摘要: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强法治化建设,加强法律援助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主要工作经验是畅通法律援助工作申请渠道、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工作站和联络点建设、加大宣传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公众知晓率,在工作中突出服务农民工、突出服务特殊人群、突出服务社会稳定工作、突出提升案件工作质量.今后,应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加强非诉讼法律援助,对法律援助工作加强资金的支持.
  • 摘要:本文运用归纳、对比、评述的方式,对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直接聚焦对话“确权促进农地流转”、“确权不一定促进甚至抑制农地流转”两派观点,探究两派观点背后所对应的产权理论解释逻辑、行为经济学解释逻辑,对比分析两种理论具有不同解释力的原因及其适用性,由此进一步思考如何借鉴两派理论的合理见解与学术贡献,为构建一个直面问题本身的跨学科农地流转研究框架提供新的视野,拓展农地流转问题研究理论空间.产权理论构建的分析模型将农地流转市场当作是普通商品市场,强调的是交易理性,而忽略了人们交易行为中所嵌入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行为经济学理论注意到了我国乡土社会背景下农户对土地的心理认知及其价值偏好特征,强调的是农地市场的特殊性。整合的理论框架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是“一连串的事件”,不仅需要完善农地流转的产权权益保证机制,发展出弱化、替代农地保障功能的社会保障机制,构建提升农民就业型转移、创业型转移的稳定机制,也需要实施促使农民“离地”、“退地”的心理干预机制。当然,这一理论框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对农地流转行为影响的显著性程度及其作用力大小,仍有待通过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
    • 作者:李嘉燕,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各大城市所关注的焦点.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其带来的交通问题以及安全和环境问题导致很多城市开始实施“禁摩”政策.然而,以政府令形式存在的“禁摩令”因其缺乏合法性根据和实施经验备受争议,而部分政府人员的不当处理和群众的不理解更是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使该政策能得以完善、发挥应有的积极影响,本文选择广东省东莞市的“禁摩”政策为个案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从“禁摩”政策的实施情况、该政策地方环境法制化的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探讨“禁摩”政策的法制化问题.综合分析后发现,东莞“禁摩”政策能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对该政策进行地方环境法制化建设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东莞可通过提请省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就“禁摩”予以授权.然而,研究发现,东莞“禁摩”政策在内容的适宜性、时机的成熟性方面还略有欠缺,因此东莞政府应在构建“禁摩”政策地方环境法制化的过程中,注意进行政策的修正和完善,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的执政和管理能力,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大政策的宣传教育,畅通与市民的沟通交流渠道,妥善解决摩托车经营从业人员的职业转换,使该政策能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效用.
    • 作者:李瑞,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鉴于政府保障房建设的压力,国有土地有限,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保障房的成本相对较低等原因,国土部、住建部已批准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在集体土地上建设保障房.集体土地建设保障房是一项重大的土地制度变革,其间面临着法治、政策与现实的诸多困境,提出在加速立法进程之路上,要修改土地基本法是当务之急,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是长远之计,在保障农民利益之路上,确立农村集体选择权,建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此外,试点集体土地建设保障房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
  •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Arcgis软件,对我国乡土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991-2013年间,我国乡土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间依次经历了高度失调(1年)、中度失调(4年)、低度失调(5年)、濒临失调(6年)、勉强协调(4年)、低度协调(3年)六个阶段,目前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区际间存在较大差异,耦合协调度由东向西依次降低,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面临乡土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压力更大.
    • 作者:王权典,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战略抓手.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即人的城镇化,而不仅是物的城镇化;是法治软环境的城镇化,而不单是建筑空间的城镇化.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法治化短板问题凸显;法治供给的滞后性是新型城镇化进程面临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鉴于城镇化建设是重大的社会改革举措,以法治方式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构建新型城镇化法治保障机制,无疑是必然的选择.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需将政府权力运行和民众权利保护协调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新型城镇化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法治的高度与视阈,推行国家级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战略模式,并从创制性和实施性的双重视角选择城镇化的法治发展路径;再从法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根据区域特点、资源秉赋、历史文化传承和地域经济社会结构差异等要素对新型城镇化采取相应的法治策略.立法规划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及法治需求,进行全方位的立法考量与体系化设计.
