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精力分配模式角度探讨英汉交传中的停顿现象——职业译员与口译学习者对比研究
【6h】

从精力分配模式角度探讨英汉交传中的停顿现象——职业译员与口译学习者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of the Thesis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Structure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Pauses

2.2 Experimental Studies onPauses in Interpreting

2.3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auses on the Basis of the Effort Model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AutomaticOperation andNon-automaticOperation

3.2 Gile’s Effort ModelsonCI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4.1Research Questions

4.2 Experiment Design

Chapter Five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ndings

5.1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isons

5.2 Research Findings and Discussion

5.3 Implications

Chapter SixConclusion

6.1 Overview

6.2 Main Findings

6.3Limitations ofthis Research

参考文献

致谢

Appendix APublications

Appendix B Transcriptions

Appendix C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

展开▼

摘要

口译作为近几年来愈发受重视的一门学科,其质量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普遍表明口译中的停顿现象是影响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影响口译质量的停顿这一现象,国外学者比国内学者更早做出相关研究且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口译停顿的研究也愈发重视起来。在已有的对于停顿的研究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分析口译中的不流畅现象,而对于停顿的专门研究则屈指可数。
  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中关于交替传译的部分,整个过程主要分为:听和做笔记阶段(包括听和分析、做笔记、短时记忆、协调),以及语言产出阶段(包括回想、解读笔记、产出)。吉尔认为要想使交传任务顺利进行,译员必须在这两个阶段里合理分配精力,即口译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并且在听、记忆、笔记等每个环节所需的注意力也要分别小于译员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基于这个理论,笔者分别从源于输入、信息加工以及目的语产出这三个方面,通过对比职业译员与口译学习者在英汉交替传译中出现的停顿现象,强调不当停顿现象对口译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本文邀请了某高校同一年级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以及具有3年左右口译工作经验的职业译员共同参与了英汉交替传译实验。本文采用了严格控制变量的对比实证研究,通过对文本的转写和对受试者回忆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对口译停顿的时长、频率以及分布位置的分析,两种受试者出现的停顿现象有显著不同。研究还发现导致英汉交替传译中停顿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种:源语输入导致的停顿,信息加工导致的停顿以及目的语输出导致的停顿。由此,笔者最后提出了减少口译中不当停顿现象的策略,包括加强听力理解训练,科学笔记训练,记忆训练以及语言表达训练。
  因此,笔者认为本研究的对比实验对于更具体的分析停顿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口译学习者的改进策略很有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