    • 作者:霍明,周玉玺,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本文基于已有的相关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研究了农村社区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演化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区治理系统具有动态演进性、结构层次性、作用非线性和模式多元性的特征,同时指出,治理系统主体的信用分配和规则发现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系统不断演化的两个机制,而影响这两个机制的主要因素是权力分配和社会资本,并给出了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要管理措施、合理运用宗族关系和积极培养乡土精英等治理措施.
    • 作者:王家合,姜庆志,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探求科学的公共服务合作治理模式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更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体制仍然存在全能政府依赖,公共服务职能碎片化;社会参与度低,公共服务供给低效化;政府资金有限,公共服务效果差异化等问题,亟需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借鉴合作治理理论,将非政府部门整合进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合作治理模式是可行之路.我国公共服务的合作治理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如政府主导下的共同承办模式、政府监管下的职能外包模式、政府授权下的非政府部门经营模式、政府补助下的社会治理模式等.新模式的运作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规范合作运行秩序;细化合作主体权限,明确治理责任机制;强化合作监控机制,打造多元监督体系;落实公共承诺机制,提升合作治理互信等.
  • 摘要:信任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人际信任促进了传统熟人社会的农地流转,但却不利于农地流转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应积极倡导农地流转的“程序理性”,进而实现由人际信任向契约信任转型,为构建公平、开放和健康的农地流转市场奠定社会基础.若要进一步拓展农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亟需突破单纯而狭隘的地缘或血缘关系,加快农地流转制度和平台建设,进而实现信任结构的成功转型。
    • 作者:罗峰,
    • 会议名称:第六届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 2015年
    摘要:运动式社区服务由省级政府发动,经由“省-市-县-乡(镇)”的行政链条,辅之以各级政府机关单位、部署高校等组成的驻村工作组,最终到达村庄及居民.村庄受到行政传感影响,动员村庄内外资源回应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社区服务.能否达成省级政府所期望的合法性重塑与提升,则取决于运动式社区服务在农村社区取得的实效,即其能否与农村居民社区公共交通服务需求相吻合.对于四个村庄居民而言,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社区交通服务,“村村通客车”是一种意外的可替代选择,这是其自身无法预判、更无法决定的事情,因为农民在决策与执行中是缺位的。对于这个“意外”,农民并非一味惊喜,而恰恰保持了谨慎的乐观,即“能不能搞成”、“什么时候搞”、“搞成后能搞多久”等问题可以体现出农民的普遍疑虑。这些疑虑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也说明运动式社区服务提供过程的浩大声势,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高层政府所预期的合法性的重塑与提高,这还取决于其实效性如何。在这里,运动式社区服务在重塑合法性功能方面,需要其实效作为其基础,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一一带来合法性的流失。这时,农民作为运动社区服务体验者,进而作为政府评判者的角色得以凸现。
  • 摘要:迁徙自由权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这已成为现代文明国家的基本共识,并被多数国家作为重要的宪法权利载入宪法.宪法对迁徙自由权的确认会为其提供最权威的法律保障,并影响其实现的真实性与充分性.近代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出台了22部宪法(宪法性文件).本文从文本出发,对其关于迁徙自由权的规定进行了爬梳.经过梳理发现,宪法(宪法性文件)对于迁徙自由权的规定颇多反复,多是名不副实.迄今为止,我国宪法仍未明确确认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公民迁徙自由并未真正而完全地实现.2013年3月,温家宝总理提出为人们自由迁徙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迁徙自由写进宪法并成为公民真实而充分的基本权利逐渐成为可能.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